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九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九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 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二OO七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围绕“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民生为第一事务,大力推进沿江开发、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稳健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经济总量扩张。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完成财政总收入57.5亿元,比上年净增11.7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1亿元,增长23.2%;修水县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
    ---发展速度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0户,净增80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6%,实现利税52亿元,增长120%;全市工业用电量达2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1%,是近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利税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户,比上年增加4户。
    ---运行质量提升。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3%,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三大主体税增加额占增收总量的87.1%,全年财政保持均衡增长、均衡入库;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发展后劲增强。全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84个,比上年净增176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13个。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01.8亿元,比年初增加59.8亿元;贷款余额308.3亿元,比年初增加36.8亿元。
    ---民生有效改善。投入5.2亿元进行社保、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6元,分别比上年净增1912元和385元。城镇和农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0.2平方米和37.4平方米,分别增加2.3平方米和0.9平方米。
    一年来,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就:按照省委、省政府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全新定位,抓住机遇作出了沿江开发的战略决策。积极开展与经济发达地区、大企业、项目和院校所对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熏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动员社会、企业、部队支持共建新农村,高质量完成了1801个村庄的整治。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活力进一步显现。挖掘九江历史文化内涵,广集民智,确立“融汇九川、敢为人先、勇创实干、追求卓越”的九江城市精神和新的市树(香樟)、市花(荷花),倡引激发全市人民和谐创业的文化力量与热情;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215万人次,增长20.2%,接待入境游客15.2万人次,增长29.9%,旅游总收入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按照“美丽浔阳、怀抱庐山、东临鄱湖、北依长江、西拓港城、南接走廊”的发展构想和“一核、二带、三城、九镇”的城市架构,初步形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生态保护规划;全市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相继完成,乡镇规划编制率达60%,村庄规划编制率达73.7%。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100%就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量首次突破6亿元,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亿元。努力发展社会事业,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政务环境有所改善,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跻身“中部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之列。
    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政府承诺全年办好十件惠民实事,目前有9件全面兑现,1件正在全力推进。城乡困难群众低保和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如期实现,超计划帮助2969户“零就业”家庭就业,完成1142名残疾人就业。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受惠学生数比省下达指标多1.7万人,公开招聘2000名乡村教师顺利完成。廉租房制度进一步完善,853户“双困”家庭得到住房保障,建成经济适用房24.1万平方米,惠及3081户中低收入家庭。市区新建公厕22个,新建垃圾中转站7个,完成农贸市场设施改造4个,另有9座农贸市场建设正在推进。扩建蔬菜基地5000亩,储备生猪3000头,城区居民买菜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解决了10.46万人安全饮水。搬迁深山移民9400人。鹤问湖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启动。公路客运中心和公交总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市民服务中心挂牌运行。九江化工厂搬迁已经启动,正在积极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营造了干事创业的好氛围,开创了和谐稳定的新局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二OO八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8年是实现九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当前,省委、省政府对九江的发展更加重视和关注,九江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发展能量进一步凸现,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和期盼更加殷切。今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发展的压力、挑战也进一步加大。新的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城市的目标,拓展改革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项目建设,举全市之力推进沿江开发,繁荣发展文化旅游,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追求绿色生态和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690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66.1亿元,增长15%,力争跨越70亿元大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2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和市外资金分别增长10%、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下降9.5%,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2.2%;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沿江开发战略,举全市之力打造九江新的经济增长极。按照大格局定位、大产业支撑、大腹地依托、大投入带动、大手笔推进的要求,围绕“一核两轴六板块”的空间架构,着力实施好《江西省九江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快沿江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沿江两横三纵交通大格局,增强沿江园区的排涝能力,加强沿江园区路网、管线、水电气、治污、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沿江重大项目落户,各板块按照产业规划的定位,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环境友好型的重大项目。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经济集聚发展。围绕“六个800∽1000”(未来5∽10年原油加工能力及其油化工、精细化工达到800∽1000万吨;船舶、汽车、交通机械及家电机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1000亿元;钢铁冶炼及加工能力800∽1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力争达到800∽1000万千瓦;水泥及建材业生产能力再提升800∽1000万吨;纺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00∽1000亿元)及“三个30万吨”(2010年玻纤及其制品生产能力、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有色金属冶炼生产能力分别达到30万吨)的目标,形成多极支撑的产业经济结构,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推重大产业项目,构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增强衍生和带动能力;提高产业科技支撑,实现“九江加工”向“九江制造、创造”跨越;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拓展改革开放广度与深度,激活发展的动力和潜能。全力推进国企改革,着眼于盘活存量,激发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困难企业职工的基本生计,坚定三年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制任务的目标不动摇;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进一步改变依赖计划投资、财政拨款的单一投融资体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按照对接项目、对接企业、对接区域、对接院校所的要求,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不断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民营经济跃升发展,大力培育九江的创业文化,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重组,参与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积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理顺民营经济服务管理体制,建设好民营企业服务平台。
    (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推进县域经济加速崛起。力争今年财政收入实现县县过两亿元,力争过5亿元的县4个,过4亿元的县2个,培育25个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
    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把加速园区建设和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在培育特色产业、做大核心企业、完善功能配套、创新管理体制,破解用地、招工、融资“三难”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要求,继续抓好自然村整治建设,全市今年新增1436个自然村建设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构建现代高效农业体系。   
    (五)强力推进文化旅游战略,打造魅力活力宜居城市。进一步完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资源、资本和服务的全面开放,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开发建设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努力打造庐山国际旅游龙头板块,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服务产业,加大旅游促销,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六)全力抓好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广泛惠及民众。继续坚持新增财力向社会事业、向基层、向群众倾斜,突出解决好教育、就业、养老、低保、医疗、住房、扶贫等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重点问题,努力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继续加强猪肉、粮油、蔬菜等食品的价格监控和市场监管,强化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增强政府调控价格的能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
    (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互惠共生。加强资源节约,切实提高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严格保护景区、休闲地环境生态,努力建设生态环保型工业园;坚持把农村的生态引入城市,把城市的文明导入农村,做到开发建设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发展经济以环境容量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保护好山水资源和湿地;倡导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政绩观,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培育公众的生态伦理,营造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
    (八)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管理体制和科研院所改革,加大基础教育设施投入,重视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完善医疗救治体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入推进老建扶贫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时,在广集民智、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确定今年做好十件实事:1、在城区新建2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再解决不少于300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完善廉租房制度,对人均7平方米以下的“双困”家庭实行应保尽保;推进县域城镇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对人均6平方米以下“双困”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启动城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完成700户农村特困残疾人危房改造。2、政府新购2000个就业岗位,其中市本级购买1000个,解决“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就业。3、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再使15万农民群众使用自来水;完成深山搬迁移民8000人。4、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加快体育中心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建设博物馆和3个市图书馆区级分馆,启动美术馆、有线电视数字播控中心、文化演艺中心、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和大型游乐设施建设。5、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新扩建10000亩蔬菜基地;每个县建好一个食品检测检疫站。6、整合交通资源,完善城区公交和城郊线站体系,添置环保型公交车68辆;完成15个乡镇汽车站和200个农村候车亭建设;再完成45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7、整合城区教育卫生资源,完善城区义务教育和卫生网点布局,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各新建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在开发区、庐山区按三级标准各新建一所综合性医院,支持660个社区、村卫生服务所(站)建设,免费培训1800名村卫生所人员。8、关爱老年人、残疾人,实施九江市老干部休养所改造;每个县(市、区)建成一个标准较高的老年公寓;再免费为20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9、扩大城区管道天然气供气范围,完善城区天然气管网,新增管网100公里、用户1万户。10、启动十里(濂溪)河改造工程,完成塔岭南北路、庾亮南北路人行通道设施建设。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以开明开放的工作理念、创新求进的工作思路、争先进位的工作意识、有效融通的工作举措、止于至善的工作追求、高效廉洁的工作纪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树立“亲民为民、创新求进、诚信务实、高效廉洁”新形象。
    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民生第一事务,增强发展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落实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遵循客观规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掌握运用现代经济手段,形成谋划工作的思路、破解难题的路径、领导工作的本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深入调查研究,求教于群众,问计于基层,借智于专家,在集思广益中做出科学决策;改变作风,狠抓落实,坚决防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提倡沉到基层,面向群众,直面矛盾,破解难题。
    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继续深入推进以“提质、提速、提效”为重点的机关效能建设。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解放思想,融通办事;进一步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减化办事程序,坚决消除工作中的“中梗阻”现象;继续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再添措施,强化力度,营造同心、同向、同力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
    突出勤政为民,倾心竭力办好利民之事。以民生为第一事务,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工程设施为民而建,安危冷暖唯民所系,改革发展成果由民共享。
    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施政环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树立法治观念,依法办事;推行“阳光政务”,深入实施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公开,扩大群众有序参与;认真履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问责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大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从领导干部和机关做起,勤俭办事业,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各位代表,人民的重托千钧在肩,发展的使命任重道远,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我们,只争朝夕、奋发进取,凝心聚力谋发展,和衷共济兴九江。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振奋精神,顽强拼搏,为建设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