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苏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阎立市长《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回顾 基本实现群众得实惠的小康目标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超过1600亿元,年均增长34.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9%提高到9.5%。工业总产值增长2.7倍,我市成为全国第二大制造业城市。服务业跨越发展,增加值实现翻番。
    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社会事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展开。民营经济加速腾飞,我市成为全国第五个私营企业超10万家的城市。开放型经济保持领先优势,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大幅增加,“走出去”实现新的突破,开发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构建成网,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心城市快速路实现贯通,环古城风貌保护一、二期工程全面竣工,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落成。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初具规模。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现农民合同内“零负担”。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基层民主管理水平普遍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0.9%,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政府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市新增就业岗位20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下降趋势。社会保险制度更趋健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发展,在全省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产业迅速成长,古城古镇、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得到确立,我市再次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张家港市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
    今后五年思路 把握五个坚持,促进科学和谐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
    始终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根据实践需要,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形势变化,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用科学的辩证的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观念的领先推动发展的率先。
    坚持又好又快,转变发展方式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经济迅速壮大,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并驾齐驱,真正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优中求进。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始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方向,整体推进体制创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丰富开放形式,促进经济国际化。
    坚持统筹协调,提升发展水平
    始终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城市集群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协调推进城乡发展,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优化城镇体系与功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7年成绩 推进“四大行动计划”,取得可喜发展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1.8亿元,增长35.4%。工业总产值达到1.9万亿元,增长24.4%。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70亿元,增长1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鼓励自主创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1.7%,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60%和90%,总量保持全省第一。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对内开放进一步拓展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完善收益收缴制度和财务总监制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继续增强。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30亿美元,其中出口1180亿美元,分别增长22.2%和24.6%。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1.3%。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实际利用外资73.8亿美元,增长20.9%,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4.5%。
    规划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
    城乡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通过专家评审,配套专项规划抓紧制定,分区规划更趋完善,镇村布局规划和一批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完成。综合整治市区老住宅小区建筑面积69.5万平方米、街巷217条,改造危旧住房13.5万平方米。首批12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基本建成,第二批111个示范村加快建设,全市64.4%的村建立多功能、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老村庄整治有序展开。
    环保优先得到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强化
    切实防治各类污染,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6.3。重点治理太湖、阳澄湖出入湖河流和京杭运河污染,健全省、市、区交界地域协同治污机制,落实县级市、区交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制,水体质量有所改善。编制饮用水源保护规划,整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全市1万吨以上饮用水源地整治工作通过省级验收,确保了饮用水安全。 

  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文教卫体等事业进一步繁荣
    全市85%的小学、初中达到省级现代化办学标准,农村村小全部通过市级现代化评估。素质教育持续深化,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城乡劳动者培训总量超过130万人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启动基本卫生保健工程,加快卫生现代化建设。
    富民工程取得实效,小康成果进一步巩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分别增长14.7%和11%。全市新增面向本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15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8600个,帮助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基本保险参保人数均突破200万人,基金征缴率均达到99%。全年征收社会保险费170亿元,支出100亿元,当年结余70亿元,累计结余250亿元。市区医疗保险救助办法逐步完善,救助对象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城镇老年居民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制度及门诊医疗补助制度基本建立,覆盖率达到95%;市区3529名城镇老年居民享受养老补贴。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已有83万名农村老年居民享受基本养老待遇或养老补贴。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未成年人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苏州人融合、文明交通工程等精神文明重点活动扎实开展,城市精神深入人心。围绕新一轮“平安苏州”创建目标,先后开展命案侦破、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稳定。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规范行政审批流程,推行网上审批,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到90.6%,服务对象满意率保持在99%以上。
   2008年目标 做好八方面工作,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左右,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均增长1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一、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结构改善和质量提升,加快形成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领域,做大规模,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二、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纵深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加快民营经济新一轮腾飞。力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净增注册资本20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走科技兴农之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探索建立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致富农民。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探索建立财政支农补偿机制,确保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明显增加。
    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发挥规划的先导和统领作用,为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进一步落实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职责,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五、狠抓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节约资源落实到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依法治污、科学治污、铁腕治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源头控污,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环境整治,完善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新建全国环境优美镇4个、省级生态村50个,太仓、吴江市进入国家生态市行列,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建成国家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吴中、相城区达到国家县级生态市标准。
    六、注重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向现代化目标迈进。全市小学、初中全部达到现代化学校办学标准,公办高中全部达到省三星级标准。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注重发挥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的作用,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级综合试点工作。针对不同群体进行文明素养、行为规范专项教育,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阶层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法治苏州”、“平安苏州”建设,健全民主法制,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努力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七、致力富民惠民,改善人民生活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90%的社区建成充分就业社区,7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新增财力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增设老年人活动场所,扩大居家养老范围,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新建街道(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530个。继续为60~65周岁老年居民提供免费体检。鼓励开发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市区供应中低收入家庭住房1600套、廉租住房390套。市区完成100万平方米左右老住宅小区和200条左右街巷综合整治任务,解危修缮危旧住房11万平方米。
    八、强化勤政廉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想方设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竭尽所能让群众的正当权益得到维护、合理需求得到满足、美好愿望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