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理工大学工院毕业学员综合演练纪事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文/马胜伟杨代陈图/郭全玉杨剑  

   战场电磁干扰不断,通讯一度中断。临时开设的地下师指挥所内,指挥员迅速准确判定干扰源和干扰方式,并启用新手段,很快避开了干扰,恢复了通信联络。深冬时节,南京近郊某训练场,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专业技术综合演练进行正酣。在5天6夜的时间里,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12个专业区队400余名毕业学员进行了信息技术、专业技术等4个专题30余子课题的综合演练,提高了工程装备技术、战术和信息化技术实战运用能力。“斗室”之内硝烟浓
  “蓝军某部凭险据守阵地,红军坦克营欲予以歼灭,我工兵连奉命遂行工程保障任务……”

  演练开始,记者走进该院作战工程模拟保障实验室,由学员自导自演的一场联合战术演练在这里打响。这就是该实验室作战工程保障想定作业系统。它由想定生成系统、作业评估系统、信息与管理系统等分系统生成。学员可以根据实战需要,编制己方军力,进行战场态势设置;教员可在过程中设置天时、天候、地形等障碍因素对学员演练进行“干扰”。为成功实现从理论教学向实兵演练的过渡,该实验室先后筹措资金500多万元,联合军地10余家科研院所开展科研攻关,研制开发了用于工程兵作战指挥、教学训练和作战试验研究的10余套软件系统,构建起融合工程兵众学科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训练平台。实验室内,每一名学员都是战场指挥员,他们通过网络实现与其他各实验室的协同。作战工程保障模拟实验室内,学员贾克飞受领保障任务后,迅速拟定战场环境侦查计划,发送文书。战场侦查室学员接收到命令后,及时调出战场各环境参数,并派出侦查班进行现地侦查,将所获数据加载至地形图后迅速传至数据分析室。数据分析室内,学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实施有效导调。短短30分钟,贾克飞便收到了传回的战场通行能力参数,及时制定了供坦克营通行的路径方案。演练不能纸上谈兵

  “专业技术我都会,按图行进小菜一碟,我准行!”演练第3天下午,全体参演学员进行军事地形学现地考核。学员仅配发指北针和一张现地军事地形图,要求按班行进6至7千米,在两个小时内赶赴5个指定地域完成任务。考核还未开始,专业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学员小李便在战友面前夸下了海口。时间一点点过去,直到考核截至最后几分钟,才见小李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终点,任务也没能按要求完成。小李羞愧难当,低下了头。考核场上的问题需要在训练场上解决。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不仅要求官兵掌握装备和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更要有实战能力。在很多学员认为简单的军事地形学现地考核中,有的学员拿着地形图,刚离开起点便迷失了方向,满山乱跑,找不到目标点;有的轻敌冒进,看到了前方目标点便以为完成了任务,岂不知导演在同一区域设置了多个伪装点,必须经过仔细辨认才能完成。最终,41支参赛队伍中,只有10个班级圆满完成任务。学员实践考核不过关,必须回炉再淬火。该院院长刘建永说:“通过演练考核,能够全面检验学员协同和实践能力,为以后教学训练‘校准’方向。”协同作战谋打赢

  协同作战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演练第4天下午,伴随着两枚信号弹升空,专业技术演练考核拉开了序幕。8名学员目光如炬,低身俯冲至冲锋舟前,迅速整理装备,推舟泛水,向敌岸开进。“上!”随着组长一声令下,学员们从舟中鱼跃而起,一举登上敌阵地,迅速接近滩头三角锥障碍,安置炸药、引爆、撤离,所有动作一气呵成。随着第一梯队登陆,其他部队接连跟上,急造军路、设置野战修理所、进行工程装备战场抢修、开设师指挥所、进行战场伪装和电子对抗……各专业区队学员密切协同,迅速占领敌阵地,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近年来,工程兵工程学院着眼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指挥人才培养,多次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专业共同科目训练,各专业学员协同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