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搞好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成为粮食工作的第一要务,而地方粮食储备则是实施调控手段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之后,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把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地方储备粮任务,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做好地方粮食储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管好储备粮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粮食储备制度。粮食储备用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国务院[2006)16号文件重申:“进一步充实地方粮食储备。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核定和充实地方储备粮规模。有关部门要严格管理,及时轮换,确保质量合格、数量真实。”山东省政府[2006)160号文件规定:“进一步完善地方储备粮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储备粮在调节供求平衡、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要求的地方储备粮吞吐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方法》(省政府令第186号),制订相关实施意见,实施依法管粮。”由此可见,从国家到地方,对储备粮管理工作都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有了这些规定,粮食部门就有了这项职能、这份责任,这块有所作为的天地。
2.地方储备粮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地方储备粮作为特殊的战略物资,对保持市场稳定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来,粮食商品库存和农户存粮量大幅度减少,粮食储备成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粮价波动一般首先表现为区域性。所以,地方储备粮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前线,它所面临的市场考验不言而喻。从2006年我市社会粮食供需平衡状况调查情况看,年粮食消费量远远大于生产量,“产粮大市”的美誉已成历史,充实地方储备迫在眉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掌握必要的粮源,增加政府调控市场的物质基础,才能增强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为稳定市场、保证供应提供可靠保障。
3.做好地方储备粮工作,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的必然选择。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流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占市场经营主体的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购销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形成了与多元化社会主体并存和多渠道竞争的局面。这样,虽然对搞活粮食流通有利,但是粮食市场波动的风险也大为增加,加之粮食市场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市场供求信号往往不够准确,对市场调节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地方储备粮工作,切实把地方储备粮管好,有效调节供求,稳定粮食市场。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地方储备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搞好地方粮食储备工作头绪繁多,任务艰巨,当前主要是完成储备粮充实任务,建立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一流的储备粮库,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强力推进工作。
1.不折不扣地充实地方储备粮规模。截至目前,省政府下达我市的20万吨地方储备粮指令性计划尚未完成。今年,市政府领导调整后,要求各县(市、区)把地方储备粮充实工作提到讲政治、讲原则、讲纪律的高度来认识,抓好落实,确保8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最近市政府印发通报,强调思想认识要再提高,工作力度要再加大,领导力量再加强。市里将定期进行督查调度,对进度迟缓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要向市政府说明情况,实行间责;在规定时间内仍未完成任务的,市政府还将专项调度。作为主管部门,我们要下最大决心,千方百计做好工作,确保完成任务。
2.多方筹资,建设高标准储备库。按照省局提出的“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我省地方储备粮管理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要求,今年是关键一年。这方面,我们显然是落后了,市里地方储备库建设虽已进入程序,但尚未开工。从面上看,各县(市、区)储备库虽然布点较多,但由于投人少,库房陈旧,管理意识差,档次较低,亮点不多。我们感到,粮库建设是件大事。有库就有调控的基础、产业化发展的载体,粮食事业发展的平台,有多大库就有多大创业的资本和未来,因而必须把精力、资金、人才集中到粮库规划、建设和管理上来。仓储是粮食部门的传统业务,这方面有基础、有人才、有经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仓储业务拓展的空间更大。要紧紧抓住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以后资产处置这一有利契机,把地方储备粮库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搞好筹划、分步实施、不等不靠、狠抓落实的原则,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通过财政拨款、盘活存量土地、资产置换等途径,多建库,建好库,力争用几年时间,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科技领先、管理规范的仓储新格局。
3.建立完善的储备粮应急机制。储粮千日,用粮一时。我们必须把粮食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把基础工作做实、做细。我们拟定的《潍坊市粮食应急预案》,待市政府批复后出台实施。按照预案要求,将逐步建立健全粮食应急加工网络、供应网络和储运网络,确保需要时迅速投入使用。
三、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全面提升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
1.抓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为规范储备粮管理行为,我们正抓紧研究出台《潍坊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一是规范操作程序。高标准、严要求,逐步修订完善包括储备粮合同管理、资格认定、轮换审批、质量检验、库存检查、出入库手续等在内的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承储企业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及企业内部岗位工作标准,仓储管理技术标准办法,细化、量化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努力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且都汇编成册,悬挂上墙。把储备粮管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时段、每个岗位,使每个员工都熟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实现仓储保管“一口清”。二是推行标准化管理。在全市推行地储粮统一标识、标牌工作,参照中储粮系统管理模式,统一印制仓库标志牌、保管专帐、专卡。目前已率先在三个粮库进行试点,并逐步在全市推开。三是组织督查考核。对照《山东省规范化储粮单位标准》,从制度建设、标准化管理、队伍建设、仓储设施、库容库貌等方面,对各储备库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积极组织储备库评选达标,年内实现“山东省规范化储粮示范库”零的突破。
2.抓科学储粮。一是积极推广储粮新技术,全面推广电子测温、环流熏蒸和机械通风,并将是否全部应用作为考核评选先进示范粮库的必要条件。二是推进信息化管理设施建设,结合实际,拟订建设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尽早得以实施。三是严格质量监管,实行粮食质量三级把关制度,确保入库质量达标,为安全储粮打好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强地方储备粮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努力提高科学储粮水平。四是搞好储备粮轮换,结合国家托市收购政策,创新收购方式,多形式组织收购,最大限度地掌握粮源。
3.抓队伍管理。从全市储备粮管理职工队伍看,人才匮乏、人员老化、管理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努力争创学习型储备粮库。二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挖掘职工潜能。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行业务技能、工作实绩公开竞聘上岗,并将技能考核与岗位、待遇挂起钩来;健全考评体系,实行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能上能下。三是注意引进人才,改善员工队伍结构。有计划地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招考和选拔一批学历高、专业技术过硬、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粮食部门中来。注重吸呐专业对口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储备粮管理一线工作,发挥其知识优势,提高储备粮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作者:孙沂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