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专家纵论中国信用建设
来源:商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在昨天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各方专家围绕着建立防范金融风险,建设信用体系问题各抒己见。

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杨学山:
信息化手段解决信用问题

    信用体系关于市场制度的成熟,对于减少我们企业的交易成本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实际上多年来有关的部门一直在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但是信用体系同样的根子和土壤也还是由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产生的文化和制度,是文明和制度两个东西的交叉作用,这样的交叉作用导致了我们信用体系今天的现实。所以,我们说信息化的手段、技术手段,为加快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条件,提供了工具,提供了方法,提供了手段,但是我们还需要从根本上来解决产生我们今天信用体系现实的这个土壤,要有所改变,我们这个工具、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多的产生作用。但是的确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为加快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所以它会有效果,同时它还需要做一系列相关的工作才能实现。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
建立信用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林毅夫认为,目前社会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及环境问题等等,其根源都是“我们有一群非常穷的人”,而要让穷人富起来,最重要的是实现就业,而要实现就业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他们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因为我们目前的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很难得到金融支持。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林毅夫提出了四种方法,一个是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二是建议成立民间担保公司,三是可以学习美国,设立中小企业支持的政府机构,美国有一个SBA-中小企业发展局。主要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最后就是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以及企业的评级征信机构。
    “其实这是最重要的,当然建立的时间也可能会最长、最难。”林毅夫说:“这方面我们目前来讲迫切需要的必须集中,必须让很多分散在银行、政府机构的信息让这些信用体系搜集起来处理,然后按照一定补偿和服务的方式提供信息和服务,来克服我们知道在金融上面必然有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东西,当然目前的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的发展给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美国邓百氏集团亚洲区总裁余以恒:

从区域入手建立信用社会
    在中国信用社会的建立,我们有几个建议,一个是要从区域来做,因为中国是非常大的国家,在这方面也不能像美国用160年的历史建立信用社会。他可以用区域间的系统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在技术标准方面,当然要面临国际化,要用国际标准。而且要尽快建立公开法规。最后是企业的培训,和信用的文化建立起来。最后是建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到最后这个是很重要的资源,变成你竞争能力的重要的一份。


银监会监管处处长张晓朴:
信用文化包括三层次

    我们国内谈信用的问题比较多,我们银监会也非常强调信用文化的建设,我个人觉得信用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借债还钱,这个是信用文化基本的内容和基本的要求,当然这个还钱不光指你要还本金,你同时还要按照约定的条款支付银行的利息,第二点就是不同信用评级的企业在贷款和融资的时候要支付不同的风险溢价,这个是很重要的内容,你一个三A级的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和债券市场融资,你的成本应该远远低于三D的企业,就是说这个市场经营结构和各方面的市场主体应该对不同的信用评级的企业给他一个不同的区分和风险溢价。第三点就是违约的客户,或者说违约的债务人应该受到法律的处罚,从经济、法律和道德各个方面都要收到处罚,特别是在市场当中违约的企业是要通过信用的数据库的建设等等,把你的记录保存下来,如果你违约以后,让你今后再融资的时候,你要么融资成本大大提高,要么你在市场上就融不到资。


证监会市场监管办副主任欧阳泽华:
证券市场需要信用

    信用问题是我们证券市场非常迫切的,大家非常清楚,在境外发达的证券市场是有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证券市场是1990年开始起步,到现在是15年,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当中,市场经济体系很不健全的一个转轨阶段建立起来的。实际上我们的信用体系是畸形的,只有国家信用,没有企业信用,没有个人信用。而我们的证券市长是需要三者必备,或者是三个信用体系比较完善,比较兼顾。正是因为信用平台的缺失,在这个先天性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证券市场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情况,比如说上市公司没有道德的约束,恶意圈钱,恶意违反公司治理结构,我们的道德处罚手段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