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活上海
十五期间,上海将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建成国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基地,成为中国的“电子硅谷”。
在《中共上海市委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对上海信息化建设提出了5项要求: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建成国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基地;继续增建和扩大信息港建设;信息科研要有重大突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十五”期间上海将投资1300亿—1500亿元,重点发展通信、集成电路、计算机及网络、软件等七大类产品,力争2005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
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把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作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经过多年发展取得的信息化建设显著成效,为全面实施电子政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已基本能够满足上海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目前初步建成了集约化通信管线网络,市区家庭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324万、632万、700万和320万,开通了无线局域网和数字电视等一批新业务,消除了无线通信盲区。信息产业已成为上海的主导型支柱产业,1997年到2001年,信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32.7%,年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5.3%增加到2001年的8.1%,大大高于其它行业的增长幅度。信息技术应用已被各行各业广泛重视,由数字证书认证、密钥管理、支付网关、网上交易平台、物流配送、社会使用等组成的电子商务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以社会保障、交通“一卡通”建设为标志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上海改善经济运行状况、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发展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已引起广泛关注,法规、标准、人力资源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建设都得到了有效推进。
数字化生活上海正致力以下4个环节:
①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以形成密集的信息管线和大容量、高速率通信主干网。
②促进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三网融合”、“一卡通”和电子商务,全面协同推进政府、企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③建立与网络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并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④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之尽快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从效益出发,上海将在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上更有作为。在这方面,尤其要以信息化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政务公开的廉政建设;同时,以信息化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全新的理念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推进信息化建设。今年信息化工作的推进绝不搞花架子,不搞无效益的工作,不搞政府包揽一切的项目。
围绕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上海将加快构建数字化生活框架:通过推动信息化建设,使政府的宏观控制机制与培养竞争机制达到有机的统一,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体现管理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好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促进基础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建立应急联动指挥和智能交通管理两个综合性应用系统,带动一批行业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培养信息化人才,为构筑学习型城市服务。
到2005年,上海将有不低于30%的人群经济使用网络,市区90%的家庭都能实现宽带接入,郊区各县、镇、中心村都能通上有线电视,“十五”期间,上海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将以不低于25%的速度增长。
到2010年,上海做到市区架空信息线基本入地;推动国际海底光缆建设;加快宽带交互中心、建设;发展多种方式的宽带接入网等;建好长江超级计算机中心,推动大规模并行计算在气象、生物医药等基础科研领域的应用;进行全光网、无线宽带接入网等先进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试验。
作为国际著名大都市,上海一开始就把信息化建设目标定位在“国际信息港”上。早在80年代后期,上海被确定为我国光通信的主要国际出口,本着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高起点、高质量、积极稳妥的原则,上海先后参与建成中日、亚欧陆地、中美等国际光纤干线。这不仅使作为国际出口大局的上海国际出口电路大幅度增加,同时使上海乃至我国在国际通信中的地位和通信实力大大提高。如今,上海已成为中国出口局中最大的国际转接中心。
上海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城市高速宽带信息网络,该网络具备8+41ATM核心网,节点吞吐能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