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浙江”建设五年回顾与展望
来源: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供“深度支持”“数字浙江”建设五年回顾与展望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微处理器的运算能力每隔约十八个月可增加一倍。
  ——网络经济第一定律“摩尔定律”
 
 
  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供“深度支持”
  “数字浙江”建设五年回顾与展望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走进浙江人的“数字生活”

  A

  信息化发展概况

  在每一个变革时代,那些作为新经济先锋的伟大突破无一例外的是这样一种进步:即以此前所无法想像的方式,以新技术为工具,来满足反映在新消费方式中的人类新梦想。

  ——《支持型经济》肖沙娜·朱伯夫

  “书记,您好!我们是扫帚山村的党员群众!”

  “你们好!能在这里看到你们,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惊奇……”

  这是2005年4月4日上午,浙江玉环县清港镇扫帚山村党员电教室里发生的一幕。通过网络视频,扫帚山村的党员群众与远在杭州的省委主要领导进行了一次网络互动。

  清港镇扫帚山村农村党员电教室是浙江第一个村级党员电教网络阵地。村民们能够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在网上面对面交流和咨询。目前像扫帚山村农村党员电教室这样的电教室,在浙江已有3.9万个。

  这是五年来,浙江信息化发展在农村的一个缩影。

  浙江人是经济改革大潮的弄潮儿,同样也是信息化浪潮的弄潮儿。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指导下,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任务。“数字浙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数字浙江”建设是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浙江工业现代化为核心,以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重点,以数字城市建设为支撑,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开发和利用,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003年3月,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一本洋洋万言的《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面世了。为了全面打造“数字浙江”,实施“信息强省”战略,浙江省还先后出台了《关于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通知》、《关于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推进“数字浙江”建设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全面保障“数字浙江”战略的实施。

  通过五年的不断努力,《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全省信息应用体系主体框架已经建成,信息技术已广泛深入应用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信息化综合水平和信息产业各项指标均走在全国前列,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报告》,浙江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数为60.44,继续位居全国第四,省、区第一。信息化在实现我省从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节约型发展转变,从城乡二元发展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转变,从注重经济增长方式向注重民生发展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省信息产业年均保持约3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持续发展,为“数字浙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预计2007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300亿元,同比增长20%;利税277亿元,同比增长13.9%;工业增加值834亿元,同比增长28.7%,总体规模居全国第四位。

  杭州市积极推进国家级城市信息化试点建设,全面建设“天堂硅谷”,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诺基亚、摩托罗拉、中兴、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十多个国家级基地(园区)称号相续在杭州挂牌。全市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2家,已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有500多家。8家企业入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天堂软件”品牌名声鹊起。

  宁波市开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传统工业改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已普遍建立企业网站,其中25%的企业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目前,全市共有14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宁波雅戈尔、宁波奥克斯、宁波卷烟厂还荣获全国首批21家最佳信息化实践“标杆”企业称号。

  温州市围绕“三个温州”建设发展战略,把信息化建设与促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优势,加强引导,优化环境,大力推进产业发展。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已成为温州市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台州市着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决策管理。积极引导、鼓励全市重点企业实施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改组改造,调整管理、技术、业务(BPR)流程,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夯实管理基础工作。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融入到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之中,尽快缩小与先进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机械、医药化工、轻工等行业加大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柔性制造系统(FMS)等技术的推广力度。

  湖州市坚持信息化带动战略,提升传统产业,积极统筹协调,促进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元。全行业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家,建有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家,信息产业行业技术中心4家。成功实施了一批国家、省、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技术改造项目。

  嘉兴市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社会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早在2003年就提出建设嘉兴市公共事务信息系统,以“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受益一生”为理念,以市民卡为载体,建成了人口公共信息数据库和公共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了城乡合作医疗系统、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民政事务系统、计生信息系统和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使市民到社会街道(镇)社会事业所即可享受政府劳动就业、优抚救济等政府服务,并利用社会保障网与市级6家医院及街道(镇)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联通,实现医院就诊实时结报。

  绍兴市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城市”。浙江京新药业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万丰奥特集团公司的企业协同商务信息集成系统等5个项目列入了“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相关专项。喜临门集团、步森集团、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浙江汽车仪表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管理信息化项目列入了绍兴市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专项。全市有9家纺织、建筑、机械行业的重点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入围企业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金华市积极推动城乡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化工作力度,以“宽带村通工程”、“农民信箱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个抓手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目前,金华本地网数据宽带通达行政村已达5000多个,已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为农村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打好基础。

  衢州市在全省首创“农技110”,他们按照“科技为先,应用为本,以需促用,以效促建”的要求,加强农技110平台建设,全面深化农技110服务。目前,全市已注册农民信箱用户10.4万户,启用10.0万户,农民信箱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舟山市立足海岛实际,深入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 在公共卫生领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行政建制乡镇卫生院网上疫情直报率均达到100%。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共建居民健康档案15余万条。全市各渔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均建立了新型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建立共计近50余万条的参保人员信息数据库,并发放新型合作医疗IC卡。

  丽水市以“数字丽水”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网络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一大批公共服务和专业网站已经出现。目前全市范围内各类合法网站进行备案总数已超过600家。其中中国丽水门户网、丽水信息港、丽水科技信息网、丽水农业技术网、丽水中小企业网、绿谷网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网站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各类网络业务应用上取得长足发展。

  浙江人正用鼠标和键盘,走进自己的“数字生活”。

  B

  数字铺就的三条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化基础建设

  电信网:

  每10个浙江人

  就有7部手机

  小吴是从衢州农村来杭州的,在他叔叔经营的餐饮店里帮工。领到第一个月的薪水后,看到延安路上的一家营业厅里有“存话费,送手机”活动,他只花了300元通话费,就领到一部全新的手机,从而成为浙江3000多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的一员。小吴说,十多年前,他叔叔在杭州买第一部大哥大手机时,花了30000元。小吴和他叔叔的经历正好回答了摩尔先生的这一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直白地道出了道路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同样,信息化作为一个虚拟高速公路也离不开网络基础建设这一重要环节。五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数字浙江”的要求,加强全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布局,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可靠性,为政府、企业、社区、农村的信息化提供有力的网络支撑和应用服务。通过“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全省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64亿元,电话主线普及率约50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近70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560万户。

  我省通信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通信业整体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与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电话用户尤其是移动电话用户飞速增长,数据、宽带互联网、多媒体等业务快速发展,增值业务不断丰富;电话普及率和服务质量逐步提高;行业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通信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行业有序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电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先导作用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我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效加速了公共事业信息化、社区家庭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进程,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互联网:

  每10个浙江人

  就有2个网民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载体,我省的传输网和数据网的建设和改造工程五年来快速发展。根据CNNIC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浙江省网民总数达到977万,占全国网民比例的7.1%,网民总数占本省人口的19.9%。网民总数列全国第四位。网络普及率,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在全国除台湾省外的各省(自治区)中,与广东省并列第一位。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用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全面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各地各级部门在“十五”期间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门户网站、基于网络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纷纷上线运行,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政务公开程度,增强了政府的服务能力,提高了办事效率。电子商务方面,涌现出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中国服装网、中国纺织网等一批B2B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等B2C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祐康、三替、台州商务网等一批城市电子商务平台。

  广播电视网:

  “村村通”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积极努力,通力合作,我省第三条信息化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目前,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总长15万公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8.37%和98.84%。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投入4亿多元,先后实施了两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共解决了2135个盲点行政村、13030个盲点自然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难题,使一大批偏远山村村民和繁华都市的人们同步感受世界的变化,共同享受现代科技和先进文化的最新成果。在2007年“群众最满意的实事”评选中,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入选为“群众最满意的事实”。

  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条信息高速公路正在浙江大地上不断延伸……


  C

  数字“点燃”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领域信息化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赢家通吃。        ——网络经济第二定律“马太效应”

  八年前,美国一杂志为互联网做了一个广告。该广告是黑色背景下一堆燃烧的柴火,旁白文字写道:“互联网是人类发明火以来第二项最重大发明”。该广告用比喻的方式点出了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实施“数字浙江”的过程中,全省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在机械、化工、医药、轻工、纺织、服装、丝绸等重点行业,以及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节能、节材、节水、减排等方面的普及应用。据统计,目前全省重点骨干企业信息化程度达50%以上。建立面向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50余个。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嵌入式软件技术对纺织、印染、机械制造、医疗器械等传统产业的改造融合,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综合竞争力。信息技术在浙江省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推广应用工作得到不断加强,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日益成为破解“三农”问题、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精明的浙江人用数字“点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姜天才:

  有事就找农技110

  江山市新塘边镇沈家村农民姜天才家的甘蔗发生叶子卷缩、生长受阻,急忙拨通了江山市农技110电话求救。有关专家赶到甘蔗田现场诊断,认为是施肥不当产生肥害,又遇干旱所致。通过指导灌水,并喷施叶面肥,使甘蔗很快恢复生机,最终获得丰收。姜天才感慨地说:“拨打农技110,甘蔗收入1万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与城市的“数字鸿沟”,积极探索信息服务“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农业信息化呈现了多样的风景线。建设数字新农村,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百万农民信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程,为浙江通向社会主义新农村铺设了条条大道。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素质的有效载体。浙江是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省份。目前,全省共建成终端接收站点3.9万个,覆盖所有乡镇和93%的行政村;选配终端管理员4万多人;省级中心资源库储备教学课件达1万多个小时,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共享文化戏曲节目1000余部;开通了“远教影院”、“直播课堂”、“红色文艺进农村”等栏目,极大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搭建起“三农”信息交互平台。浙江是最早开展“农技110”建设的省份。2005年,在“农技110”的基础上,我省启动实施了“百万农民信箱”工程。目前,全省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已达179万户;累计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14万条,成交额17.4亿元,减少产品营销支出6387万元;发布大风、降温、低温等预警预报信息个人信件5800万封,群发信件5600万封,短信8600万条,挽回农业经济损失14.8亿元,特别是在2006年我省抗击超强台风“桑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农民信箱,加强了上下信息双向交流,促进了信息进村入户,提高了为农服务能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工程实现“阳光操作”。浙江是国务院确定的四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省份之一。从2003年开展试点至今,全省8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已全部实行这项制度,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100%,农民参合率85%,提前达到了中央关于2008年基本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要求。

  多种信息服务模式拓宽农民信息致富渠道。我省农业信息服务采用网络通讯、电视广播、电话语音以及网上查阅、网上发布、网上交易等多种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产品的流通,开创了一系列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目前已建立起2454家农业龙头企业、17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721户鲜活农产品种养销大户、23662名农技推广人员四个数据库,实现了系统内数据管理和共享,并有选择地对外开展信息服务。

  浙江制造

  更多企业在“飞跃”

  飞跃集团是我省一家以缝制设备为主导产业,集研发、生产、国际贸易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早在1993年企业就委托浙江大学开发库存管理系统,1995年又开始采用二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2001年又投资520万元与美国UGS公司合作,引进了13套高性能SGI图形工作站和EDS三维CAD/CAM/CAE/PDM软件,目前基本形成各专业的信息系统,如办公OA、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研发CAD的广泛应用;“飞跃”通过信息技术提升了传统缝制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了产品信息化,逐步从“卖产品”转型为“卖技术”,从而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现在,“飞跃”生产的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虽然产量只占10%,销售额却占了50%。“飞跃”还通过实施辅助经营决策系统,使企业的经营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等管理及市场分析预测等做到动态监控,大大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总经理只要在电脑前坐上5分钟,就能知道企业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水平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积极应对WTO挑战,提高核心竞争力,加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浙江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逐渐起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到本世纪初,浙江省企业信息化发展初具规模。

  制造业是浙江省工业经济的主体,加强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不仅是浙江省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举措,也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自2002年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文件以来,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金华、丽水等市县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鼓励企业通过信息化来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浙江省相当部分企业已不同程度地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省机械等行业主要企业CAD技术的应用面已达到8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100%联入了因特网和建立了网站。

  随着浙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得到全面推广。为了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许多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均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从而大大地加快了设计进程,提高了设计的质量。随着CAD技术的集成化和网络化,不少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或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

  服务业信息化:

  “天龙”是谁?

  2006年12月20日,建设银行总行在杭州召开服务品牌建设研讨会,隆重推出了“天龙在线”这个带有浙江特色的科技服务品牌。

  “天龙在线”是以五一劳动奖章奖得者、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信息技术管理部王天龙的名字来命名的。他的背后是一支为建行及与建行有合作关系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服务团队,共有20名员工,整个团队对建行浙江省分行的系统、网络、数据库实行无时间缝隙的监控。根据新经济“深度支持”理论成立的像“天龙在线”这样的团队在浙江的服务业已经越来越多。

  金融行业是计算机应用的龙头,是最早应用信息系统的行业之一。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水平都是比较领先的。到目前为止,全省金融系统的业务处理、管理监控、电子商务等各环节的应用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各大金融机构都已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实现了综合业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对于办公事务和信息的管理将成为业务系统的重要延伸。

  浙江省是旅游业大省。作为国家旅游局首批三个“金旅工程”试点省份之一,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全面启动,《智能停车位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等浙江省服务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相继完成;以“三网一库”(浙江旅游办公自动化局域网、浙江旅游政务网、浙江旅游商务网、浙江旅游综合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金旅工程”在行业管理、宣传促销、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资源共享、多方参与”的富有浙江特色的旅游信息化建设道路。

  浙江省是贸易大省。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其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2006年流通企业加强对重点信息系统的建设,各行业加大投资力度,对门店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内部OA等重点系统进行建设和完善。目前,全省骨干连锁企业、大型超市、仓储式商场和购物中心,普遍采用了POS、MIS系统,单品管理水平达到75%。

  阿里巴巴的

  “创富”神话

  阿里巴巴公司在中国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个市值超200亿美元公司是“2007浙江省十大新闻”之一。

  在中国的IT行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马云、陈天桥、丁磊、孙德良等业内的领军人物都出自浙江。而由CEO马云带领的阿里巴巴(1688.HK)11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总股本为50.5亿股,公开发售8.589亿股。其中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持有B2B子公司4.435亿股,按绝对值计,近千名阿里巴巴员工将拥有超过100万元。这将创下国内IT类上市公司最大规模的员工“造富”纪录。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十五”期间,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浙江省大力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行业电子商务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推进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全省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以阿里巴巴为首的大型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以中国化工网为代表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集聚效应突出;以佑康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的城市电子商务平台逐渐被居民接受,并开始走入高速发展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


  D

  “数字浙江” 惠及百姓

  社会领域信息化

  网络的价值等于节点数的平方,或者说,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接入网络给用户带来的效用将以指数级的速度增加。

  ——网络经济第三定律“麦特卡尔佛定律”

  150万人

  用上“市民卡”

  家住杭州市朝辉二区的钱大妈今天要出门看病、买菜。在家门前上公交车时,她掏出揣在怀里的“市民卡”刷卡买票,在省人民医院看完病,又用“市民卡”付了药费,来到不远处的家乐福超市,再次刷卡买了菜回家。现在像钱大妈这样用上“市民卡”的有150万人。“数字浙江”就是这样走进浙江人的日常生活,溶入城市文化。

  “市民卡”工程是杭州市实施“数字杭州”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是IT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应用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信息化的典型案例,也是杭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向杭州市民发放市民卡,建立杭州市个人信息交换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综合交换平台,形成多方位的市民卡的服务和应用体系,以达到便于市民办理个人事务和商业应用,也便于政府管理的目的。

  通过市民卡项目建设,该市建立了由8个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社保局、卫生局、民政局、工商局、公安局、地税局、信息办、公积金中心等)信息交换、共享的市民个人数据交换平台和市民基础数据库。初步形成的全市人口基础信息库已汇集户籍信息6601320条、二代证照片数据3252041条,具体数据包含姓名、身份证号、户籍地址等27个数据项;已汇集社保参保信息1388109条,包含医保卡号、医保账户、参保单位等24个数据项;已汇集公积金缴费信息497898条(次),包含公积金余额、每月缴纳额度等12个数据项等。

  医保应用是市民卡政府公共服务应用的主要应用之一,市民卡还可用于民政、住房公积金、地税、工商、卫生等政府公共事务部门作为市民办理各项公共事务的电子凭证。随着市民卡功能快速拓展,现在市民卡可刷卡乘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和公园应用,还能在杭州100多家特约商户、300多个店刷卡消费,给越来越多的杭州人带来便利。目前,杭州市民卡已可用于加油、商场、便利店、餐饮娱乐、便民服务、健身美容、电影院等消费领域刷卡消费,其服务网点及特约商户还在不断扩大之中。

  每8名中小学生

  拥有1台电脑

  电脑要从娃娃抓起。我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标,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的发展战略。至目前为止,浙江省每8名中小学生就有1台计算机,人机比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中小学校拥有价值达66亿元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35500个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4354所学校建有校园网络;所有的高中、超过95%的初中和90%的乡中心以上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同时,浙江省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远程教育、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教育行政管理等中的具体应用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办公等特点,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与教育改革的各方面相结合,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三路孵出“世界播”

  “北有中关村,南有文三路”。对于杭州人来说,文三路不会是他们脑海里陌生的概念。在文三路开始成为大大小小的IT企业汇聚地之时,杭州市政府全力打造这条“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文三路”逐渐变成杭州乃至浙江IT的聚焦点。

  杭州三基传媒有限公司是2007年刚入驻文三路的一家IT企业。在这个IT孵化器里,三基传媒将网络通信科技与影视传媒结合,投入1200万元,打造了由音视频录制拍摄系统、采集系统、编辑系统、节目管理系统、演播室与直播系统、特效合成系统等子系统构成的视频制作系统。网站正式上线仅5个月,日点击量达1000万次以上,日更新视频内容达5000余条,迅速成为视频网络的一支新秀。

  几年来,我省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交通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信息化普及率,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子政务 阳光政府

  E

  政务信息化

  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

  ——网络经济第四定律“长尾理论”

  2004年12月9日上午,随着省委主要领导轻触电脑屏幕,“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秀丽景色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新版的“中国浙江”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2002]17号)明确要求:“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年)》实施5年来,电子政务建设成为了我省信息化工作重点,并直接带动了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

  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在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立了核心骨干带宽(省级)为10G、2个155MB的省市县三级统一的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基于电子政务传输网建立了我省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外网是政府部门的业务专网,省到各辖区市内、外网带宽均为155兆,省级外网设立统一的1000兆国际互联网出口。各辖区市按照省里模式同步建设,从而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统一的网络体系。现已完成了10个省级厅(局)的全网接入,网络资源整合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共享水平,并为信息资源的跨部门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步建立了电子政务内网,在统一骨干传输网的基础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建立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的办公专网,各部门接入带宽均为100兆。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既节约了投资,也为我省电子政务应用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全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以“中国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各级政府基本建立了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并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实现了从初级门户网站向高级门户网站的发展过度。省、市、县三级政府综合门户网站开通率达到100%,省政府直属44个部门中都建立了各自的政府网站,网站内容不断丰富,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等主体功能不断增强。在2007年度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比中,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列全国第3、省区第1名,省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功能得到专家高度肯定;6个地级市进入全国前30名,其中杭州、宁波分别列第7和第11名,湖州、温州、绍兴、嘉兴分列30、36、39、44名;10个县市进入全国前50名,余姚市列全国第2,慈溪市列第4,上虞市列第15,义乌列第17,进入前50名的还有瑞安市、桐庐县、苍南县、嘉善县、龙泉市、龙游县。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推行政务公开、助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渠道。至2007年底,省政府门户网站已发布各类政务信息近7万条,公开法规、文件万余件,详细公布了省政府直属40余个部门822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办事项目的办事指南、流程。省政府门户网站上的“省长信箱”、“监督投诉”栏目受理群众来信近万封,都被及时转送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处理,信件按时答复率达到80%。根据调查统计,省级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有三分之一以上实现了在线办理。

  业务系统建设取得重大突破。5年来,“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全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共组织实施了60个项目,完成总投资41.45亿元,提前一年超额完成计划目标。“金政”、“金盾”、“金审”、“金水”、“金税”、“金财”、“金保”、“金宏”、“金质”等“金”字系列工程,交通电子政务、工商信息化、卫生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企业信用、数字认证、省企业基础信息交换与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等一批省级重要业务信息系统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台州等市的灾难备份、数字社区、数字园区、数字电视转换、市民公共服务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我省各级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务效率,带动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党的十五大提出“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这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把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总战略。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走科学发展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 王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