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监狱理论研究“领跑”全国
来源:江苏法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本报讯 近年来,省监狱管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省司法厅“对标找差,全国争先”的要求,把“理论研究领先”作为江苏监狱工作“八个全国领先”的目标之一,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使监狱理论研究工作保持全国领先,为江苏监狱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为打造“21世纪监狱管理创新丛书”,省监狱管理局围绕2005年立项的部级重点课题《中国监狱罪犯改造理论创新与实务》,规划了“三论两评估”,即《矫正技术原论》、《矫正激励统论》、《监狱信息化导论》、《罪犯矫正质量评估》、《警察执法质量评估》等5本书,对新时期监狱改革发展中的有关基础理论、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针对性、应用性研究。《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矫正技术原论》、《矫正激励统论》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得到了司法部、著名专家和全国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加大对罪犯矫正实务问题进行探索,目前已经公开出版发行《罪犯心理矫治个案》和《罪犯心理矫治研究》两本专著,还有6本正在撰写之中。

为保持江苏监狱理论研究持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示监狱研究领域最新、最优秀的理论成果,从2006年起,省监狱管理局推出了《监狱评论》这一品牌研究阵地,精选江苏及全国监狱理论名家和骨干的优秀论文,由法律出版社每年出版1-2卷。著名刑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兴良教授评价《监狱评论》:“是一个学术的窗口,不仅使我国监狱管理者的理论风貌更好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必将为提升我国监狱研究的学术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办好《江苏警视》月刊,全年推介监狱理论研究成果130篇。

在深化学术交流、培育理论研究骨干方面,省监狱管理局积极组织全省监狱系统理论研究骨干撰写专题论文,参与研讨。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共组织理论专家与骨干参加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刑事司法”“中荷监狱罪犯矫正能力”“国际刑事司法新发展”等三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于爱荣在“国际刑事司法新发展”大会上作了《罪犯危险评估与矫正跟进》主题发言,并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关于罪犯矫正、刑罚执行、矫正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讨交流。鼓励、支持监狱学会各分会结合监狱工作实际开展监狱理论研究,2007年先后在无锡、苏州、金陵等监狱举办了由部分监狱派代表参加的“精细化管理与监狱工作论坛”“创新理念、追求卓越——从容执法大家谈”“监狱文化论坛”“青年民警培养与成才论坛”等研讨活动,锻炼了理论队伍,培养了理论人才。目前,全省监狱有社科类副研究员以上专家3名、理论骨干100余名。同时,重视参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黄丝带”研究项目,2007年获得立项的10项课题,全部完成,其中有60%在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江苏省法学会于2007年8月发布的“关于2006年度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公告”中,于爱荣为主持人申报的《监狱法律法规完善研究》获准立项,该课题于11月底完成。

坚持把挂靠在江苏的中国监狱学会教育改造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增强专委会凝聚力,不断提高办会质量和办会水平。

几年来,我省监狱管理局理论研究工作有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继“警师制度”“科技进步奖制度”“科研经费保障制度”等制度后,2007年又推出“出版专著资助制度”,其中重点资助理论专著。聘请14名全国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监狱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咨询委员,借助社会资源提升监狱理论水准,强力推动江苏监狱工作快速发展。

坚持理论研究与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举,相继将监狱工作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等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监狱实际工作中。尤其是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罪犯矫正激励理论、矫治技术理论等研究成果促进了科学改造手段在工作中的运用,推进了罪犯改造科学化进程。其中,于爱荣主编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在“全国第二届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900多项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三等奖,成为149个获奖成果之一,这是全国省级政法机关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专著。这项研究成果在理论创新上被专家评价为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为推进监狱工作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司法部确定江苏为罪犯改造质量评估首批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目前这项成果已经在8个监狱试点,有110余名民警专门从事评估工作,对1万多名罪犯进行评估。监狱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富有成效,为江苏监狱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推动江苏省监狱机关实现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全省监狱工作迈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刘方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