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以宽  蛤蟆与剧本
来源:博客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一次关于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务虚会上,一位从事电子政务多年的专家说了一句很形象而又精辟的话: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缺乏“蛤蟆”。

 

所谓“蛤蟆”,就是“两栖动物”,是指既懂得应急信息系统需求,又懂得技术实现的人。

 

其实,缺少“蛤蟆”,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推进的严重问题。笔者最近在做一个与信息化培训相关的咨询课题的时候了解到,这种综合型高端信息化人才的供需比例为110甚至更低。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来说,“蛤蟆”的供给缺口都已经成为了严重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蛤蟆”稀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在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这种后果:翻开这类项目的项目建议书也好,招标说明书也好,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技术与产品的堆砌;别说对业务的分析和优化,就连对业务需求的初始陈述都少见。也就是说,在应该描述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的业主们集体“失声”了。所能看出来的,只是我们想用这种技术干这个,我们不想用那种产品做那个。——不难推测,这些其实是卖技术、卖产品的厂商的声音。业主被各种厂商牵住了鼻子。

 

项目建议书也好,招标说明书也好,它们都是项目的基础文件,反映的是业主对业务的需求,以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对业务的一种愿景描述。这些项目文件之于项目,就好像剧本之于电影。对一个剧本来说,最要紧的是它的情节。故事讲得好,“流程”交待清楚,人物安排合理,大体上就是一个好剧本了。如果只是一味强调“我这是凶杀片”,“你那是言情剧”;或是通篇是“你使用大砍刀”,“我使用三节棍,哼哼哈哈——那就成了电影海报,不叫剧本了。没有剧本,照着“兵器谱”就拍电影,对于王家卫那种纯粹想玩玩艺术探索的人可以;但如果是拿了国家和百姓的钱来拍这种电影,百姓恐怕就难以答应了。

 

应急信息系统的“剧本”无疑是很难写的。它集中反映着政府对危机管理的认识,考验着政府整合信息资源和体制资源的能力。这个剧本中肯定会要写到前人从来没有写过的情节,要处理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

 

“说不清楚的不做”,一位专家在说到电子政务项目时这样告诫。这句话其实是警示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踏着“911”、“非典”这样的前车之鉴,面对今天危机四伏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面对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这样的盛大持久的活动,我们的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没有退路,我们只能赶紧呼唤“蛤蟆”,把不清楚的弄清楚、“说清楚”。

 

其实“蛤蟆”也并不是天赋异禀的“怪才”,相反,“蛤蟆”是可以逻辑地、经验地培养出来的。笔者十年前的一些合作伙伴,经历了一系列信息化项目的磨练之后,有不少就早已成了信息化的行家里手,俨然各自领域的大小“蛤蟆”。成就“蛤蟆”的秘诀,除了一定的IT基础,更重要的其实是对业务规律和需求的研究,以及对“两栖”的不懈探索。无论是来自业务领域,还是来自IT背景的“蝌蚪”,只要有一种不慕泡沫的执著,成就“蛤蟆”都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