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税物流园区港联动试点项目建设迅疾
来源:青岛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保税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成效显著,两年实现大跨越;集装箱码头建设紧锣密鼓,国际航线相继开通

    青岛区港联动试点项目建设迅疾

     据黄岛海关信息,2007年,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审放进出口报关单及清单3.8万票,监管进出口货物135.35万吨,货值28.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6%、473%、332%,征收税款1.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6%,实现了经济总量翻两番的跨越发展,在全国保税物流园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1月2日,世界第二大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佛罗蒂娜”号集装箱船首次停靠前湾港南岸招商局码头,宣告招商局码头正式开通首条航线,标志着招商局码头与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将实现无缝对接,形成集码头作业、国际海运物流、保税物流等业务于一体的运作模式。

    至此,青岛“区港联动”试点项目建设,又向国际自由贸易港区迈出实质性一步,驶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的青岛保税物流园区,于2006年1月正式封关运作,是国家批准的青岛区港联动试点区域。作为创建青岛保税港的载体,青岛保税区管委会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运营环境,从企业便捷通关需求入手,会同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地税、外管等有关部门,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监管措施,积极打造便捷高效绿色服务通道。园区海关加快信息化管理建设步伐,建立了独立的现代化青岛保税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积极推进“分批进区、集中报关”模式,在功能上,实现了企业联网报关、企业电子账册自动核扣、闸口实时监控三类功能,实现了进出区货物的快捷通关、高效信息化运作,通关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园区业务涵盖了“进口出区、出口入区、进境入区、出境出区”四种进出区基本业务类型和“简单加工、暂时进出区、区内转让、区间转入、区间转出、集中报关分批出区”等六项特殊业务。

    经过两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已完成投资5.5亿元,建成仓库面积达3.6万平方米,保税堆场4万平方米,预计在2009年底,园区规划建设的40余万平方米高标准仓库和14万平方米堆场将全部建成。

    园区特有的“零关税”、“无障碍”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优势,相继吸引了马士基、中外运、怡亚通、日通、浦项制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区开展业务,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截至目前,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入驻企业达44家,总投资额9935万美元,园区货种1800多种,业务辐射至山东、上海、天津、江苏、河南、黑龙江、陕西、河北、广东、浙江等二十多个省市。

    同时,作为区港联动项目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的青岛招商局集装箱码头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目前,已经开通的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深水泊位,可使用岸线长度达790米,年吞吐能力已达120万标准箱,具备了同时挂靠两条目前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的能力。第三个10万吨级泊位和两个多用途泊位正在加紧施工,将分别在今年3月和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到2009年年底,码头泊位全部建成投产时,将与青岛保税物流园区真正实现无缝连接。

    青岛保税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怀岳介绍,2008年是青岛保税区争创保税港的关键之年,保税区将不断建设完善区港联动试点区域,重点吸引港航服务、国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园区,着力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和临港增值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把青岛保税区建设成为一流的保税港区,为青岛建设国际枢纽大港营造新优势,为山东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争得先机。

    (程 光  罗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