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
和其他电子战飞机相继投入使用。1972年3月,美军用15枚
激光制导炸弹
,炸毁了以前出动700余架飞机、投弹约1.2万吨均未击中的越南清华大桥。1976年,美国军事理论家汤姆
罗那首次提出"信息战"概念。从这一系列看似孤立的事件中,当时的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敏锐意识到军事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在1979年深刻指出: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大量涌现,必将从根本上打破军队旧的发展模式,推动和促进新的军事革命的发生。
然而,他的这一思想在当时的苏联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军方依然醉心于发展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倒是大洋对岸的美国却对此异常敏感,不仅组成专门班子,研究和评估奥加尔科夫提出的关于新军事革命的思想,还毫不吝惜地将其称为"奥加尔科夫革命"。马歇尔等军界巨头还结合实际,对美军进行新军事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展开了系统研究,并于1981年提出"空地一体战"理论,推动美军积极发展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系统等多种信息化武器系统。
美军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在进攻中强调大纵深隔绝敌人,击败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之敌;在防御中强调集中兵力,机动灵活,防中有攻,以攻代守,使防御成为"由一系列打击组成的盾牌"。这对苏军当时奉行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构成了严峻挑战。1982年,奥加尔科夫在《历史教导我们提高警觉》一文中再次强调:继核时代军事革命之後将发生一次新的军事革命,这次革命以探测设备和计算机系统领域的技术成就为基础,可使常规武器与核武器相提并论。奥加尔科夫以此理论为先导,积极开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改造和新型作战部队的试验。在他的推动下,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战术级指挥系统试验取得成功。以此为基础,苏军建立了第一个师级数字化试验部队,证明数字化技术可显著提高部队战斗力。
但是,"奥加尔科夫革命"要求对苏联军事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这与苏军当时僵化的体制编制尖锐对立,因而得不到高层的支持。1984年,奥加尔科夫被迫离开总参谋长岗位,降为西部战区司令。苏军的数字化试验陷入停顿,"奥加尔科夫革命"也就此偃旗息鼓。
与苏军对新军事革命的看法和做法正相反,当时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佩里研究、接受了"奥加尔科夫革命"思想,大力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不久,这一成果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不少美军将领甚至认为,海湾战争是用美国的军事技术,加上奥加尔科夫的军事思想打赢的。
从率先提出新军事变革思想,建立数字化试验部队,到在新军事变革中大幅落後,苏军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在导致苏军改革痛失良机的各种原因中,僵化的体制应该说是最根本的。当年奥加尔科夫的副手、後来的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加列耶夫在纪念奥加尔科夫的文章中就曾不无惋惜地说:"如果不考虑个人利益,大家都会举双手赞成改革……"可见,僵化的体制一时保住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却葬送了苏军在新军事变革中取得领先地位的时代契机。(吴敏文 谭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