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来源: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7年7月10日至20日,我调研组依次考察了西安、武汉、泉州、厦门四个城市,这四个城市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陕西、湖北、福建三省的发展水平。调研工作中最深的体会就是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三省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不断翻番,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区间差距以及内部失衡问题,有了初步的分析和认识,现就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提高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化程度,这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西部地区政府应特别注重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建设上来。
  
  1、想方设法减轻国家管理部门对微观经济的压力。西部地区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支持国家机关运转。必须在西部地区加大机构改革力度,精简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机构和职数设置,进一步推进撤乡并镇,适当减少旗县区级行政区划设置,减少行政级次,从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减轻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进而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增强微观经济活力。
  
  2、支持和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成长。西部地区应借鉴东部浙江、福建等省份的发展经验,加大对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为非国有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未来改革应致力于针对性地尽快解决以下主要障碍:(1)非国有经济的国民待遇问题;(2)非国有经济发展融资难的问题;(3)政府行政审批制的高交易成本问题;(4)行政垄断造成的进入障碍等。
  
  3、完善要素市场建设。提高资本和人才要素的流动性,以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与高效。西部地区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突破金融瓶颈,通过资本运作,优化当地资本结构。以金融业和当地上市公司为通道,接入资本市场,盘活本地存量资本,吸引外部资本进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部人才的进入,以及外出人员回流创业。让要素市场成为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
  
  4、优化发展环境。环境建设重点是投资环境和信用环境。要规范政府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实施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和地方保护主义。要完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处理其投诉的相关规定,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尽快实现市场中介组织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提升西部地区市场中介的服务水平。信用环境建设是降低西部地区交易成本的基础性工程。应建立和完善地方性信用法规,重点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机制,培育信用产品供求机制,形成信用惩戒和褒扬机制,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倾斜力度。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基础。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重点解决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生态。西部地区的生态问题关系到全国生态系统的稳定,国家应选择当前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优先重点治理。二是农业。对西部农业的投入主要有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科技、农业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这三个方面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支撑点”。三是工业。国家应当在新上传统工业项目时基本在西部布局。四是交通。国家要加大西部地区交通项目投资力度和补助力度,特别是抓好通往俄罗斯、蒙古、中亚和南亚的铁路公路建设,重建欧亚大陆桥,形成我国通往欧洲、西亚、南亚的快速通道。五是教育。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扩大在西部招生的规模,逐步缓解东西部高考招生中的不平等问题。六是社会保障。中央政府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帮助落后地区健全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三)制定地区有别的区域政策体系。即期宏观调控必须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长期战略目标。历次宏观调控都遇到东部热、西部冷的两难处境。这主要是我国经济的地区结构二元性造成的。建议国家在财政、金融、税收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确定不同的政策。
  
  一是在财政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分税制。适当调整中央和地方税收分成比例,原则上中央分成比例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建议西部地区所得税40%的收入划归中央政府,60%的收入划归地方政府,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区地方分成比例提高到80%;增值税收入西部地区中央分享比例调减到50%,地方分享提高到50%,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地方分享比例提高到70%。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是农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对公路、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提高中央补助投资的比例。西部地区政府要继续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和政策性贷款,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弥补当地建设中的资金匮乏缺口。建立对西部地区农业的贴息制度。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对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对农牧民生产经营贷款的贴息,从而降低对农牧民的贷款利率。
  
  二是税收方面,适当降低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率,从而推动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西部转移。把人民币升值的资金压力引导到地区结构调整上来,促进外资向西部转移。实行对西部积极有效的税收减免政策,应特别强调以中央税的减免为主,真正体现国家对其的实际扶持。
  
  三是实行有地区差别的金融政策。当前“有保有压”的金融调控政策通过金融机构演变成保大压小和保强压弱,对西部的信贷投放极为不利。人民银行总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目标和调控政策的同时要赋予西部省区中心支行一定的自主权。在信贷规模的控制上使西部地区的增长幅度高于东部地区。央行增加西部地区人民银行分行再贷款、再贴现的限额,适当延长再贷款期限,增加对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降低西部地区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二级准备金率。拓展西部地区再贴现业务,支持商业银行扩大票据业务。银监会在信贷投向指导和监管上也要赋予省局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根据当地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重点确定信贷支持的范围。放松对西部地区金融机构业务限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该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允许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发行长期建设债券,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政府债券给予一定的担保或贴息,降低融资成本。优先支持西部地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通过从资本市场上低成本、大规模融资,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积极推进地区对外开放和合作。区域合作和发展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外交政策意图,这对于我国的和平发展、地区安全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加速福建的繁荣与发展,推进福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协作。初步设想是构筑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城市群,在厦门和金门之间试点设立自由贸易区,或将厦门经济特区转型为自由港区,和台湾正在建立的高雄自由贸易港区对接,在海峡西岸构筑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从而有效地促进两岸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建成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两岸四地经贸合作与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基地。
  
  二是加快建设北部湾经济区,以南宁、河内、曼谷、新加坡为轴心,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北部湾经济区为两翼,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三是加强新疆和中亚国家合作。以新疆乌鲁木齐和霍尔果斯为龙头,以西陇海线兰州、西安等城市为依托,形成以中亚国家以能源和矿产开发利用输出为主、中国以轻纺食品、电子输出为主的双向互利的贸易格局。这一方面可以实现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市场多元化,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瓶颈状况,另一方面使新疆在“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过程中加快发展,逐步缩小与内地的差距,形成对中亚周边国家的比较优势。
  
  四是加快推进中蒙经贸合作。重点建设扎门乌德自由贸易区、乌兰巴托至二连高等级公路和集宁到乌兰巴托的电气化复线铁路,合作开发能源、食品、冶金、纺织、运输等项目,使内蒙古成为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向欧洲、俄蒙重要的出口加工区,同新疆一样在北开南联中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五是从国家层面上加大对区域与境外合作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建议中国政府向东盟、中亚、俄蒙在双方边境口岸、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援助资金。二是建议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每年安排一批资金作为中资项目在东盟、中亚、俄蒙建设的政策性低息贷款和资本金贷款,对在上述国家的项目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三是进一步向东盟、中亚、俄蒙开放市场,制定东盟、中亚、俄蒙向中国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品种范围,降低从上述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四是定期派遣农业、工程、教育、卫生等专家到东盟、中亚、俄蒙进行援助、访问和学术交流,鼓励东盟、中亚、俄蒙国家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六是完善双方贸易结算体系和金融合作。建议我国与东盟、中亚、俄蒙国家协商确定人民币作为双方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逐步扩大和提升人民币在亚洲的影响力。降低对东盟、中亚、俄蒙国家金融机构在我国开设分支机构的门槛,鼓励他们在西部省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中资商业银行在东盟、中亚、俄蒙设立分支机构,开办人民币和外汇的储蓄信贷业务,开展贸易融资、信用证、出口押汇、打包贷款、出口贴现、福费廷等国际业务,支持中资保险公司在东盟、中亚、俄蒙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人寿、财产、运输、责任险等保险业务。
  
  七是建立和完善高层定期会晤机制。建议建立双方政府首脑互访及定期会晤机制以及各项会议制度,这有利于双方及时就重大双边经贸合作问题协调立场,紧密配合,应对挑战。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文和国际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
  
  (五)努力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核心,是培育和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是创造就业机会,使西部地区的人民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摆脱贫困。现实的选择主要有:
  
  一是立足农业的综合开发,多方位开拓就业渠道。西部地区农牧业比较发达,通过发展精细农牧业,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不断挖掘农牧业中的就业潜力;通过发展以多种经营、非耕地资源利用和区域化、专业化、贸工农一体化为特点的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扩大农村的就业容量。
  
  二是鼓励西部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应把各项财政扶贫拨款或贷款集中起来,发展有原料、有市场的项目,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的覆盖面。
  
  三是以优惠政策吸引东部资金和境外资金到西部投资,加大西部地区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的改革力度,使其有效率地运转起来,增加就业机会。
  
  四是加大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物流、商贸、旅游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支持就业率高的行业扩大就业。
  
  五是积极支持西部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积极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进一步规范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以多种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有效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调研组成员:韩光宇、黄晓炎、宋光杰、李彦凯、姜锋、哈尼巴提·沙布开、覃瑞祥、潘力、岳勇、陆晓春、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