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胜 谢丽佳
摘 要:结合近年来各类型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实际,对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馆藏结构布局和现代化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结构;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G258.9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全国上下,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不仅在资金上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在馆舍的建设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纷纷大兴土木建设新馆。从已建馆舍来看,的确反映了时代特征和全新理念。新馆舍面积大增,馆长们也不再承受“螺丝壳作道场”之苦,读者也不再受“抢座位”之罪,较好地满足了需求。在馆内外环境营造和装修手法上,都显示出豪华大方、宽敞明快、宁静典雅的视觉效果,展现了文化建筑的品位;在功能结构上,都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环境氛围,使读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非常方便、自由和舒适。但这美好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诸如各馆功能定位问题、馆藏结构布局问题、现代化系统问题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把新馆规划好、建设好,根据笔者对全省新馆参观学习的情况来看,新建馆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好图书馆功能定位工作
图书馆功能定位是新馆建设的根本依据,功能定位必须符合各级各类馆的要求,要符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即能够说明新馆建成以后,将要做哪些工作,会达什么样的目的,这是比较重要的。
各公共馆,不管是省市级,还是县(市)级,他们都担负着为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收集和传递各类信息资料,开展社会文化活动,提高民众的素质,以及推动本地区图书馆学术活动等职责,使图书馆成为本地区广大民众了解科技发展动态、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窗口。根据公共馆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定位,新馆建设要符合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充分体现地区特色,应是城市文明与文化的一大景观。特别是新馆选址既要考虑有幽雅清静的环境,但又不能过于偏远,要方便公众来馆。在研究新馆设计方案时,务必要有前瞻性和发展眼光,不要拘泥于过去封闭式管理的模式,不能按现有数据的情况来决策,否则难以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失去建设新馆的意义。当然馆舍规模不宜过大,过大会造成资源的闲置以及加大不必要的运作费用,因此馆舍规模要适度。
再说高校馆,不管是综合性的,还是专科性的,根据教育部[教高(2002)3号]文件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总体要求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就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认真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情报咨询、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等工作。由于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他们平时除了课堂、宿舍以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因此,高校新馆建设一定要有足够的阅览座位和公共自由活动空间。
由此看来,不同类型图书馆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在总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所需的馆藏书刊资料所占面积,馆舍内部结构的分配,即显示实现各功能所需面积的多少,以此为依据决定馆舍的总体构架。
总之,新馆的功能定位应注重“准”和“实”,“准”就是功能定位要准确,符合本馆新建目标、服务宗旨、读者对象的要求;“实”就是功能要实用,要达到方便灵活、管理高效、运行经济的目的。
2 馆舍结构要考虑全面
从目前江苏省新建馆舍来看,总的来说,均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全部实现了“流阅一体化”,基本上做到了“人在书中,书在人旁,取书自由,阅览方便”的管理方式。公共休闲的面积比较宽敞、舒适,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很多图书馆在这一方面的确考虑得比较周到。然而也有一些令人费解、考虑不周的方面,诸如公共休闲区、报告厅占用面积较多,有的甚至于没有预留提存书库,使得有些新馆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即搬进去不长时间就开始进行倒架,剔旧书刊。当然“吐故纳新”是需要的,但如果这种剔旧是在不得已情况下进行的话,那必然使人想到是否是新馆在筹建、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起码说在设计过程中馆藏量的空间考虑是不周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新建馆的单位在设计之前,不仅要考虑馆舍建筑有时代特征和独特风格,而且要考虑图书馆建筑的基本功能,即有容纳馆藏书刊量和满足流阅的足够空间。否则将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出新馆结构不管是“口”字型,还是“U”或“⊥”型,在设计过程中,凡有书刊阅览的每一层面都应留有提存书库,这样可使那些借阅频次不高但又不能剔除的书刊得以保存下来,在提存书库里可以实行密集排架,同时架位可以是七层或八层,以充分利用空间。如过刊阅览室,我们就可以只展示近10年的期刊,至于以前的过刊均可以存于过刊提存库。如果新馆设有多媒体阅览室,我们还可以将那些多媒体资料存于一室,这不仅有利于借阅,还有利于长期保存,原因是这样的结构很便于防尘、防光、防磁,也便于温控、湿控,不会导致那些磁性介质的资料在短期内发生霉变、脆化。总之,从提存书库的垂直看,每一层都可以实现它的特殊功能,也便于图书馆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除了注重提存书库设置外,在各类用房布局方面,还应考虑到:第一,办公区域的设置,最好离开读者流动的主线范围,使读者出入、书刊运送、内部工作三大流线便捷通顺,避免相互干扰;第二,业务用房的布置要符合图书馆工作规范的要求,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科学管理,如采访与编目的用房,应分开又不能相隔太远,这样既利于责任制的落实,也不影响书刊的运送交接;第三,在考虑主要功能时,务必要考虑一些能体现辅助功能的房间,如仓库、接待室、小会议室等。
总之,图书馆各类用房的区分和布置是建筑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到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设计方案时,要给予充分合理的布局,以保证新馆建成后不留遗憾。
3 馆舍建设要贯穿现代化设计理念
新馆建设从外观来看,不仅要典雅、庄重,而且要有现代美的文化特色。在结构上,要彻底屏弃以前“窗口+书库”的图书馆建筑模式,采用统一荷载、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的设计方案,使新馆在布馆过程中以及今后在窗口部门做调整时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内部布局采取大开间方式,实行借阅一体化,既减少传统图书馆各室之间人为的分隔,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了阅读的氛围。
新馆的外部环境要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应有宽阔的广场,设有主题雕塑;配有山石草坪,花坛喷泉;具有景观式特征。室内环境要创造赏心悦目的助读氛围,大厅设计要宽敞、明快,有通透感,进出便利;每一层的公共区域要能够体现休闲性的功能;楼内色彩谐调、风格统一,给人以亲和力。
在现代技术应用方面,当然要考虑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如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多媒体导读系统、视听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均要一次性设计安装到位。同时在所有的阅览和公共区域都要留好留足各种信息接点,为读者上网提供便利,使图书馆能够成为电子化、网络化、多功能化的建筑。
总之,笔者认为在新馆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未定之前就要综合考虑新馆的选址、藏书量的多少、馆舍的划分、各系统的敷设等。只要考虑全面,敢于打破传统图书馆模式的束缚,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分析问题,就一定会使新建图书馆充分展示其功能。
参考文献
[1] 缪建新.县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6):52-53.
[2] 李誉.高校图书馆建筑前期策划的环节及内容[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47-50.
───────────────
第一作者简介:李民胜,男,1957年10月生,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馆员,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童家巷24号,2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