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瑶
保险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保险业快速发展为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007年,我国保险业继续保持着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国保费收入突破7000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将达到3万亿元。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向好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保险业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沿着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平稳发展,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客观基础。同时,保险业正处于从粗放式发展迈向集约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天然特性以及其“不讲人情”的铁面无私,必然使保险业对信息化更加依赖,同时要求信息化为保险业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支持。
保险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文件特别指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保险产品科技含量,发展网上保险等新的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中国保监会在随后出台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对“十一五”信息化作出部署,这些都为信息化在保险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信息化列入新时期“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保险业必将乘此东风加快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标准化不断取得突破为信息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如果说2006年是保险业标准化工作启动的关键一年,2007年可以说是保险业标准化工作取得较大突破的丰收年。在“保险业标准化五年规划(2007-2011)”,“保险术语”、“银行保险业务人寿保险数据交换规范”等相继发布后,2007年,《保险标准化工作指南》、《保险术语(新增与调整部分)》、《保险基础数据元目录》、《保险行业机构代码编码规范》、《保险业务代码集》、《再保险数据交换规范》和《银行保险业务财产保险数据交换规范》等七项标准正式发布,这些标准涉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标准、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规范、行业内及行业间信息交换标准等,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技术保障。
全行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深入。保险业逐渐将信息化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大部分保险公司依托企业发展战略,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引进信息化咨询服务,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推动保险信息化的稳步进行。与此同时,作为保险行业主管部门的中国保监会在“开业信息化验收”、“重大事项报告”、“应急预案”以及灾难备份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并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强调信息化的重要性、支持信息化相关的研究与交流,逐步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监管。监管部门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全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险信息化:进入关键的转折期
信息化开始“全面深入”。近年来保险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绩,覆盖了保险业的各个业务领域,贯穿了保险业运营的每个环节,有力支持了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的快速成长,为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信息化正在努力“全面覆盖”业务发展,但应用仍然不深入,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对产品开发、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和战略决策的支持还十分薄弱。很显然,保险业要健康发展,必然需要用数据来管理决策,需要用数据来开发创新产品,需要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和强化风险防范,信息化的深入势在必行,已经十分迫切。
信息化开始“加快整合”。近年来保险业不断推动数据大集中,统一业务、财务操作和管理标准,通过信息化全面支持业务发展并加强对保险运营动态的监控,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的粗放式发展也造成了保险信息系统的割裂和数据的分散,信息化“低成本、高效率、互连互通”的特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都面临着考验,同时也将推动着保险业信息化的不断整合。日前,人保、国寿、太保等一些大公司都在研发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然而信息化的整合包括: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业务流程的整合、数据体系的统一以及人员的整合等,这并不完全是一个技术范畴里的问题,也不是光靠技术人员就能够解决的,它是与一个公司的全面管理整合相辅相成的,从而也预示着信息系统的整合将面临许多困难。
信息化开始“关注效益”。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整个行业市场竞争、成本意识的不断增强,已经使得公司的管理层逐步将希望寄托于信息化,近年来,保险业不断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队伍,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保险信息化开始从“为什么要发展”进入了“怎么发展”和“发展成什么样”的阶段,逐步开始了信息化投入产出的论证,开始向信息化投资要效益。然而保险信息化投入产出的评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它必将推动保险信息化建设更加规范、有序和有效。
保险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险信息化离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IT治理刚刚起步。大部分公司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IT治理结构,一些公司的IT治理也只是“形似”,信息化参与公司战略和决策制定的程度明显不足,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信息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薄弱。当前,保险信息化领域模仿、抄袭等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公司自主开发、运维能力薄弱,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如一些老公司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新公司则乐于抄袭,过度依赖外包。
大量数据资产闲置。相对粗放的管理造成了业务流程不规范,信息标准体系不统一,从而导致了信息系统割裂、数据资产难以利用,这不仅制约了信息化效能的发挥,也制约了保险业的科学发展。
信息安全建设薄弱。保险信息系统属于国家重要信息系统,但是其安全保障水平仍然不足,灾难恢复能力较低,随着保险业正越来越被关注,安全工作做不好,将导致保险信息系统不“保险”,进而影响保险业的稳定发展。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来自于企业自身的,也有来自于行业内部和外部的,需要保险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今后一段时期,保险信息化发展必须要把握机遇,要从以下多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整体合力。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监管,推进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保险机构要加强合作交流,扩大宣传,全方位提高保险信息化发展的合力。
二是提高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指导信息化实践的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保险业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化不断增强保险创新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支撑并引领保险业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增强价值创造能力。保险信息化工作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技术经济的决策论证,强化绩效考核。信息化不能定位于“成本中心”,而应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力量,甚至成为“价值创造中心”。
四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要按照信息化建设与安全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原则,提高保险信息系统的防范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逐步构建完善的保险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五是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保险信息化工作成败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才能为保险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