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业基础建设"一号文件"重在落实
来源:瞭望 更新时间:2012-04-15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成为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词。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五个着力“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十个涉农的“一号文件”。  

    回顾2004年以来的四个“一号文件”,其“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的思路一脉相承:2004年“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是“发展现代农业”。  

    2008年的“一号文件”,则在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平台上,将着力点放在“切实加强农业基础”上,以求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权威人士分析指出,这显示了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思路上的日渐成熟,其既瞄准了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后继乏力的现实,也与目前我国税收连年大幅增长、经济实力已初步具备反哺农业的现实相适应,可谓高瞻远瞩,着眼长远。

    农业投入:从“高于”到“明显高于”  

    在具体部署上,2008年的“一号文件”强调三个“明显高于”: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显示了中央在加强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上的决心和力度。  

    权威人士指出,之所以要强调“明显”二字,基于以下三点现实:一是民生需要。尽管2007年前三季度农民实际收入增长接近15%,但从绝对值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提高农民收入,仍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民生;二是我国已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阶段,近年超过30%的税收增速,也为这种反哺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三是均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村基础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国扩大消费,经济进一步上台阶的瓶颈,加大农村投入,实际上是全局发展的需要。  

    此外,“一号文件”还针对农业投入作了具体的规定:如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从2008年起,国家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强的基本建设项目,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及县以下配套等。  

    惠农政策:从“支农”到“强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指出,2007年我国用于“两项直补”的总额较2006年增长了63%,多达427亿元,种粮农民直接受惠的财政支持超过7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加之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惠农政策可谓力度不小。  

    在此背景下,2008年“一号文件”将以往的“支农惠农”表述改成了“强农惠农”。对此,权威人士认为这一变化非常值得关注,“这表明中央开始由注重输血变为注重造血,其与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密切相关”。  

    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因而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根本在于做强农业,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基础薄弱、相当部分地区仍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的农业大国而言,农业政策扶持必须立足“强农”,通过统筹研究重要农产品的补贴政策,以期在政策扶持之下,形成农村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农政策强调“要向重点产区倾斜,向提高生产能力倾斜”,以免高额投入“撒胡椒面”。  

    从“支农”到“强农”,权威人士认为关键在各级决策执行部门能否深入实践科学设计谨慎执行,以使宝贵的资金投入真正渗透到农村的体制肌理中,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冷静判断农村发展形势  

    对于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发展难点,“一号文件”指出,在“农业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的背景下,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加大;在“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和适时适度调控进口难度加大;在“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背景下,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在“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的背景下,缩小城乡差距难度加大;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背景下,兼顾各方利益和搞好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  

    权威人士指出,上述判断,表明高层对“三农”问题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而文件针对上述五个难度加大问题开出的药方,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等,无疑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此背景下,2008年“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立足发展国内生产,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