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宋国权在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工作回顾
  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为建市以来最高水平;财政收入33.98亿元,增长36.5%,净增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46%。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入围省“861”行动计划的70个项目,完成投资48亿元,占年计划的120%;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华能巢湖电厂完成投资19.5亿元,预计8月份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华谊无为煤化、马钢罗河铁矿、海昌巢湖水泥、瀛浦金龙水泥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70家,新增12家,其中10亿元以上6家,新增3家;入库税金超千万元企业40家,新增5家,华菱、华海、江淮3家纳税分别超亿元。一批经济强镇迅速崛起,全市财政收入超千万元镇27个,新增10个,其中超亿元3个,高沟镇财政收入达6.5亿元。民营经济迅速壮大,全年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7%;入库税金占财政收入的68%;4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20强。

  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预计全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2.2∶40.2∶37.6。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03.5亿元,增长27.2%;实现利税34亿元,增长4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7,提高33.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147亿元,增长63%,工业投资占整个投资的61.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5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2%,提高3.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粮食总产235.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养殖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金融业稳定发展。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市区道路框架基本拉开,加快推进了裕溪路东桥、西桥建设,建成了龟山路、太湖山路等6条道路,大修改造了官圩路、湖光路、东风西路。旧城改造全面展开,重点推进了人民路等6个区域改造,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安置房2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住宅房125万平方米。同时,4个县城都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面98.6%。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了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了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城市规划区内政府性投资工程由市城投公司代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共建省会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全市共引进市外资金1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分别增长44.3%和48.5%;对外贸易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增长45.3%。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雄风永磁材料列入国家“863”计划,华星化工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个。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当年新增教育投入3.2亿元。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87.9%;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新建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民歌保护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市区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强化了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认真抓好环保流域限批挂牌督办整改,实现了按期解限摘牌。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管理,强化用地保障。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8元,增长19.1%;农民人均纯收入3881元,增长17%。组织实施了二十项民生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8.42亿元,惠及人口310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52万个,建立再就业一条街6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4年控制在3.9%以内;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新增劳务收入5.6亿元。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共有28万人参保,参保率72%,居全省第2位;全市已有10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城市低保覆盖率达100%;全面实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了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发放救助金810万元;多方筹措资金480万元,救助特困大学生1770名;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3900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27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全面实行廉租房制度,全市1037户“双困”家庭享受廉租房补助。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减少贫困人口8100人。

  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完善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进政府“阳光工程”,全面开展行政职权目录清理,将市直69个单位的执法依据和权限向社会公布;组织市直6个部门开展“网上在线访谈”;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3件人大代表议案、89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8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严格实行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政府招标采购交易行为,加大商业贿赂治理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2008年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巢湖为主题,按照“五年大变化”的总体要求,紧紧依托资源、区位和生态优势,加快推进沿江工业带和环湖旅游带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更加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略低于去年实际涨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1%。在这些目标中,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是约束性的,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完成;经济增长等指标是预期性的,在实际执行中,力争完成得更好更快些。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工业强市,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沿江工业带建设,启动实施“千亿工业振兴”计划,到2010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培育化工、建材、电工器材、采掘加工等4个产值超百亿元的重点产业,着力抓好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打造未来发展的爆发点,构筑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支撑。强化重大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推进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确保华能巢湖电厂、海昌巢湖水泥、安徽盘景水泥、瀛浦金龙水泥等项目建成投产,华谊煤化联产60万吨甲醇、50万吨醋酸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开工,罗河铁矿完成选矿厂主体工程,华星化工园4万吨双甘磷项目建成、苯氧乙酸主体工程完工。

  做大做强现有企业。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强化要素协调,全力支持皖维高新、华星化工、巢东股份、华菱电缆、华海电缆、江淮电缆等一批骨干企业尽快做强,大力扶持新亚特电缆、龙桥铁矿、富煌集团、大平工贸、三联泵业等一批企业迅速做大,积极推动明星电缆、槐祥工贸、宏晶材料、海德机械、雄风磁材等一批企业加快成长。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80家、超10亿元10家,皖维高新、华菱电缆力争超过20亿元。

  扎实推进沿江工业带建设。加大沿江工业带规划实施力度,和县重点推进精细化工基地建设,启动实施马鞍山长江大桥桥西经济区;无为重点推进华谊煤化工项目和船舶工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新高沟”电缆产业基地;庐江重点推进庐南重化工基地建设,壮大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沿江地区工业发展条件。

  全力推进开发区建设。举全市之力支持市经济开发区发展,打造市本级工业增长极,确保全年投资增长4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40%以上。同时,大力支持其他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

  积极营造工业发展环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弘扬创业精神,表彰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企业家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干部职工离职创业,支持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创业投资环境。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育畜禽、水产、油脂、大米、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力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达到24家,其中超10亿元2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80个。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大力实施“百村十镇”示范工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突出“三清三改三整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确保完成第二批320个示范村建设阶段性任务。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支持乡镇办好工业集中区,引导中小企业集约发展、集聚扩张。继续实施劳动力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技能就业计划,打造建筑、家政等劳务输出品牌。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外出“打工潮”向回乡“创业潮”转变。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

  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凤凰颈排灌站等5座泵站建设工程,完成下汤等3座中型水库和5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年度任务,解决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网建设,力争实现村村通宽带、600个以上村通光缆。完成人工造林2.3万亩,新建绿色长廊林带30公里。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完成“村村通”水泥路800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000口,建设市级生态家园示范村10个。

  强化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围绕建设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扎实推进环巢湖旅游带建设。中庙、姥山岛作为环巢湖旅游开发的龙头,必须加快建设进度,实现岛上项目与岸上项目同步推进。汤池、香泉、半汤要围绕温泉的深度开发,尽快形成具有不同定位和特色的温泉度假旅游区。加快旅游宾馆建设。继续办好旅游节庆活动,积极申报“中国温泉之乡”,重点推出“温泉之都、休闲巢湖”品牌。

  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建设大型商业基础设施,完成安德利购物中心商场扩建工程,推进人民路商业步行街、财富广场和天巢购物广场建设。加快融入南京区域现代物流联盟,力争引进1—2家大型物流集团进驻巢湖。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全力推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逐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加快市区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围绕建设滨湖山水城市,改造老城区,建设政务区,开发滨湖区。老城区要继续推进人民路等6个区域改造;政务区要加快传媒中心、环保监测监控中心等一批进区项目建设;滨湖区要重点加快滨湖观光大道建设,启动滨湖南路建设,改造建设西坝口、龟山景区,改善城市出入口景观。继续加快城区道路建设。围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实施“市民素质工程”,开展文明创建进社区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创建为全省文明城市。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集中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积极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坚持东进西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全力主攻招商引资。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全年引进内资和外资预期增长40%以上。突出产业招商,突出驻外招商,突出职能招商。同时,继续开展重大招商活动,举办皖台(巢湖)经济发展研讨会。

  大力拓展对外经贸。重点培育1—2个超亿美元的出口基地和5家超千万美元的出口企业,争创1个省级名牌出口产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资源性商品进口,努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华星化工等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努力扩大区域合作。坚持东进西迎、双向融入,按照“主动接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省会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加强基础设施连接、产业分工对接和城市功能衔接,促进交通联网、旅游联手、信息联通、生态联保。要把共建省会经济圈作为双向融入的重点,努力在环巢湖旅游开发、交通设施建设、滨湖卫星镇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成庐江矾矿改制;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妥善处理改制企业后续问题;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要全部回归为企业,实行转企改制,年内基本完成任务。公益类事业单位要以推行全员聘用制为核心,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加大绩效工资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改革财政投入方式,逐步实现由“以钱养人”向“以钱养事”转变。同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都要更多地引入社会资金,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逐步完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高度关注民生,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实施二十五项民生工程,全市财政投入将达9.7亿元。落实各项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完善就业救助制度,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稳步实施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力争进入国家试点市;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市体育中心建设。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建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发展老龄人事业,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做好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机关事务等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增强维护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能力。严格信访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完善领导约访和包案处理制度,加大信访督查力度,努力实现信访“降量退位”。继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巢湖创建活动。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

  构建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认真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认真抓好巢湖水污染治理,启动实施巢湖水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环境公告制度,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继续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

  加强资源能源节约。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创建活动,全面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严格保护耕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服务政府。牢记根本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发展服务。更加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优化发展环境;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坚持务实创新,建设高效政府。创新行政理念,综合运用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效能监察等手段,强化工作落实。加强效能建设,鼓励多干事、干成事,惩戒乱作为、不作为,确保政令畅通。改进工作方式,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办事提速增效。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把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扩大政务公开,健全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听证制度,推进政府工作阳光透明。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促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确保政务规范、政事清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