全省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纪实
来源:陕西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近日,白水县北井头乡富卓村村民朱建民的心情特别好。仅仅依
靠一条互联网上的价格信息,他就轻轻松松赚了5000多元。

  朱建民是富卓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员。2007年11月
26日,他在上网查询苹果树苗信息时,发现杨凌示范区有优质的红富
士树苗待售,每枝售价两角五分。而白水县树苗很紧俏,市场售价每
枝五角钱。发现这一信息后,他立即赶到杨凌,拉回了10万枝树苗,
仅用一天就卖出了5万枝。

  现在,在我省,像朱建民这样依靠信息致富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
农村信息化进村入户工程自去年实施以来,全省已有2842个村建成信
息服务站,一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安装了信息显示屏,从而使这些地
方有效地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和市场开拓“最后一道
坎”的问题。

               畅通信息途径  打破发展瓶颈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8%,苹果、猕猴桃、
核桃、浓缩果汁产量均居全国领先地位,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
区科研成果达5000多项。然而,我省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民生活
富裕程度不高。如何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村信息进村
入户,及时、便捷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以及农
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
转移,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赵乐际批示要求:“抓
住机遇,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我省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全省
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省长袁纯清批示要求:“把农村信息化工
作摆在全省信息化的突出位置。”主管信息产业工作的副省长李堂堂
带领省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赴关中、陕南选择重点市县进行调
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走访等方式,掌握了大量的第
一手资料,提出了以实施“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为抓手,加
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之后,省政府建立了全省农村信
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下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信息进村入
户工程试点方案的通知》。

    2007年7月5日—6日,省政府在渭南召开了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
现场会。会议充分肯定了渭南市与几家电信运营企业通力合作,先行
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工作中的新情况
和新形势,部署了“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任务,安排了
抓好今年试点工作的主要措施。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省农村信
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展开。

                 各方通力配合  取得丰硕成果

    2007年8月下旬,根据省政府领导的要求,省农业厅和省信息办
组成两个检查组赴关中六市区督导检查农村信息化进村入户工程进展
情况,并通过各地农业部门收集上报陕南、陕北5市的工作情况。11
月中旬,全省10市1区对所辖区域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建设情况进行
了自查验收,自查面达到了项目县的100%。去年11月24日至30日,
由省信息办、省信息产业厅、省农业厅和省通信管理局分别牵头,省
电信公司、移动陕西公司、联通陕西分公司及部分市农业局、信息办
参加组成了10个检查验收小组,采取随机抽取60%的县、在所检查的
县中再抽取30%的村的方式,对全省10市1区的68个县、530个农村信
息综合服务站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全省99.8%的农村信息综合
服务站完成了建设任务,均达到了“五个一”标准的要求。近期,省
政府分管领导带领省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检查活动,
了解掌握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建站、应用情况,解决运营管理中的难
点问题,研究推进2008年全省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在农村信息化进村入户工作推进过程中,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
厅加强协调配合,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建设资金与农村信息进村入户
工程同步进行;省信息产业厅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发展计划,加快试
点推广,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省农业
厅以“一网对农村”、“一站式服务”为基本要求,整合资源,统筹
协调,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以应用不断推动建设;省通信管理局引
导和帮助省内电信运营企业抓住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契机,不断拓
展市场,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陕西电信、陕西移动、陕西联通三家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力量,发挥优
势,为顺利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地市政府也
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信息服务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在严
格按照“一处固定场所、一套相关设备、一条宽带上网线路、一名经
过培训与认证的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等“五个一”标准进行村级
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同时,各地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
划、农村社会事业统筹规划、扶贫工作计划、移民搬迁状况、“一村
一品”规划以及电信宽带网络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
得益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市、
县各级都制订了较为完整的工作制度,对规范农村信息服务、做好农
村信息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转变传统观念  提升生产效益

  我省农村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效明显。一方面是经
济效益显著。通过各级农业信息网,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产品促销、
农业技术、农村政策、市场价格等全方位、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年发
布信息10万余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通过网上联系促销农产品
的成交额达到20多亿元。另一方面是社会效益明显。渭南市通过农业
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延安市通过市场和信息的引导与服务,使
全市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洛川、富县、宝塔区等地以苹果为主的绿色
产业基础进一步扩大,甘泉、安塞等地蔬菜产业发展迅猛。通过信息
服务,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新了农民的传统观念。

  韩城市“花椒大王”张建民1994在家里安装了电话,当年就外销
花椒30多万公斤,几乎是前几年的总和。随后,张建民带领村民建起
了全国最大的花椒贸易商城,并开通了陕西电信宽带网,建设了信息
服务站。在他的带领下,西原花椒批发市场先后安装宽带100余户,
通过互联网,他们每天都可获知最新的市场行情等销售、供求信息,
为全国各地的花椒商创建了优良的经商基地。而运用陕西电信网络捕
获信息,也成为了各商家公认的致富“真经”。

  眉县青化乡油坊堡村村民卢富全承包了村上农场120亩地,2007
年种了94亩玉米,产量3.5万多公斤。由于他不知道行情,以每公斤1
元的价格卖了1.5万公斤,其余的发愁卖不了。2007年11月3日,他通
过陕西移动“农信通”平台发布玉米供应信息后,剩余的2万公斤玉
米以每公斤1.4元卖出,增收6000元。初尝信息甜头后,他又通过“
农信通”发出土地联合经营的信息,马上联系电话不断,有人要合作
种西瓜,有人要合作种出口菜。

  商州区黑龙口镇无公害洋芋喜获丰收后,销售成了村民面对的一
个难题。镇政府及时将信息在陕西联通“电子农务”网站发布,没想
到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湖北、河北、西安等地打来电话咨询或现场
洽谈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车来车往,市场形成一片繁荣景象。由于
产品供不应求,部分客商就住在村里留守收购。据统计,2007年黑龙
口镇共销售地膜无公害洋芋7500吨,销售收入超过480万元。

  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仅为农民朋友提供了顺畅的销售渠道,还
为农民朋友“请”来了技术专家。

  眉县的刘建成是猕猴桃种植户,2007年5月,当他看到实生苗成
活,既惊喜又犯愁:“苗成活了,是否需要掐尖?”他把这一疑问发
到“农信通”平台上。农业专家收到信息后,立即给他电话回复,解
决了问题。

  蒲城县罕井乡一农民拨打“电子农务”专家热线,反映小麦出现
冬旺现象,非常着急,专家马上给出了下压、划锄的方案,同时这位
专家把这个方案编成短信,通过“电子农务”平台发给该区域的用户,
当地的8000多亩小麦冬旺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副省长李堂堂指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利益,
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它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又是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
各大电信运营企业拓展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机遇,更是全省各
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各部门要怀着对广大农民的深厚感情
和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使各种涉
农信息真正进入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
惠。

  省政府确定“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到20
10年,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基
本覆盖全省2.7万个行政村;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省级涉农信息资源得到较好地整合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资
为主体的市场化信息服务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初步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格
局;信息服务覆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培
训等各个方面,让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果。
                                               (尚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