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为了加速我市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东北振兴、公主岭发展”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 过去五年的基本总结
五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上级党委和政府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在设计、规划科技工作思路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使全市科技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实施科技兴工,促进工业企业改制创新。
我们坚持以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目标,抓好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的氛围浓厚。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技术创新大会的精神,营造技术创新工作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2000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科技大会,会议表彰一大批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研究部署了我市技术创新工作任务、目标。会议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推动战略的若干规定》,以鼓励技术创新为重点,规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支持技术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开发能力。2001年召开了首届民营科技企业成果展洽会并成立了公主岭市民营科技企业协会,推选产生首届协会理事会理事,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民营科技企业行业自律,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民办科研所50个,厂办科研所30个,厂办科研室150个,参与产品开法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40%。同时我们认真宣传贯彻国家、省和四平市有关技术创新的方针政策,积极督促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也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规定》对于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了有关工商、税务、土地等诸多优惠。我们科技局还和工会、经委等部门开展了“技术创新,争当五手”竞赛活动,促进了全市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连入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信息,介绍产品,宣传企业形象。如黄龙公司等企业已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催化剂厂、大地复合肥厂、八达农化公司、明华农药公司等企业也建立了宣传企业和产品的网页。
同时,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等技术,积极引进和开发相关软件,全方位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企业,我们帮助他们申报国家倍增计划项目,以获得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经过我们的积极运作,已有港德汽车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黄龙公司、华正牧业公司、轴承厂、春光米业公司等5户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列入国家倍增计划。汽车配件厂、港德公司、明华农药公司等企业已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
——科技计划立项数量明显增加。
2001年申报省级星火计划项目三项,即2BDJ型多功能精播机、冰箱杀菌除臭保鲜剂和稷微菌素,并被列入省级星火计划,总投资1710万元,年实现利税400万元。组织申报的“公主岭清洁能源行动试点示范城市”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支持,使公主岭成为首批清洁能源行动试点市之一。2002年,组织轴承厂的“双列圆锥磙子轴承”项目申报了国家级新产品计划,并被省科技厅列为2003年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
2004年,组织申报四平市工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两项,即公主岭市轴承厂总投资400万元的“卡车轮毂轴承单元”项目和明华农药公司总投资1500万元的“年产800吨绿稻丰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高新技术企业有了明显发展。
随着各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开展,为搞好我市高新技术工作,我们深入企业认真展开调研,细致了解企业情况,并把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单位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本级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对发育成熟的企业及时申请四平市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纳入视野内的企业,我们在政策上给与重点倾斜,优先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促进其发展。
目前我市现有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三家,其中四平市级的两家,分别是港德公司和八达农化公司;省级的一家,即明华农药有限公司。
(二)实施科技兴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主岭市已成为农业部北方水稻原种繁育基地、吉林省农药生产中试基地、吉林省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吉林省优质米生产基地。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正向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的格局发展。农业科技推广以市乡二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各级专业协会和民营科技服务组织为依托,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全市共有市乡二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131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个,四平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个,国家级星火培训学校1所;拥有各类技术推广人员2229人,其中,高级职称77人,中级职称453人,初级职称1128人;大学本科级以上学历的201人,大专学历的476人,中专学历的1240人,中专以下312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3个;拥有市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全市农村已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294个,农村各类经纪人达12544人。涉及种、养、加、销20多个行业,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
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补充更新科技人员队伍,加强对在职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组织实施科技计划、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等,培养了一批技术带头人,提高了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科普工作深入开展,农村信息化步伐加快。
科普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建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科普图片展示、科普宣传周、送科技下乡等活动频繁,使科普工作在全市蓬勃开展,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针对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出发,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突出培训重点,围绕农业标准化推广,围绕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两带”、“两区”建设搞培训。广泛开展“一个村培养出一个方面的技术能人、一个屯壮大一个科技户”活动,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屯。大力推广粮食生产、无公害蔬菜、冬季日光温室、生态养鸡等先进技术,因地制宜,狠抓落实,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及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正在逐步开展,我们抓住吉林省科技厅组织实施“星火农村科技信息化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项目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目前,建设了5个示范乡镇、10个示范农业企业和20个示范农户的网络终端,建设农民远程教育单向卫星接收站点5个,建设并开通了吉林省星火计划网公主岭站,省农科院农友网、农技“110”已开通,黑林子镇得到了四平联通公司的支持,为村屯干部和科技能手配备传呼机,每天发布2—3条科技信息,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和市场信息已开始走上网络化。一些有远见、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户已能够快捷、准确地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技术、市场、商务、政策等信息服务。长平经济走廊所在的乡(镇)、村都建立了党员电化教育培训站,对农村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五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65万人次,使农民基本掌握了玉米高产栽培、水稻钵盘育秧、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测土配方施肥、化学药剂除草、保护地蔬菜栽培、双机播种、种子包衣、机械旱作节水、机械深松、机械起垄、机械灭茬技术。涌现出科技能人1109人,科技致富大王375人。
——农业标准化生产迈出可喜步伐。
到目前为止,已获得5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1个国家级无公害食品和22个省级无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5万公顷,年产绿色食品10万吨,年创产值1亿元。有怀德、大岭、范家屯、和气、永发等5个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5867公顷,年产无公害蔬菜18万吨,年创产值1.64亿元。此外,黄龙公司的有机复合肥,稷丰牧业公司的饲料、鲜蛋等3个产品已申报到国家绿办。华正公司的保鲜肉,怀德的豆角,果树农场的苹果梨、大白菜,天宝公司、金河公司的玉米粥,也正在积极申报国家A级绿色食品。环岭、苇子沟、响水等乡镇的14个蔬菜产品环评检测和质量检测都已达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已上报省绿办。这些产品的认证,将对我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及农业标准化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全市有22个牧业生产单位通过了四平市牧业局验收,达到了标准化生产要求,被四平市确定为“标准化示范园区”。
——技术推广工作深入开展,科技优势充分发挥。
“十五”期间,农科院承担的落户我市的科技部项目就达十二项,分别是“提高玉米品质与产量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玉米商品品质的关键技术研究”、“玉米产量与质量协同提高的关键技术研究”、“绿色玉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雨养农业区自然降水有效利用技术研究”、“自然降水高效利用与调控技术研究”、“安全肉猪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粮牧结合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吉林中部农区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玉米耕作新技术转化及配套农机设备中试”、“优化土壤物理性状机械化调控技术与新耕法研究”、“玉米科技丰产工程”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我市农业效益提高,带动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2004年,组织申报了四平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9项,分别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推广”、“玉米机械精量播种技术推广”、“机械化收获技术示范与推广”、“温室大棚机械化生产”、“绿色果品生产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基地”、“玉米秸秆资源开发”、“测土配方施肥”、“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赤眼蜂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等。
各乡镇也结合本地实际,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每个乡镇都至少抓出了一个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都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有推广价值”为其基本特点,能够代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初具规模。
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已完成投资5亿元,科贸大街全线贯通,信息网络初步形成,三大功能区的高新技术示范区的八个示范园已初具规模,中业集团系列开发、内河治理、梅花鹿繁育养殖及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基本建成,港德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汽车内装饰件国产化生产线、黄龙公司投资2.1亿元的淀粉糖、有机肥、精油、玉米色素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已建成投产。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扶持华正公司推广PIC猪,建设规模示范户3000余户。
——国家级玉米大面积高产稳产项目任务全面完成。
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玉米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是1996年开始实施的,我们公主岭市承担其中的第二专题,作为“吉林省中部平原半湿润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的实验示范区。
我们累计完成亩产850公斤的高产样板田0.06万亩,平均亩产851公斤,最高达933.8公斤,亩产800公斤的试验田1.1万亩,平均亩产802.6公斤;亩产700公斤示范田70万亩,平均亩产730公斤,亩产550公斤辐射田1100万亩,平均亩产634公斤。累计增产玉米9.3亿公斤,取得了玉米宽窄行苗带转换技术成果。
二、2006-2020年科技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工作;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科技进步、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基地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县域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我市科技工作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发展目标
1、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份额要达到58%。其中,对工业的贡献份额达到56%以上,对农业的贡献份额达到60%以上。
2、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乡镇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应用覆盖面达到98%以上,建成3—5个农业综合高新技术示范区。
3、加快传统工业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争取创名牌产品30—40个,新产品产值率达30%以上。开发一批国家级新产品、区级新产品、市级新产品。加快企业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步伐。
4、加快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培养扶持一批高科技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形成。到2020年初步建成水泥、淀粉、农药、机械制造、轴承、生物工程、粮食、饲料加工为重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
5、培育8-10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10个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骨干龙头企业。
6、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2006—2020年发展民营科技企业20家。
7、采用先进的科技措施,切实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选用先进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美化国土、保护自然、改善环境、抵御灾害,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
8、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要在全市形成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特别是要在农村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每年要学会并掌握2—3门实用新技术。
9、加强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星火培训学校和农民远程教育单向接收站点的作用,加大科技培训的力度。每年要有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普及型培训,80%的 农村青壮年农民接受乡级培训中心的培训,20%达到技术员水平并取得绿色证书。企事业单位对职工要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要求全部取得岗位证书。
10、重视交通、公安、城建、邮电、信息、环保、医疗、自然灾害防御等领域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以及社会发展领域中的软科学课题研究。
11、加强科技发展的管理,建立健全保障科技发展的法规、规章和规定,提高全市科技工作管理水平。
12、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利用3-5年的时间,初步建立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基本实现信息化。
(三)重点任务
1、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
加大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力度,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科技企业,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培育生物技术、精密轴承、汽车装饰装潢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农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1)生物工程产业技术
——温室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生产果品蔬菜;
——生物蛋白饲料开发及配套养殖技术产业化;
——淀粉深加工生产新技术。
(2)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开发
——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种植业和养殖产业;
——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
——清洁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
(3)加快产业化进程
切实抓好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工业围绕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要集中科技资源,带动发展重点。培养以粮食、肉奶、毛皮、淀粉、果蔬等深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
——猪、牛、羊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技术产业;
——鲜奶制品及营养配方制品生产;
——规模化畜禽养殖及珍禽养殖和皮、毛、绒深加工产业;
——苜蓿草、香菇等种植加工产业;
——优质米加工开发产业;
——果蔬的贮存、保鲜、深加工、包装和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造纸产业向规模化、高效益、低污染方向发展,积极开发高档造纸原料,生产高档生活用纸;
2、工业科技
要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契机,积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工作,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努力振兴工业经济。以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应用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产品的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的优化升级。有重点的采用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特别是提高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档次,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群,使工业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1)主要任务:
①按照上规模、上水平、出效益的原则,以节能耗、深加工、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培植各种名牌产品为中心,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使我市工业企业向高起点、大规模、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②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实企业科技队伍,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职工培训体系,提高职工素质,使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加快投资环境和机制的建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和技术合作,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④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其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力争到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
⑤依靠科技进步把黄龙工业区建成我市的工业示范园区。
⑥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懂经营、会管理的技术专家和企业家,创一批名牌产品和明星企业。
(2)发展重点
①机械工业
重点抓好重型汽车、轿车轮毂、轴承、雨刷器、汽车用气门芯、机油滤清器、汽车装饰材料以及多功能播种机等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②医药工业
要大力引进开发一批新特药生产技术,特别是专利技术,大力发展多剂型、周期长的系列产品,扩大名优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医药产品的科技含量。
③建筑材料业
重点放在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和技术引进上,大力开发节能、环保等新型建筑材料。
④造纸工业
要向大规模、高效率、低污染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最新生产技术设备,开发造纸原料,发展木浆造纸和精制草浆。重点解决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废纸利用新工艺,提高二次纤维使用比例。开发生产中高档生活用纸,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
⑤化工工业
采用先进化工技术,加速化工工业产品结构升级。
——引进、开发低毒低残留农药规模化生产技术。
——开发生产新型工业催化剂。
⑥农产品加工产业
按照高效、低耗、高附加值要求,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加工业朝着产业化、规模化、深加工、创名牌方向发展。
——积极开展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
——蔬菜深加工技术研究。以蔬菜保鲜技术研究为重点,新型蔬菜食品高新技术应用加工。
——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畜禽产品的附加值。
3、农业科技
2006-2020年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要特别强调发展高产、高效、安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
(1)针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对科技的需求,研究推广以大幅度提高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的增产技术,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2)针对农产品品质较差的现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以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核心的优质技术。采用自主开发、引进消化、吸收转化等多种途径,尽快改变目前农产品质量不佳的状况。
(3)针对提高农民收入要求,发展以加速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的高效农业技术,着眼于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等方面,改进农产品加工、储运、包装、保鲜等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产业。
(4)针对21世纪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将是农业竞争的焦点,加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进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切实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5)针对农业科技公益性强的特点,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基础性包括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长期定位观测点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为农村科技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条件,控制农业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农业科技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重点的要求,拟组织实施对本市农业科技进步具有普遍推动作用农业科技工程:
——良种工程。 从市场需求和国内外种业发展趋势出发,以提高品质、培育特色为突破口,加速优质、专用、高产、多抗动植物新品种(组合)的引进和试种(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育、繁、销一体化发展,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种子产业,为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品种保障。
农作物新品种引进与繁育。引进鲜食大豆和玉米等小杂粮新品种(组合)15个。要针对玉米品种过杂过滥的问题,选好主推品种。引进和筛选优质蔬菜、瓜、果等新品种20个。引进果树、绿化苗木、花卉等新品种20个。
畜禽新品种引进和繁育。加强PIC猪基地建设,使全市良种母猪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引进优质食草动物羊、兔等和家禽新品种10个,并进行杂交利用开发,使主要家畜禽品种实现优质化。
名特优养殖水产新品种引进开发。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10个,研究苗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并建立产业化繁育基地。
种子种苗产业化配套技术开发。建立粮油、瓜菜新品种制繁种基地,林果、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畜禽、水产新品种繁育基地。研究优质种苗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生产技术。
——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工程。 在现有农业专家大院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批专家大院,并以这些专家大院和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选择一批针对性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大,并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成果推广示范,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种植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
——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及操作维护技术。加大农机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农机在抗旱、防灾、节水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优化农机结构。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向温室、大棚、牧业小区、秸秆利用等方面发展,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加快全市大型拖拉机更新步伐,不断增加和提高大中型拖拉机的保有量和利用率。采取大户经营、联户经营、股份制经营等形式,全面提高农机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利用率。
——大力推广双机播种、种子包衣、机械旱作节水、机械深松、机械起垄、机械灭茬技术;
——瓜果菜、林木花卉优良品种配套栽培技术;
——设施栽培配套技术;
——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及病虫草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机械施肥、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等;
——蔬菜、果品、花卉保鲜贮运技术;
——生态公益林体系构建配套技术。
——推广精量播种、水稻钵盘育苗、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
畜禽业集约化生产技术推广 。
——规模养殖场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
——优质家禽产业化养殖技术。
——食草动物和特种畜禽养殖产业化生产及杂交利用技术;
——氨化秸秆利用技术;
——安全型饲料添加剂新品种的研究应用及产业化开发;
——小尾寒羊改良,推广黄牛胚胎等先进技术。
——名特水产集约化高效饲养技术
——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
——规模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农产品安全及标准化生产工程。 重点是加快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农产品安全检验监测技术,推进安全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
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重点是主要和特色农产品种子、种苗、种畜,主要和特色农产品、贮藏加工等质量标准的制(修)订。提高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建设标准。
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检验、监测体系。研究应用大宗名牌、特色农产品分级及检验监测技术,特别是农产品农药等有毒有害残留物快速检测技术,种子、种苗、种畜质量检验、监测技术。
开展农产品按标生产技术研究,制订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研究大宗、名牌、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蔬菜、粮食、水果、肉类、水产等品种上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
——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工程。 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开发新型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以省农科院信息中心为依托,建成覆盖市、乡、村,具有较强功能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与国家、省、市、周边县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相连,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网络化、系统化发展。
积极开发推广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向农产品加工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农业决策等领域渗透,提高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
——农业生态环境科技示范工程。
结合我市生态市建设,从改善生态环境和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两方面着手,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化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开展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利用。进行地方主要动植物和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调查,进行收集、评价、保存,建立特色种质资源库。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结合土地管理,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力度,有计划地发展绿肥种植,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合理使用化肥,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承载能力。
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发展种养结合、综合利用资源的立体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工业及城市有机废弃物,推广规模化畜禽场废弃物综合治理技术,开辟广泛的废弃物资源化途径,切实保护农业环境。
加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减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和农用地膜污染,进行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
加强水资源的涵养与保护,发展节水农业,重视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4、社会发展领域科技
社会发展科技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大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加快开发环保产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城乡建设、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步建立适合我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社会发展科技的重点任务是:
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加强优生优育、节育技术研究,引进推广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各类避孕、节育新技术。开展生殖健康和流行病学研究,降低遗传病发病率和产儿的死亡与伤残。
⑵认真贯彻预防方针,开展对影响我市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研究,开展重大疾患的监测与防治研究,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保健技术和先进设备,提高诊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强化食品卫生监测。
⑶加快资源综合开发,重点研究水土流失的整治配套技术,农业及农产品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开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推广污水控制处理技术,城市垃圾和有害废物处理技术,在造纸、化工行业引进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处理废水。
⑷开展城乡建设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研究,引进推广经济、实用、新型的建筑材料、抗震设计和施工技术,提高城乡公用设施、住宅的质量和使用功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我市城镇现代化建设水平。
⑸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结合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的实施,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科技能人的示范作用,提高农技推广网络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服务水平,在全市农村大力普及适合我市发展的农、林、牧、渔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引导农民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⑹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在企业职工中大力普及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抓好生产技能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科技素质。
⑺抓好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重点通过学校科普教育,课外活动和各种科普专题报告会形式,向青少年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培养青少年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动脑、动手的能力。
⑻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教育,促使他们不断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型科普活动,使科普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开展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方针和方法的研究,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⑾开展其它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科技工作。文化科技重点做好对文化遗址及古建筑的发掘、保护、维修等技术工作。体育科技主要开展选才和育才的研究,以及科学训练规律等研究。
5、软科学研究
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重大问题,对涉及全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宏观性、关键性的重大项目开展软科学研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软科学研究的重点任务是:
⑴围绕我国加入WTO后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何发挥优势、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等问题研究对策。
⑵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公主岭大发展,科技要先行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研究。
⑶对我市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战略、规划、计划、预测评价等综合问题进行研究。
⑷对一些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发展、行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⑸对重大建设开发项目进行经济、技术及其它方面的可行性研究。
(四)发展措施
1、加强科技工作领导。
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科技工作,建立乡镇、市直部门科技进步责任制。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部署、常研究,各级党委、政府和科技部门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技术推广、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人才培养、资金筹措、政策兑现等项工作的落实,形成加快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
2、拓宽投资渠道。
科技的发展必须有投入作保证。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科技投融资体制,形成全方位的科技投资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投资效益。
⑴政府投入做保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保障体系。到2020年市本级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达到财政收入的2%。其中科技三项费达到1%,并建立科技发展基金。
⑵增加金融科技贷款和引进资金,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争取金融部门对高新技术和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给予扶持。同时引导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⑶企业要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应不低于年销售收入的5%,重点骨干企业不低于2%,一般企业不低于1%。
3、培育高素质的科技队伍。
科技人员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体,重视和加强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制订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和机制。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技术能力的高水平企业科技开发带头人和骨干,特别是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初步建立一支富有献身精神,思想先进、技术精湛、适应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队伍。
4、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要下大力气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增强全民对现代化科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植根于广大群众之中,转化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利用科技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竞赛等各类活动,宣传普及自然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