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倒计时逼近 奥运会信息化面临大考
来源:信息周刊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丁娅琳 

  北四环中路267号,北京奥运大厦,灯火通明。大厦的19层,忙碌的身影在机房内不断地进进出出。

  往东5公里,“鸟巢”——第29届北京奥运会(北京2008奥运会)主赛场的旁边,灰黑色的“数字北京大厦”神秘而低调。它一面临街,另一边面对着鸟巢。临街的一面几乎没有窗户,而面向鸟巢的一面,尽管已经深夜,灯火却依旧粲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枢指挥中心——北京奥运技术运行中心(TOC),就位于“数字北京大厦”内。

  几乎是每一天,侯欣逸带领着北京奥组委信息技术部的大小伙子们,穿梭于北京奥运大厦19层和数字北京大厦之间,并常常忙碌到深夜。侯欣逸,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下称奥组委)技术部的副部长。“再过一段时间,技术部的‘小伙子’们可能还要频繁下到遍布北京的各个奥运场馆去调试。”侯欣逸说道。“小伙子”是侯欣逸对信息技术部这帮30来岁的干将们的爱称。

  随着奥运倒计时的逼近,侯欣逸和他的爱将,以及来自奥运会合作伙伴的技术专家们正在面临奥运IT的大考。

  全程保障

  “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涉及众多领域的奥运会,技术部的职责就是与合作伙伴一起做好奥运会的信息和通信系统的全程保障,”侯欣逸轻描淡写地描述信息技术部的职能,但实际上,“全程保障”几个字可谓“一字千钧”。首先,奥组委需要服务庞大的客户群:外部客户,比如媒体、国际奥委会、观众等等;内部客户,包括奥组委本身、以及奥组委的协助合作部门;奥运会的组织涉及领域众多,涉及的行业甚广,而且采用倒计时制,到了规定时间点必须开始,没有任何拖延和商量的余地。

  “为了保证这么庞大的奥运系统在奥运会中应用,其实在主要系统譬如赛事管理系统(GMS)和成绩信息发布系统(IDS)等系统的架构和优化时,是很费考量的。”技术部信息系统处项目主管王海滨介绍道。技术部在评估国外公司提出的信息系统架构时,依靠了专家队伍, 对网络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器、灾备架构等进行了大量优化,节约了大量资金。除了集成实验室、技术运行中心、还有为场地安装前准备设备的计算机工厂,以及主用和备用数据中心——这就是为北京2008奥运会提供关键性信息技术支持的5个重点设施。

  可以这么说,北京2008奥运会的信息系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最为复杂,软硬件设施量更多、技术人员最多的一届,筹备和协调的难度以及挑战可想而知。而上一届奥运会:2004年第28届希腊奥运会,希腊奥组委技术部事实上变成了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希腊最大的IT组织。

  早在2000年初,侯欣逸来到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的技术部——那时候还是奥申委的技术部一共只有3个人,任务是为北京奥申委撰写提交技术文档和报告,以及为奥申委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与联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紧接着,北京奥组委于2001年12月13日正式成立,侯欣逸和申奥时并肩作战的几个伙伴首先进入了奥组委技术部,并由侯欣逸开始负责奥组委技术部的组建和运作。

  从2001年奥组委技术部成立到现在,6年的辛劳,北京奥运会IT系统的战略和搭建早已陆续就位,并且对二十多场“好运北京”测试 赛提供了众多系统的技术服务。而作为赛事核心系统的测试,比如GMS和OVR等系统一年多就已经开始测试,并分别在国外和北京进行——在作为奥运会的全球信息技术合作伙伴和顶级赞助商源讯公司(Atos Origin)的重大赛事与活动部的总部所在地——西班牙巴塞罗那进行测试;于数字北京大厦的集成实验室进行测试;甚至还引入了第三方测试,由国内具有实力的单位承担并取得了明显的测试效果,发现了很多隐患(第三方测试也是北京奥组委在奥运会系统测试中首次“吃螃蟹”)。

  目前,北京奥组委技术部下属8个处——总体处、综合处、信息安全处、频率协调处、成绩系统处、信息系统处、通信处、场馆技术处。人员配备,这8年来,从北京奥申委技术部,已经从开始的3个人发展到了今天的300多人。多数都是国内主流企业的IT骨干和核心人员。“这些小伙子们有激情、有干劲,很多时候都不计自己的得失。”候欣逸显然很欣赏他的手下们。

  模拟热身赛

  根据计划,2008年3月底至4月初,以及6月中旬,奥组委技术部还会组织2次大型的技术练兵模拟奥运会比赛,强度可以直接比拟奥运会现场规模。

  侯欣逸告诉《信息周刊》记者,自今年8月“好运北京”测试赛开始,IT系统就开始大规模地运行。技术运营这个团队里既有来自奥组委技术部,也有来自赞助商和合作伙伴,比如来自源讯公司、联想集团(Lenovo)、欧米茄公司((OMEGA)、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等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我们的原则是‘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团队’(One Task, One Team),混合编队,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形成一个整体协调的运行队伍”候欣逸说道。

  “我们源讯跟北京奥组委合作起来非常的容易,因为北京奥组委投入非常多、非常支持,”源讯公司北京2008年奥运会集成经理丹尼尔·托雷斯(Daniel Torres)评价与北京奥组委合作。托雷斯从2002年开始参与到奥运会的IT建设、集成以及运营,迄今为止,已经服务过盐湖城冬奥会、雅典奥运会、都灵冬奥会,目前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配合北京奥组委筹备北京2008年奥运会。

  到真正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之时,奥组委技术部会带领包括志愿者在内的7,000~8,000技术人员。届时将“兵分两路”:一路、坐镇数字北京大厦技术运行中心(TOC)值班;另一路、分别奔赴大大小小几十个奥运场馆现场工作。

  “包括我们几个在内的几百名人员即将在奥运会的TOC值班,去做总体的各个场馆的支持和指导,以及集中化的监控和管理。”成绩系统处徐睿、信息系统处刘晨虎、王海滨对彼此的任务分工早已烂熟于胸。

  奥运会开赛时,每一个奥运会竞赛场馆都会有一个技术团队在现场工作,主要的职责是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从前期的场馆软、硬件部署到奥运赛事的通讯、IT、视频、音频、成绩等系统的配合运行,包括运行过程中要解决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故障,当然还需要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奥运IT系统的测试仍在不断进行中,系统也在不断优化着,人员的部署在静悄悄地进行着。大考即将来临,奥组委技术部和所有的IT合作伙伴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期待:北京2008奥运会真正来临的那一天,能够自豪地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