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九九年开始,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门户网站开始建设,到今天已经步入了第五个年头。有关数据显示,gov的域名注册已经过万。截至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机构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而且很多地方的门户网站以信息港的方式加载了越来越多的便民服务内容。可以说,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比例及网站质量上来看,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我们这样理解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第一阶段是设备采购,网络搭建;第二阶段是信息发布、形象展示;第三阶段是信息交互、网上办公;第四阶段是一站式服务、协同办公;第五阶段是个性化服务、实时更新。但是,由于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城乡、区域间存在发展差距,这在电子政务上也有所体现:从局部来看,经济落后的地方电子政务还停留在建设的初级阶段,而在有的发达地区,已经步入信息交互的阶段,甚至还出现了部分服务的网上实现。
与此同时,百姓生活习惯的改变也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百姓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在信息港性质的政府门户上浏览地方新闻,而逐渐发展成为在政府门户上查找政策法规信息,通过网站实现与政府官员沟通,实现问题信息反馈,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乃至希望在网站上实现从前只有走进“衙门口”排队才能办的业务。也就是说,在百姓看来,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预期,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但是,电子政务建设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政务网站推广不够。电子政务既然要服务于百姓,百姓知道如何访问政务门户是前提。我们知道商业网站往往特别注重对网站的推广工作,因为浏览者是他们的上帝,也是他们的利润来源。同样,对于政府门户来说,他们的客户正是这些纳税的百姓。现在百姓面临的最多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业务信息可以网上获取?什么业务可以通过网站办理而不用亲自去政府部门?负责此种业务的政府网站网址是什么?上述原因恰恰成为电子政务与民众之间的第一道鸿沟。
第二,电子政务服务应该以客户为中心。对政务门户来说,谁是客户?百姓就是客户。对任意一个网站来说,网站的内容都是核心,政府门户也不例外。在政务信息公开的过程当中,产生了大量的文本信息,然而这些信息是无法用几个网站页面实现展示的。例如,国土资源部网站上公布的政策信息就达数十万篇。百姓能否第一时间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成为衡量网站用户体验的重要指标。与商业网站一样,强大的站内搜索将大幅度提升浏览者的体验。同时,经过对百姓搜索信息的统计将有助于政务了解百姓的关注点,借此,政府获得明确的内容升级方向,通过此种方式规划的网站内容,才能够改变多数政府网站栏目一百年不动摇的局面,并且更加符合百姓的预期。
第三,政务协同不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严重封闭,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突出,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很低,这些都是在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归结起来就是电子政务协同程度低,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政府职能部门利用信息的能力差。实际上,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有效组织和整合信息资源要比自己制造信息资源来的有价值的多。政府门户在此类信息采集和整合信息资源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
问题的解决
当前,从电子政务由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再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其实是一个从没有信息,到信息爆炸,再到信息利用困难的过程。这在中国政务建设当中表现为:百姓查找目的信息困难,政府规划网站内容无的放失,政府门户利用信息能力差。
在信息化建设发达的欧美国家,广泛通过采用企业搜索技术来解决上述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在国内,百度企业软件等一些厂商在企业搜索方面涉足较早,产品成熟,类似首都之窗等相当数量的政府门户都已经在通过实施企业搜索来实现门户建设的改善。
我们相信在电子政务的不同建设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但是只要百姓不断提议,政府不断吸取,中国的政务建设一定能够达到“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拉动经济整体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