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美军F—117隐形战斗机和B—2隐形轰炸机频频出动,为这场战争尘埃落定立下了不小的战功。人们从中看到,隐形武器虽然技术复杂,造价昂贵,但由于它集攻防性能于一身,在信息化战争中显示出非同寻常的价值,因而越来越受到各国军事专家的青睐,甚至有专家认为“未来,隐形战争将会悄然来临”。
战争本质与新技术结合的必然产物
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归根结底也是要讲究效益的,而战争的最高效益则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古往今来的战争指导者,往往会在武器装备的研制发展上下大功夫,刻意追求“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最佳境界。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隐形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也格外受到各国军界的高度重视。
隐形技术最早运用于航空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反德国的雷达侦察技术,用胶合板、云杉等材料制作了双引擎“蚊”式轰炸机,德国雷达几乎一点也没发现。上个世纪50年代末,美国在U—2高空侦察机和PLV—7低空侦察机上采用了能够减弱电磁波反射的涂层,大大提高了隐形效果。到了70年代中期,美国又采用新材料隐形技术、红外隐形技术和雷达隐形技术,研制出了F—117 隐形战斗机、B—2隐形轰炸机。目前,美国第四代全隐形战斗机F—22和F—35以及各种类型的无人机也纷纷出笼。刚刚研制出的“黑星”无人机(亦称“蒂尔Ⅲ ”),飞行范围将近4800公里,它使用吸收雷达波的轻型材料,具有很好的隐形性能,据称,能够突破最好的防空系统遂行作战任务。
而今,拥有了隐形技术的飞机,可像幽灵一样在空中独往独来,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出其不意地实施攻击,可以大大减少己方的人员伤亡,这正迎合了美、英等西方国家积极推崇的“零伤亡战争”理念。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在空袭中共损失48架飞机,但拥有隐形技术的F—117却能够有效地躲避敌方雷达的侦察。据美国五角大楼负责飞行器计划的官员称:隐形作战飞机“在作战时可以承担一些危险而困难的任务,能更有效、更安全地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自从世界上第一架隐形飞机F—117诞生以来,隐形技术似乎演成了一个神话。隐形飞机穿梭于重重设防的天空,人们甚至把隐形技术戏称为信息化时代的“电子迷彩服”。
良好作战效益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
由于隐形武器在战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竞相研制、发展隐形技术和隐形武器已成为冷战后各国装备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展新型隐形武器,并已成为新世纪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在发展隐形武器装备中,一些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各种隐形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全面提高隐形效果,实现隐形武器的多能化。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开发和使用的新型隐形材料有:宽频带吸收剂、高分子隐形材料、纳米隐形材料、结构吸波材料和智能隐形材料等。雷达、红外隐形技术也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最难解决的视频技术已有新的突破。隐形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已初步实现全空域隐形,并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隐形技术除了用于航空兵器外,还向水上、水下、地面甚至太空武器装备拓展。如目前美国的DDG—51驱逐舰、俄罗斯的“基洛夫”巡洋舰、德国的MEKO护卫舰等,在结构设计上都采用了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的措施。瑞典的“维斯比”级护卫舰采用了全隐形技术,被称为“海上隐形大王”。它在恶劣海况下,被探测到的最远距离可达13千米;在平静海况下,被探测到的最远距离可达22千米。世界发达国家还特别重视航空母舰的隐形,刻意将航空母舰水上部分外形做得光滑圆顺,消除了直角和尖、棱角,在舰体表面涂上吸收雷达波涂料等,从而使敌方雷达接收不到回波信号,减少了雷达反射波截面积,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为了增强航空母舰的隐蔽性,国外还研制了一种类似于潜艇一样能潜入水中的“水下航空母舰”,这种具有下潜性的水下航空母舰,当飞机起飞时潜水航母可浮至水面,其隐蔽性、机动性、突袭性比现在的航空母舰都有很大提高。在导弹方面,美国B—2轰炸机上的短程攻击导弹已经采用了吸波材料,取代了原来的金属面;日本空舰导弹(ASM—1)的尾翼也用铁氧体的复合材料取代了原有材料,它们都具有较好的隐形功能。一些国家为了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其陆战装备也强调尽可能地使用隐形技术,坦克和装甲车采用吸波材料外敷车身,可以减少其热辐射红外特征。美国和英国甚至设想对机场也采取隐形措施,利用计算机控制特殊涂料、染料、屏蔽和假目标等综合性技术达到隐形目的,可以说这是隐形技术在军事领域运用的一个新突破。
隐型技术催生新型战争形态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中的高科技将极大地推动隐形武器装备的建设。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战场上将会活跃着数不清的隐形兵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隐形军”,并占领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
隐形武器登上战争舞台,是军事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它将使战争产生革命性变化,甚至会重塑战争形态。一是隐形武器能够直接、快速地达成战略目的。以往战争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其军事上的行动通常是暴露在“光天化日” 之下,战争往往是渐进的,一般要通过若干次“量”的累积实现“质”的改变。而采用隐形武器实施攻击,可以一举打破力量平衡,甚至可以立竿见影地达成战略目的。这种时间短促、速战速决的特点,显示了很强的时代特征。二是能够减少政治和军事风险。隐形武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来去自如,安全可靠,可以避免以往战争中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兵力交织中的人员伤亡,可以避免陷入旷日持久“泥潭式战争”的被动局面,可以减少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三是能够使突然袭击更加突然。运用隐形武器实施作战,可以使突然袭击顺利得手,而使对手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被打击的一方,基本上没有预警时间,没有反应时间,甚至尚未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就已经结束战斗。四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概念。隐形武器淡化了战场上的“远近观”,进攻的一方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实施,而对方则难以实现“以空间换取时间”、“ 以柔克刚”、“后发制人”逐步扭转战局等策略。国外军事专家估计,到2020年,隐形武器将会发展成系列化,真正的“隐形军”、“隐形战场”会随之出现,届时隐形武器将会主宰战场,从过去的“配角”一跃而成为“主角”。
隐形武器,这一新的战争“宠儿”,必将对传统的军事战略思想、作战原则、作战方式、攻防战术乃至军队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发展等带来一系列新的变革和挑战,我们的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充分关注到这一点,特别是要站在战略高度来审视这一现实,以确定相应的行动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