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来源:洛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更新时间:2012-04-1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总趋势,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以信息化加快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信息化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绩
“十五”以来,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信息化环境得到改善,为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系统升级改造步伐,网络容量明显增强,综合通信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以光缆为主,数字化传输、程控交换为一体,覆盖全市的高速通信网络。截至2005年8月底,我市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容量达到130余万门,互联网出市带宽达20G,移动及无线市话用户达到170万户,宽带用户达到10万户,全市所有行政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市所有县(市)、乡镇;全市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开始实施,有线电视用户44万户。
2、政府信息化全面启动
“十五”期间,我市政府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市开通了洛阳市公众信息网,向社会发布政府公开信息,为社会提供投资参考、便民服务、办事指南等信息,开通了市长信箱和公众监督信箱;建成了洛阳市政务网络应用系统平台,信息发布、网上办公、文件传输、政务信箱、视频点播等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完成政府办公楼内40余个委局办局域网建设,实现了县区VPN联网,网络应用逐步展开。
部门信息化应用快速开展,取得显著成效。“金财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完成了农税监管系统、非税监管系统和财政系统文件传输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金融系统实现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实现了电子汇兑计算机联网和票据清算自动化,开通了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使辖区金融机构监管网络化;金税工程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四级网络系统,实现了业务数据向省局集中,税务信息化已涵盖税务管理、申报征收、稽查的全过程,面向企业、社会的电话、网点报税,银、税、库联网电子划缴等应用系统投入运行。“金盾工程”二期项目已经完成,完成了省、市、县(区)三级信息网建设,人口信息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成效明显;市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管理;金信工程、人才信息系统、民政信息系统、统计信息系统、检察信息系统、计生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市直大部分单位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内部办公局域网,普遍采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信息管理。各县区基本上都建立了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明显提高,政府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
3、农业信息化有了新的突破
“十五”期间我市农业信息化有了突破性发展。200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市县两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同时,依托农业“三站”建立了50个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通过农资连锁经营与信息服务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的“落地入户”难题。每年我市网上的农产品交易额都在1亿元以上,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条重要的渠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05年11月底,已完成32个乡432个行政村终端接收站点的安装调试工作。
4、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
“十五”期间,我市先后被认定为河南省和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城市”,根据建设目标,我市在传统加工设备的数控化改造中,以河南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着力抓了洛轴集团、洛硬工等8家企业的数控化装备改造。在机械设计与加工中,选择一拖集团公司、中信重机公司、北方易初作为机械制造行业重点企业,实施CAD/CAE/CAPP/CAM/PDM等的应用。在ERP建设上抓机车工厂、洛铜集团和白马集团;在模具制造方面抓洛阳建园模具公司和环球模具公司等。截至2005年6月底,50家试点企业基本完成了规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25家重点示范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达80多亿元,新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30%以上,新产品品种数量明显增加,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
5、领域信息化成效显著
“十五”以来,我市领域信息化坚持以建促用,以用带建,建用结合,注重实效,取得了明显成绩。洛阳教育科研城域网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完成了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核心汇聚点建设、核心光缆环状链路敷设、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等工作,部分局属中小学校园网已与城域网联通。大学校园数字化的示范工程项目较好完成,并投入使用。我市做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城市,811个农村教学点、2270所农村小学和203所农村初中完成了工程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基本普及。
卫生医疗信息化开始建设,重点医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建成并投入运行,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提高
“十五”以来,积极地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为我市信息化建设服务。一是农业信息网、教育科技网、金盾工程、金税工程、金保工程等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开始起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政府信息公开范围逐渐扩大,为公众服务的信息质量得到了提高,公众上网点击率也在增加。三是充分利用移动、联通无线网资源为企业、农民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和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充分发挥现有网络数据库资源,大多数政府部门和大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程度逐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成效逐渐增强。
(二)存在问题
1、认识不足,资源开发滞后
对信息化在全市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结合的不够紧密。对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信息化对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研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政务信息未能形成有效共享,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尚未形成,信息服务业发育程度低。
2、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不建全
一是部分单位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未建立或指定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信息化工作;二是规章制度、标准体系有待健全,工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三是支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需要加强。
3、资金投入不足
相比于信息化建设先进城市和地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4、信息产业总量偏小,创新能力弱
信息制造业品种较少,软件开发业技术力量薄弱;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尚无明显突破,缺乏实力雄厚的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大气候,对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5、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部分部门和行业之间相互分割、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建设、统一使用信息资源的机制,重硬轻软,重建设轻应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
6、人才缺乏
面对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信息化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信息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总量和结构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高级信息产品、软件技术研发和信息化推进领军人才缺乏,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要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摇巴吵锕婊⒐抑鞯肌⑼骋槐曜肌⒘辖ㄉ琛⒒チネā⒆试垂蚕怼钡男畔⒒ㄉ柚傅挤秸耄艚艚岷衔沂泄窬煤蜕缁岱⒄沟氖导蚀诱铰缘母叨热鲜缎畔⒒岢置嫦蚬凇⒚嫦蚧悖酝缥。τ梦鹊迹孕畔⒆试纯⒗梦诵模孕畔⒒砘肪澄U希罅Υ俳畔⒓际踉诠窬煤蜕缁岱⒄垢鞲隽煊虻挠τ茫慕龀し绞剑窬媒ㄉ瑁纳迫嗣竦纳睿贫鞘邢执獭?
(二)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信息化体系,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电子政务应用广泛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效启动,企业信息化成效明显,电子商务市场活跃,教育科研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远程医疗、教育得到普遍应用,网上娱乐成为一般居民普遍接受的娱乐形式,社区服务网络成为社区居民主要服务信息来源,大部分农村和农民可感受到计算机网络服务带来的便利。信息化领导管理机制趋于完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信息咨询服务产业初步形成,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信息化综合指数居国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居中国西部中心城市前列,构建起数字洛阳的基本框架。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加强通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社会需求
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优化和完善通信基础传输网、接入网、移动通信网,加大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力度,构建覆盖全市的安全可靠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现代通信网络。
1、大力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建立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网上信息应用水平,满足信息社会对通信的多层、多样化需求。
2、启动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建设。建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各种与之相关的应用系统,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运行能力。全面实现广电数字化,完成我市广播电视宽带高速综合信息网的建设。
3、紧密跟踪宽带网络技术、高速互联网技术、IPV6技术、VoIP技术、3G技术、网格技术、交互式VOD视频点播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洛阳阳信息化基础设施保持较为领先的水平。
4、实施信息网络村村通工程。在全面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网建设,发展农村计算机数据网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网络支持。
(二)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方式转变,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与行业技术创新相融合,推进设计研发、生产装备、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积极推进4CP、MRP的应用,提高传统企业的管理、经营、服务水平。加快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
2、加快“三农”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市、县、乡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与全国涉农部门乃至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共享,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农业信息搜集、加工、传输体系。利用各种网络接入手段,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解决信息落地入户。加快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鼓励各有关单位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积极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农业信息服务功能,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先发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专业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的支付体系和用户信用系统,大力发展银行卡,实现金融部门之间互联互通,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加强金融监管。
应用信息技术建设现代物流业,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产业链无缝融合。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引导、推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促进各类电子商务应用的协调发展。完善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加强政策、法规、信息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贯彻电子签名法,营造电子商务的良好环境,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
4、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琛<忧抗磷试葱畔⒒ㄉ瑁晟乒磷试聪低承畔⑼纭F舳乇;ぜ喙芟低常ㄉ杪逖羰邪踩北U舷低常⒌刂试趾Χ喾⑶牡刂试趾υぞけㄏ低常行вΧ酝环⑿怨彩录岣哂贝χ媚芰Γ惺当U先嗣袢褐诘纳踩肜妗=⒒〉乩怼⒖蟛⑺⑸帧⑵蟆⑸肪场⒗投⑷瞬殴┣蟮仁菘猓岣咝畔⒒⑹只芾砗透ㄖ霾咚健?
(三)积极地推进电子政务,全面提高政务效能
积极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
1、不断完善政务网络平台。
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在市级各部门接入政务网的基础上,加速县区及乡镇、社区接入政务网,使行政服务能够通过政务网服务到基层和广大群众。同时,增加无线接入和移动接入的方式,增加网络处理交互式视频通信的能力,使政务网能有效支持应急联动指挥、WEB视频会议、市民办事咨询等应用和多终端、全网络接入。加强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承载?Α踩院涂煽啃浴3涫低晟普呕窘ㄉ瑁月逖羰姓谛畔⑼诵模岣幌钟姓呕痉窆δ埽峁┫低车恼窆凸诜裥畔ⅲ黾有畔⒘浚岣呤毙浴?
2、全面推进应用系统建设,促进职能转变
推广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开展以公文交换、政务信息处理、网上办公、资料共享为核心的一体化协同办公应用,推进各部门的网上业务办公管理系统,普及电子邮件与网上即时交流系统,增强信息共享,提高办公效率,强化科学决策与管理。实施网上行政审批与行政服务,实现“一站式”申请,“一网式”受理,增强部门网络协作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与办事效率。
3、加快“十二金”和相关业务系统建设。建立数据交换协商机制和数据交换的仲裁制度,整合现有资源,促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
4、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电子政务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抓好试点,总结推广,强化跨部门协调,逐步形成稳定、高效可持续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5、电子政务建设要统一规划,集中管理、专人负责。要加强电子政务日常工作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电子政务项目预算,项目管理、绩效评估、验收等基本制度。
6、党务工作信息化。按照省政务专网建设要求,做好应用系统建设,建成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信息网络工程建设。
(四)加快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
1、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
在教育科研城域网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科研城域网后续工程建设,完成城市区120多个中、小学校和其他教育单位局域网及接入。县级教育科研网要加快建设进程,并逐步接入市教育科研网。积极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构建教育资源库,开展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网络职业技术和劳动就业培训。继续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科技信息共享,加快我市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网的整体技术水平。
2、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快捷高效的卫生信息系统,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改进医院管理,建设数字化医院和进行社区医疗信息化试点,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统筹规划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
3、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改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
4、推进社区信息化
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五)加快文化领域信息化建设,促进文化健康发展
1、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弘扬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
高度重视互联网对文化创作和传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洛阳,通过互联网让洛阳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洛阳。
2、加快文化事业的信息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加快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
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报业、广播传媒、出版、演艺、旅游等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内容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和艺术,具有较高价值的古迹、字画、音乐戏曲、历史文物等制成数字化产品,有选择地提供联机服务。发展旅游信息网络,建设旅游景点信息库、旅游服务管理信息库。
(六)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加快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库建设,拓展相关应用服务。积极推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先导,开发科技、教育、新闻、广播、卫生、“三农”、社保等领域的信息资源,提供人民所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提高信息资源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环境。
抓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加快传统载体信息资料数字化进程,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公开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地公开政府信息,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加强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培育和繁荣信息资源市场,促进信息资源的产业发展。加大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市场的监管体系,完善地方法规和技术手段,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加强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
(七)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的整体水平
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
1、围绕数字化城市,建设公共领域的信息库,重点是交通、通信、旅游、娱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网点及煤、水、气、电等信息系统建设。
2、建设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综合利用公?病⒔煌ā⑽郎⒎勒稹⒎篮榭购怠⒊鞘兴缙U稀⑸址阑鸬炔棵诺男畔⑼缱试吹幕∩希⒁允形⑹姓行摹⒏咝喙夭棵攀凳┓涝旨踉值挠绷富酉低场SΧ酝环⑹录姆⑸U仙缁嵛榷ā?
3、积极利用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
4、建立数字社区,方便群众生活。协调公安、民政、司法、劳动保障、文化等政府部门,搭建社区服务网络平台,应用信息技术完善社区管理功能,增强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物业、治安、环境等管理的效能。建立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开展社区信息告知、劳动就业、帮困扶贫、助残育幼、敬老养老、便民利民、法律援助、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
(八)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建成我市支柱产业
1、紧紧抓住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升级和产业转移机遇,促进我市电子信息企业与国际、国内大公司合资、合作、交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积极引进,力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有突破性进展,选择电子级硅多晶、IC级硅抛光片、下一代通信网络产品、新型显示器件、汽车电子、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大研发和公关力度,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2、完善软件产业的发展环境,全力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积极引导企业,研究市场需求,开发适应性强的应用软件并形成规模。积极支持高新软件园的建设,力争培育规模软件企业。
3、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服务的各层次各专业的信息咨询机构和企业的快速成长,逐步加大信息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鼓励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在线服务,系统集成、数据库服务、系统监理以及各类咨询服务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各种传统的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发展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区域性信息市场,提高传统信息服务业的运行效率。
(九)加强信息安全,确保网络运行安全可靠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信息安全建设,确保网络安全可靠运行。
1、完善密码保障、信息安全通报、信息安全应急与备份、网上情报侦察和网络保密检查等体系,制定信息安全的法规,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培养信息安全人才,加强信息内容管理,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可靠。加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中数字认证应用,保障网络应用和信息安全。
2、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视信息安全评估,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和认证认可制度的基础工作。
3、大力加强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高度重视发展专用信息安全技术产品,重点支持信息安全、网络计算机、高端路由器等产品的生产。
四、措施建议
(一)完善信息化建设运转机制
坚持信息化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二)拓宽融资渠道,多方投入
要积极引导、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积极支持有条件的IT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增加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重点支持信息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化示范工程等。
(三)加强信息化法规体系建设,保障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依据我市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形成有利于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在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信息市场规范、信息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违法行为;制定和完善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条例、规章制度、统计指标体系及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建立和健全安全保密责任制,依法打击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活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规范网络行为,严格网吧管理,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加大信息化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国内、国外合作交流,重点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走在技术发展前沿、在各自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信息化建设人才。
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大力培养信息技术、网络通信、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等专业人才以及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普及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全民信息化意识,形成不同层次、学科设置齐全、结构合理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建立在职培训机制,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加强在职人员信息技术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应用水平。

洛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O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