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科技情报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王娟平

摘 要:分析了基层科技情报工作面临的改革现状和发展机遇,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基层科技情报机构必须更新观念,加快现代化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搞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   关键词:科技情报工作;信息服务;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359.224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科技信息资源正在迅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期刊、网络杂志等出版和流通新模式对传统信息资源形成了冲击,科技情报工作的运行模式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网络化、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大众化的信息服务及多途径、多渠道的信息获取方式已成为科技情报工作的新课题。科技情报工作既要应对技术更新的挑战及由此引发的管理运行体制的变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1 基层科技情报工作的现状  

(1)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信息资源匮乏、信息设施落后。近10年来,由于书刊价格上涨、事业经费逐年减少等原因,基层科技信息机构经费的缺口越来越大,导致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处理手段较弱等不良后果的出现。  

(2)现有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目前,基层科技信息机构的文献储备逐年下降,尤其是本应大量储备的新技术、前沿学科的文献购入不足,文献整体服务功能下降。基层科技信息机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市场中,能够为用户提供的电子化信息和实时信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用户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动摇了其作为基层情报服务中心的地位。  

(3)信息服务缺乏主动性。重藏轻用、被动服务,是我国基层情报服务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人数本不多的情报部门分工过细,搞图书的只管看门守摊,搞编辑的也就是搞点文摘和翻译等简单工作,声像部门也只是拍拍照片,以备去基层发放资料时做些宣传。  

(4)科技信息服务队伍潜藏危机。科技信息服务需要既懂计算机又懂信息资源开发和精通外语的相关人员,而情报机构中具备以上条件的人才很少。归根到底是现有科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综合素质不高。长期以来,地方部门个别领导人才意识不强,工作机制也不适宜人才集聚,基层科技信息机构所需的高校毕业生要么向“高处”走,要么被科技部门拒于大门之外。  

2 基层科技情报工作发展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为资本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信息、知识、智力投入,需要更多的创新,因此我们应具有超前的意识和心理准备,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  

(1)更新观念,强化发展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提供信息服务的基层科技信息机构而言,信息时代衡量其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量的“大而全”,而是其为用户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能力。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更新观念,指导思想要由追求静态藏书量向追求动态信息资源的占有量方向转变。工作重点要放在突出特色上,突出对社会信息总资源的贡献与补充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破除传统观念,改变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小生产模式,提倡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通过集成和联合,在较短时间内使信息资源的质量、规模和效益得到较大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摆脱文献总量严重不足的窘境。同时,在服务观念上,也要由被动等待服务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  

(2)加快信息机构现代化建设。手段现代化是信息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基层情报服务机构与其他信息机构相比,与整个国家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相比相对滞后。不少市(区)科技信息网站,只是一个静态的、很少有人去看的“政府网站”。对于这些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网站来说,出路之一就是与省级科技信息部门建立更加广泛和深入的联系,仿效他们的做法,利用他们的资源。比如,省级科技情报所大多拥有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一定的技术装备基础和信息服务体系。山西省科技情报所建立了高水平的网站,可以为科技创新、科技发明、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评估和科技转化方面做科技查新;利用万方数据库、STN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开展的信息检索也有声有色。基层情报所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人才和系统优势,发展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业和网络系统,加强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计算机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从而充分发挥其职能,服务于社会。  

(3)打造服务精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所谓服务创新,主要包括服务内容的创新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在服务内容的创新上,要求科技情报工作除以传统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外,应建立专门数据库,开拓信息服务新领域。如建立地方资源数据库(包括金属、蔬菜、果品、粮食等方面)、地方人才数据库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为企业开展创新策划、项目调研、成果招标、项目建设招标、技术中介、技术仲裁等服务;承办政府及相关部门委托的科技经济论证活动;向社会、企业和政府提供广泛的技术经济信息服务等。在服务方式的创新上,要求科技情报机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市场主体快速准确地提供实用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文献进行搜集、筛选,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掌握信息服务的主动权;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导航,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主题服务或跟踪服务;为社会公众、下岗职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4)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科技情报服务,为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情报精品,是科技情报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要拿出情报精品,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科技情报工作者应具备以下素质:掌握适合工作需要的科技情报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及熟练检索有关文献、精通数据库建设的信息技术;具备一定外语基础,适应外文书刊管理和计算机网站工作的要求;熟悉服务领域经济科技发展状况和信息需求的重点取向。另外,科技情报工作者还要通过自觉参与继续教育,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并努力学习其他新知识、新技术,随时掌握最前沿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动态。   总之,基层科技情报部门应意识到当前发展形势,抓住机遇,拓展业务,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卢晓荣.图书馆与信息服务[J].现代情报,1999(5):35.   [2] 满世忠.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1999(5):21.   [3] 李冰辉.论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内涵及发展战略[J].现代情报,1999(5):8.    第一作者简介:王娟平,女,1977年8月生,1999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研究实习员,运城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山西省运城市河东东街272号,0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