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军事变革中赢得优势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2007年,世界军事发展可谓好戏连台,呈现出许多新看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继续加速推进武器装备研发,高度重视战略武器威慑作用,不断推进军事航天装备与电子信息系统研发进程,努力提高现役主战装备效能等,为在新一轮全球军事变革全面转型竞争中赢得优势着力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

   重视战略威慑武器发展

  外军研究认为,可信的战略威慑能力仍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面对新的国际战略环境,军事大国继续高度重视战略威慑武器的有效性、灵活性,加快调整核武库,积极发展非核战略打击武器和导弹防御系统。

  继续加快核威慑力量建设

  美国在加快削减库存核弹头数量的同时,启动核武库及基础设施全面转型计划,拟制了2030年左右建成灵活反应的核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批准“可靠替换弹头”项目进入初始设计阶段,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制造出安全可靠的新型核弹头。 

美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在保持相对较小核武库规模的同时,建设强大的核武器研发与生产能力,以实现可信而有效的核威慑。

  俄罗斯在恢复远程轰炸机与核潜艇战略巡航的同时,大力发展新一代海基战略核力量,其“北风”级战略核潜艇下水,“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成功试射并计划2008年批量生产。印度等核力量建设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远程精确打击威慑受青睐

  目前,美国仍高度重视发展“全球快速打击”能力:计划将“三叉戟-2”潜射弹道导弹改装常规弹头,可对敌纵深地区的时间敏感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加紧发展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要求在2小时内将战斗部投送到1.6万千米外,实现全球快速打击。

  俄罗斯也将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并为战略轰炸机换装新型航电设备,努力研发新一代高精度中远程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

  此外,美俄分别试验了“巨型钻地弹”和威力相当于小型核武器的常规炸弹,表明大威力毁伤技术已达到新的水平,美俄正在这一技术领域展开激烈较量。

  有关研究认为,具有战略威慑作用的常规武器出现,可减少对核武器依赖,提高战略威慑的灵活性与可信度,使战略武器的威慑与实战界限趋于模糊。

  导弹防御系统建设步伐加快

  美国继续推进多层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进行了空空导弹拦截助推段弹道导弹飞行试验;利用两枚“标准-3”拦截弹同时拦截两枚近程弹道导弹,首次演示了“多对多”的实战防御能力;海基末段拦截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俄罗斯对此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启动第五代防空反导和防天导弹系统的研发,频繁进行战略导弹试射和反导系统拦截试验等。

  日本加紧“爱国者-3”反导系统的部署和演练,并在美国协助下首次进行了海基弹道导弹拦截试验,成为继美国之后具备海基近、中程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国家。日本计划到2010年建成6~10艘“宙斯盾”驱逐舰和16套“爱国者-3”系统,从而形成双层导弹防御能力。

  印度使用性能更先进的新型拦截导弹,进行了第二次弹道导弹拦截试验,表明其已具备大气层内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军事航天装备逐鹿太空

  空间是人类军事发展中新的战略制高点。当前,军事航天大国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正展开激烈竞争,军事航天装备创新发展举世瞩目。

  大力推进军用卫星系统发展

  目前,增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仍然是各国军用卫星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比如,美军将航天预算的70%用于发展军用卫星系统;2007年发射了首颗“宽带全球卫星通信”卫星等;其“转型卫星通信”系统、“先进极高频”通信卫星、“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和“天基红外系统”等的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德国发射了2颗“天基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可为欧洲发展独立的军事航天能力提供支撑;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计划在2010年完成卫星补网发射,形成完整的导航定位能力;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在完成技术演示验证后,已落实研发经费,即将开始系统的全面建设;日本建成由2颗雷达成像卫星和2颗光学卫星组网的“情报搜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独立的情报搜集能力。

  重视军事航天技术创新发展

  2007年4月,美国防部正式提出“作战响应空间”计划,随后成立了“作战响应空间”联合办公室。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F6(未来、快速、灵活、自由、飞行、模块化)概念,作为新一代航天器创新研发理念,其特征是“功能分解、结构分离、无线连接、编队飞行”,可大大提高在轨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美军完成的“轨道快车”在轨飞行演示验证,表明其已掌握在轨加注、维护、捕获等先进技术。其“近场红外试验”计划,为发展助推段拦截器技术提供了支持,为天基拦截试验进行了技术储备。

  空间态势感知系统成为亮点

  美国会在2008财年国防拨款法案中,为空间态势感知系统增拨1亿美元,用于加快“自预警空间态势感知”、“空间篱笆”、“快速识别、探测和报告系统”等项目研发,以全面提高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美军认为,空间武器化不可避免。应高度重视空间攻防技术研发,计划2009年部署第二代“反通信卫星系统”。

   全力推进新一代主战装备研发

  2007年,军事大国瞄准“网络中心战”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主战装备更新换代与现代化改造,并加强新型作战系统发展计划的调整,加速部署和发展无人作战装备。

  第四代战机提升完全战力

  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22已具备完全作战能力;日本和以色列则计划将该机作为其下一代主力战斗机;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的协议。美国确定下一代轰炸机为亚声速、有人驾驶、能携带核武器的隐身飞机;俄罗斯还启动了研制新一代隐身战略轰炸机计划。

  稳步推进新一代海上作战力量

  美、英、法等国稳步推进其新一代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日本“日向”号准直升机航母下水;美国海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英国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机敏”号下水;法国开工建造新一代“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高油价和频繁的军事行动,在美国引发重建大型核动力水面舰艇的争论。

  “未来作战系统”在挑战中发展

  美国“未来作战系统”(FCS)和英国“未来快速奏效系统”(FRES)受到技术和经费的双重挑战。FCS项目进行了第二次重大调整:压缩规模、放缓进度,降低部分子系统技术指标;FRES项目也放宽了车重限制。

  无人作战装备发展取得突破

  目前,外军无人平台作战运用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无人机编队飞行、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舰艇发射/回收无人机以及潜艇水下回收无人潜航器等先进技术验证试验也不断获得成功,为无人装备任务范围扩展奠定了基础。

  电子信息装备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信息作战能力”作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能力,在夺取信息优势和保持战争主动权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军事大国高度重视研发以网络为中心的C4ISR系统、新型电子战装备和网络攻防对抗装备,其整体技术水平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推进以网络为中心的建设发展

  以网络为中心的C4ISR系统建设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法军开展“新一代作战综合网陆军通信系统”建设,利用各军种的所有话音、局域和保密网络,提供全球网络服务。俄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指挥通信系统更新换代,计划在2015年前实现指挥通信系统的数字化。印度开始招标建设海军指挥控制网络,逐步实现海军舰艇、作战飞机和基地的联网。

  美军强调信息是网络中心战的战略性资源。在系统建设方面,演示了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数据链技术、开始部署“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积极探索“动中通”与潜艇水下即时通信技术;海军E-2D“先进鹰眼”预警机完成首飞,并继续推进由侦察卫星、预警机、有人/无人侦察机、地面雷达系统、水下声呐阵等组成的一体化侦察预警网络建设。

  新型电子战装备初露锋芒

  美参联会颁布的新版《联合电子战条令》,从战略高度谋划了美军电子战的长远发展。美海军部署的首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具备全频段电子监视能力,可实施伴随干扰和瞄准干扰,拥有11个外挂点,可携带空空导弹和反辐射导弹,可以通过对辐射源的精确定位实现对电磁目标的“精确打击”。同时,可遂行计算机网络攻击和侵入敌通信网络等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