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效益哪里来? 引深应用是关键
来源:IT168 更新时间:2012-04-14
为了实实在在地、卓有成效地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有关部门在制造业信息化实施中提出了突破三维CAD系统、ERP系统、MES系统、企业集成系统、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控装备等七大关键技术的战略目标。并且确定了“面向企业、特色行业和典型区域,分层次、分阶段开展集成示范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渐提高和完善”的实施原则。自此,制造业信息化成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和重点,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竞争的拉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整体环境的改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已成为我国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最具影响和效能的工作之一。

  应该说:这些年在制造业信息化上国家和企业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九五”、“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工作,科技部投入了大量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形成了包括CAD、CAPP、CAM、PDM、ERP、数控系统等单元技术和管理系统。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又投入了8亿元引导资金,用于支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企业集成化、制造网络系统、数字化装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七大类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产品产业化。

  当前的问题是:如何真正将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效地结合起来,按照总体信息化战略规划,一步一个台阶,让信息化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但是,为什么信息化的效果没有明显的显现出来?为什么相当多的企业顷其所有上马ERP,多数成了神坛上的祭品?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不能不重新审视我们对信息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带动和促进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是不是有所偏颇。

  问题在于:作为有关部门,在对制造业信息化进行层次化推进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每一个层次对工业化的带动和促进的辩证关系的引深推进;

  而作为制造业企业,在落实和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是进行了层次化跟进,没有注意在每一个层次跟进的过程中,进行引深经济效益的开发。并且在这种开发中创造和形成自己的无形资产。因此,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工业化,解放生产力的重大作用和效果没有明显地显现出来。

  以CAD 和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为例,目前,我国在集成化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等软件的应用数量上已超过国外,对行业应用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但是,由于信息化项目立意和实施的起点低,多数没有进行引深应用,更没有注意在引深应用过程中进行带动工业化的过程开发和后续资源开发。因此,相当多的制造业企业只是感觉:信息化尽管使他们放下了图版。但是,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去了老问题,又出了新矛盾。由于许多信息化项目自成体系,单元之间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接口和规范,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流经常出现“阻塞”、“断流”。以致很多企业在资金越投越多、包袱越背越重的恶性循环中,应验了“系统越多、共享越差”的定律。

  其实,制造业信息化应该有明确的主攻方向和进击目标。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杨海成教授指出:我国制造业的产品开发周期平均是一两年,生命周期是10.5年;而发达国家产品开发周期是3至6个月,生命周期只有3年。

这就很明显:缩短制造业的产品开发周期就是加速制造业发展的火车头

  可是,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火车头没有认识和把握,没有出现和形成。

  本来,无论机械、电子、轻工,凡制造业新品研发,从创意到定型,大都要经过图纸设计、开模、制样、验证等众多环节。倘若样件不能满足预期效果,便要返回头来再重新设计、开模、制样、验证一番。

  这种手工劳作不仅速度慢,而且精度差。在这种漫长的新品研发过程中,大量的人力、财力都消耗在制样和验证环节上。因此,开模、制样已经成了制约制造企业产品创新不能提速的主要瓶颈。

  其实,三维CAD信息技术不仅使我们放下了图版。他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已经为数据传递给快速成形(RP)系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我们只要将三维CAD信息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引深应用和快速成形系统整合起来,就可以自动地将三维数字模型离散为二维的截面信息,然后按照用户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成形工艺和材料,或是激光切纸成型,或是选取粉末烧结,或是采取光敏树脂固化,便可准确、快速的将任意复杂形状的制造样件制作出来。

  这一来,通过整合不仅能够实行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能够实现信息化能力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样件制造和验证设计的过程变得快捷通畅了,制造业新品研发周期必然大为缩短。制造业新品研发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某企业,为了抢在新版人民币正式发行之前推出相应的防伪验钞机,某验钞机生产企从概念设计、三维CAD造型、快速原型制造、样件结构验证、设计方案修改直至新型验钞机定型,只用了12天时间,并一举通过了权威机构的认证。就是采用了这种三维CAD造型、快速原型制造的先进技术,从而使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先一步赢得了市场。

  某汽车制造公司为尽快适应城市环保对产品排放的要求,在研发新型电喷发动机期间,同时提供了2种进气管设计方案进行对比试验。需要将不同的进气管样件装在发动机上进行功能对比验证,从中确定最佳方案。由于采用了这种三维CAD造型、快速原型制造、样件结构验证的整合信息化技术。结果使产品研发周期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开模制样费用也由原来的近40万元降低到2万元左右。

  实践证明:CAD设计技术引深向下游与基于RP技术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现代设计开发体系。这种崭新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制摸体系,不仅可以高速度、低成本地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用于验证的塑料或木型样件,可以承担单件或小批量、高强度金属产品样件的快速研制任务,而且创造和形成了自己的无形资产。这必将对制造业产生革命性的意义。

  当前,在制造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一个十分明显的弱项是:只注重有形资产的运营而不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 而未来财富的来源主要是知识,是无形资产。知识运营,就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发知识资源,促使无形资产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整合器”、“粘合剂”和“催化剂”,促使无形资产:

  ·由潜在的生产力要素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由生产力中的非主导要素转变为主导要素;

  ·由企业资产中的潜在增值要素变成显在增值要素。

  从而带来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因此,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信息的资源开发和价值开发上,注意网络信息技术和相关技术的整合和协同应用,注意单项技术和多维技术的引深和协同开发,开发出有形资产以外的深层次价值。

  这种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资源开发和价值开发,具有极大的市场扩展力和冲击力。必将对加快工业化的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徐匡迪曾指出:要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就必须实现从主要依靠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优势向主要依靠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战略转变。

  中国要从低附加值的世界工厂走向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强国,就应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坚持“企业是主体、机制是保证、技术是依托、服务是手段、效益是根本”的原则,打造“中国制造”品牌的知识含量和知识价值。

  CAD引深应用启动了快速制造的火车头,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专家介绍

  王汝林 IT168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天津市赛恩师网络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发表150多篇论文和多部专著,仅去年一年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就达150多万字,其中有17篇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特别是《网络营销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不仅被多所大学选为网络营销教材,而且成为了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教科书。在全国网络经济和营销理论界有较高的声望,深受企业界的欢迎。
 
  近期作品

  ·争鸣:不要把首席信息官的职责低俗化

  ·中国ERP失败率高的多层面原因分析

  ·做人要厚道 用事实拨去“ERP普及化”面纱

  ·“ISO质量文件管理系统”存重大程序性缺失
 
  ·ERP项目不是概念玩家的游戏

  ·不要把“搜索排名”的作用“妖魔化”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