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翁赵力
2007年5月30日下午,杭州和平家私城四楼杭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拍卖厅,上演了一场异常激烈的土地交易争夺战。经过17轮的激烈争夺,绿城携手葛洲坝、杭州康居组成的豪华阵容,最终击败了包括中海、世茂、九龙仓等众多外来地产巨头,以34.9亿元的价格将120亩的钱江新城绝版江景地块收入囊中。而就在此次拍卖前不久,桐庐分水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塘源村一间集体资产平房正在该中心进行公开拍卖,有20多人紧张地对该平房进行竞标,最后该平房以8.1万元的价格成交,塘源村村民朱金强出价6万落选……
激烈的角逐背后,我们更欣喜地看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这个平台已经悄然进入了百姓生活,并被人们所熟悉。如今从城市到农村,只要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等交易的,都将进入当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投标。而这正是我市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结果。
一年来,我市反腐倡廉工作紧紧扣住构建惩防体系建设这一主线,不断深化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进一步铲除腐败滋生土壤。
规范权力运行:编织“源头治腐网”
“都说老百姓办点事很难,但好像没有想的那么难嘛,我在很短时间内就办好了……”昨天上午,记者在市行政服务中心门口遇到正准备为一项工程建设做审批的张先生,他说,“真是出乎意料,本来以为要跑好多地方,但没有想到,仅在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点就把所有手续都办完了。”
据了解,市民对政府部门意见最大的是“审批”,过程冗长,手续繁多,让老百姓感到“办点事”好头疼。为此,我市进一步深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入中心的195个审批和交易事项,已全部实现了“一事一表”和一次性告知制。各个部门加强了对进入中心审批事项的授权力度,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88项行政许可事项,已有68项进入了中心。目前,旨在进一步削减审批项目、提高审批效率的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我市还积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将交通工程、路桥经营权、政府收益的户外广告承租权、机关房产出租(租入)纳入中心,不断扩大公共资源交易范围。2007年全市共有26个国有、集体产权项目进场交易,交易额达1.72亿元。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的覆盖面和集中采购规模,2007年1-10月集中采购已执行预算4.77亿元,实际使用采购资金3.78亿元,资金节约率达到20.79%。在乡镇一级,规范小额公共资源管理方面同样迈出大步,全市199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的组织机构,各类小额公共资源交易额达到4.59亿元,资金增加率提高了48.6%。
令人鼓舞的是,我市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的同时,人事、财政、投资管理体制也进一步得到深化。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领导干部任期、交流和任职回避等制度。对市级财政补助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实现远程集中监管,将178个财政补助事业单位财务全部进入远程集中监管系统。扎实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代建单位招标制。同时,深化领导职务消费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杭州市民十分关注的地铁1号1线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投资额度大、时间要求紧、市场竞争激烈。建设伊始,市纪委监察局及时介入,协助地铁集团公司建立健全各项招标规章制度,积极协调解决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招标等80余项程序实施跟踪监督……同时,继续深入对江东大桥、钱江新城、市民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设、城乡规划、生态建设和环保问题开展效能监察,确保了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10.5亿元。
创新监督方式:不让监督有“缺口”
中泰乡南峰村原来是余杭区有名的经济薄弱村。两年前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村民喝的都是地表水,村里要开个会议,也常常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就连身为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姚增南也对村里的事情不大了解。针对这个情况,2005年换届选举之后,新的村委班子在群众中搞了个调研,找到了症结所在:虽然村里按照村务公开的要求,对财务等情况也进行了公开,但是村民们还是认为透明度不高,他们要了解村里更多的事情,比如村党支部到底做了些什么。
于是,以村党支部书记施坤良为首的新班子在村务公开的基础上,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党务公开。共产党员的岗位、村委主任助理招聘录用情况、区乡先进名单、党费和捐款名单等都一一公开,连村干部的考核成绩也一一上墙。时隔近2年,姚增南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明显话多了,“现在什么事情都是村民代表大会先通过,再搞招投标,然后再在墙上公开化,大家都看得到。现在不止党员内部,连村民老百姓都知道了党务是怎么回事。”
党务的及时公开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村干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办事情自然也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去年村里修起了水泥路,500多户村民喝上了自来水。通过区里“脱薄工程”的帮助,南峰村去年增加集体收入53万元。
不止余杭区的党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下城区也在被确定为试点区后,确定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党务公开原则,推行的各种做法让老百姓“刮目相看”。如今就连下城区公安分局145辆公车的车况、每年限定的油费、维修费以及领导自备车的车牌号等群众都可以一目了然。党务公开第一时间推进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至2007年底,我市党务公开工作已经在全市范围推广开来。
我市不仅在强化民主监督上取得可喜进步,在强化党内监督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2007年9月10日,陆续到岗的29个市直部门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被集中起来接受为期一周的纪检监察业务培训。此举意味着杭州市的派驻(出)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已经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新的派驻(出)纪检监察体制在诸多方面作出调整,如由原来市纪委、监察局和驻在部门双重领导改为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驻在部门与派驻(出)机构的关系也由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转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此外,我市还扎实推进党内监督“10+1”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三谈一述”制度,截至去年年底,市和区县(市)两级纪委负责人已与1029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对1262名新任领导干部开展了任前谈话和廉政教育,对30名领导干部实施了诫勉谈话,对包括100名党政“一把手”在内的全市410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届末述职述廉。
监督方式的创新不断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2006年底,在杭州市区,无论是行政审批、建设工程招投标、药品购销,还是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都会被一双警惕而明亮的“电子眼”实时、全程地跟踪监督。这双“电子眼”基于的平台,正是全省首创、全国领先,被人们称为权力运行特殊“防火墙”的杭州市电子政务实时监督系统。2007年1月11日,杭州市政务实时监督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这一系统的开发运用,标志着我市对政务的监察实现了由传统手段监察向“数字监察”的转变。数据显示,2007年全市工程招标1798项,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8717项,而监督人员不到10人,如不借助“电子眼”的科技手段,其难度可想而知。
拓宽预防领域:播种基层“防腐林”
淳安斋堂村被当地人称为水果村,虽然是个只有54户、156人的小村庄,但是凭借着果蔬业的发展,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7万元。村里有了钱,工程项目也随之多了起来,这本是件好事,可是由于大家对工程建设一窍不通,使村里花了不少冤枉钱。一次偶然的机会,村支书余发光得知,部门的工程项目完成后,都要通过审计部门来把关节约成本。“村里的工程何不也来个审计,让自己放心,也让村民放心。”余发光这样想着,也果真这样做了,“我们村第一个审计项目,是一个码头工程,当时承建人员说费用是3万多块钱,经过审计,最后只要2.8万,就这么个3万块的东西还省下了2000多块,真是没想到……”尝到甜头后的余发光拍案决定,以后村里的工程项目件件都要经过审计。去年一年下来,斋堂村为此节约资金20多万元。
淳安斋堂村通过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理财,让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身清白”,有力地推进了该村民主政治建设。各地在推进基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正不断开花结果。
12月14日,上城工商分局清波工商所内传来阵阵掌声。原来该工商所所长徐航正在向监管对象做述职述廉发言,他就清波街道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工商做了哪些工作及成效等诸多方面进行认真说明……前来听取发言的该街道企业代表、个体工商户等监管对象,纪检等部门领导及义务监督员等不时认真做着笔记,并报以热烈回响。作为我市工商系统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所做的一个尝试,同样成效明显,各方代表对已完成述职述廉活动的58个工商所测评的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其中满意率92.2%。
据了解,我市已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乡镇、街道、国有企事业单位延伸至社区、建制村和基层站所,牢牢抓住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包括街道、乡镇、社区、公用事业单位、基层站所、国有企业七个层面在内,农村、城市社区、国有企业“三域一体”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一道由基层群众共同“浇灌”的基层“防腐林”正在全市各地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