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花垣县政府门户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花垣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2010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一五”时期,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在新的五年规划时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花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宏观环境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时期,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扶贫攻坚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的风貌,“十五”计划确立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十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预计到2005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48亿元(现行价),“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6%(按可比价计算),比“九五”高5.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67亿元、8.1亿元、2.7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8.1:36.2:25.7调整到19.8:60.1:20.1,二产业增幅明显。人均GDP达到4962元,比2000年增加2684元。财税总收入3.2亿元,年均增长39%,比“九五”高27.4个百分点。

  2、投资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01年至2005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7亿元,比整个“九五”投资增加 11.35亿元。交通、电力、农田水利、城建、旅游等重点领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花民公路美惹至龙潭段、209国道佳民至望城段公路改造全面竣工,凉毛公路、花龙公路花垣段和319国道凉水井至佳民绕城公路全线拉通,209、 319国道花垣境内改造全面完成。松桃至洞溪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座中型水库及17座病险水库治理、城南城北开发、老街道路改造、边城广场、边城步行街、边城翠翠岛、边城大桥、城关集贸市场、商贸大厦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完成或正在加紧建设中。

  3、工业增长迅猛,农业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十五”期间,以锰锌矿产资源开发为龙头的工业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05年底,工业增加值可达7.5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5.6%,年均增长高达23.6%。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可达 6.5亿元,年均增长22.8%。主要矿产品产量电解锰6.8万吨,电解锌6万吨,硫酸15万吨。“十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加大了农业投入,出台了包括免征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新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预计2005年农业总产值可达4.2亿元,粮食总产量7.09万吨,牲猪饲养量33.03万头,山羊17.14万只,牛7.1万头。农业开发规模逐步扩大。其中林果种植面积15万亩,商品菜5.2万亩,药材1.5万亩,烤烟1.85万亩,桤木21.7万亩。

  4、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五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38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州级12项,县级18项。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实施“两免一补”新举措,功能齐全、设施一流、占地15万平方米的边城高级中学已竣工投入使用。新建了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传染病区和疾控中心大楼,加快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8.2%。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完成了城区综合宽带信息网络工程,农村地面卫星接收点达到2121个,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边城镇已列入州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旅游风景区。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普及。体育运动设施有较大改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预计200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60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亿元。劳动就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低收入人口下降到6.72万人。

  (二)“十一五”面临的宏观环境

  当前,我县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形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其一、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国家在政策导向和产业布局上将加大调整力度,发展重心从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其中最主要的举措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同时,国家现行的扶持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大湘西开发和加快湘西州扶贫攻坚进程诸多措施,都将继续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竞争加剧,对未来我县经济发展走向和结构调整将产生重大影响。其三、周边地区发展对我县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相邻的重庆秀山县、贵州松桃县以及州内吉首、凤凰、保靖等县市,充分发挥交通、旅游、矿产资源和中心城市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周边地区已经呈现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

  (三)自身优势和存在的不利因素

  优势方面:一是矿产资源丰富。我县独特的锰锌矿产在全省、全国知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过去是花垣经济的主导,“十一五”期间仍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是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最大资本。二是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我县山地、耕地、草场及水产养殖水面都相当丰富,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前景十分广阔,为建立生态农业和发展农业支柱产业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三是边区和旅游资源优势。我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边区,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具有发展物流商贸、旅游观光的有利条件。四是“洼地”效应的吸引力。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所激发的活力,我县在周边范围内已形成较强的“洼地”效应。这种“洼地”效应对于拓展发展空间,繁荣市场,吸引外来人才、资金、技术,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交通、电力建设依然滞后,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慢,社会保障程度低,防灾抗灾能力脆弱;农业支柱产业不突出,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效应有限,产业化尚未真正形成,农民增收困难;工业布局分散、污染治理任务艰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将不断产生。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建设和谐美好花垣。以资源为依托,以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把可持续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妥善处理好人口增多、资源减少和环境破坏等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进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开展能源、矿产、水资源和土地的节约工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着力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具有很强的战略前瞻性和全局带动作用。依据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强力推进重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

  3、坚持突出发展重点产业的原则,加快建立地方经济体系。突出发展重点,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要增强发展重点意识,做到一切服从于重点、一切服务于重点。按照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举全县之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重点建设步伐,壮大支柱产业,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经济社会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要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完善低收入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5、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原则,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在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加快建立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广文明用语,倡导文明举止,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提高依法治县水平,弘扬社会正气,不断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向前发展,共同塑造“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花垣文明新形象。

  三、奋斗目标

  建立更具活力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综合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城镇人口比重有较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成为湖南省经济强县。具体目标:

  ——经济总量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达到23亿元以上,人均GDP8000元(约合1000美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 55: 30。财税总收入年均增长17%,2010年达到7亿元,其中地方收入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五年累计投资达到50亿元。

  ——工业发展目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达到12亿元以上,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出口创汇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8000万美元。力争1-2家企业实现挂牌上市。

  ——农业发展目标。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2010年达到3.45亿元。人均旱涝保收面积达到0.6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万吨左右,经济作物、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种养加营销大户达到100户以上,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

  ——第三产业发展目标。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以上,2010年达到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2010年达到8亿元。建成2-3家大型流通企业,完成3-5个农村市场体系网点建设。旅游收入2010年达到1亿元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等级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0公里,50%的通村公路和90%的县乡公路实现硬化。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到8万KW,供电能力达到20亿KWh。城镇化率达到45%,县城总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人均拥有绿地面积5平方米。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48%,农村居民生活能源薪柴替代率达到65%,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4%,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达标率70%,工业“三废”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0%。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1%,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全面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中心完小三年级以上全部实现寄宿制,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达到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基本完成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实现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和70%行政村建有卫生室。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8.8万人以内。完成广播电视“寨寨通”工程,县城实现数字化电视,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达到95%。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城镇从业人员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基本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全县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

  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一)加快公路网络建设

  “十一五”期间,建成吉茶高速公路,实现花垣公路建设的重大突破。同时积极做好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开工兴建。在实现“村村通”目标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加快完善公路网络建设,加大路面扩宽和硬化的改造力度,全面提升境内公路等级,提高安全性能和运输效率,形成覆盖全县、连接周边、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县域公路网络。完成花民公路二期工程即龙潭—民乐公路的水泥硬化工程,实施麻栗场—雅酉、团结—龙潭—雅桥、麻栗场—吉卫、团结—和平、吉卫—大龙公路改造,拉通董马库—排碧、边城—和平、边城—民乐、麻栗场—长乐、民乐—排吾公路。

  (二)建立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体系

  坚持“发电与引电相结合”的方针,加快境内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和引电工程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需要。推进电力市场体制改革,全面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程度,实现电力资源最佳配置。电源建设方面,重点争取竹篙滩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同时新建南太水库、贵炭、白岩山、董尾等小型电站及红卫水轮泵电站扩建。引电和电网建设方面,争取建设50万伏输变电站工程,完成秀山—花垣、桑植—花垣两条220KV输电线路及变电站工程。实施城网改造,全面完成农网改造扫尾工程,新建城北110KV变电站、民乐110KV变电站、边城35KV变电站,扩建龙潭35KV变电站。

  (三)加速实现信息网络现代化

  完善全县通信网络,抓紧完成本地宽带接入网改造,形成高速宽带、多媒体、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平台,为社会提供多功能、快节奏的信息网络服务。扩大市话程控交换机容量,加快3G移动网络建设,提高程控电话通村率和移动电话、家用电脑普及率。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工业企业信息化改造和服务信息化建设。实施电子政务及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工程,逐步建立现代办公信息网络。到2010年,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农村入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0%。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在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前提下,根据县城总体规划,配套完善详细规划编制。逐步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由建设型向管理、生态型转化,实现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目标。按照“拓宽东西、开发南北”的总体构想,做好县城环线道路及小区的规划和改造工作。完成边城广场、边城森林公园、城区“三横四纵”一级主干道网、凉水井二级客运站、停车场、涧水溪大桥、城南居住小区、城北异地脱贫居住小区建设。完成城北新区凉烽路、花烽路硬化工程,并全面实施新区各项建设。继续抓好城区道路改造,加强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扩大供水能力,搞好城区绿化和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抓好边城、龙潭、民乐、团结、吉卫、雅酉、麻栗场等七个建制镇的建设。抓好城乡集贸市场、大型专业物资交流中心和仓储货场建设,使花垣成为湘、黔、渝边区物资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加快城镇社区建设,引导农民适当向小城镇转移,鼓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增加城镇就业容量,增强城镇经济辐射功能。严格执行城市规划,规范管理城区建筑物、广告、标示牌等,确保市容市貌干净整洁。加大城市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管理。

  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一)突出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工业化进程

  树立全新工业发展理念,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早日实现中级工业化向工业化强县的转变。大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壮大优势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抓好微细球型铝粉、钼酸铵和电解二氧化锰、高纯电解锰、电子级高纯四氧化三锰、锰酸锂、纳米氧化锌、锌镁合金等锰锌下游矿产品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组织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园,切实抓好工业治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坚持改制与改造相结合,推动专业化组合和集约化生产,通过企业间的兼并联合,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支持振兴、东锰、三立、太丰、汇银等骨干企业发展,扩大规模,形成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效应,同时争取县内重点锰企业包装上市。加快建立地方工业经济体系,重点抓好冶金化工、建材、医药、食品、轻工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力争到2010年,开发吨价值在5万元以上、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锰锌下游产品5-6个。建材方面,重点加大对县水泥厂改造,完成30万吨熟料粉磨水泥生产线建设,开发新型、高标准建筑材料。医药、轻工、食品方面,抓好烟草、红车轴草、青蒿、生姜、龙须草、红薯的深加工利用,扩大民族工艺品生产规模,开发具有山区特色的名、优、特、土等农畜深加工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二)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产业化质的飞跃

  一是在稳定提高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扩大优质产品规模,提高粮食生产效益。重点抓好现有病险水库的整治和小排吾、兄弟河、红卫及上型水库渠系网络的配套延伸,兴建南太、太阳山、如腊三座小型水库,搞好水毁工程修复,提高水利设施利用率。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抓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抓紧国土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加快低产田土改造,推行节水农业措施。加快农机化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程度。扩大套种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按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市场新要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到2010年,全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规模达到:林果20万亩、商品菜8万亩、药材15万亩、烟叶5万亩,造纸原料(龙须草、桤木)50万亩。三是突出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草食牧业,搞好天然草场保护与改良,加快开发人工草场。发展种草养畜,推广舍饲圈养,加强疫情测报和免疫注射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到2010年,力争全县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20万头、3万头、14万只、60万羽,水产品4000吨。四是加快大户发展,以发展种养加大户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五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抓好湘源生化、合力纸业、正新薯业、天隆酱菜等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加快建成富硒系列农产品、粮油深加工生产线,同时抓好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支柱产业发展格局。六是依托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产品、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建立联合协作关系,重点发展高新农业技术产品和订单农业,提高我县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

  (三)突出打造边城旅游品牌,实施旅游产业带动战略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经营”发展模式和“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旅游产业建设,努力把花垣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和旅游强县,使旅游观光尽快成为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强势产业。围绕厚重历史文化、浓郁民族风情和奇异山水风光三大旅游资源优势,加快中国边城历史文化名城、古苗河苗族风情、“双龙”自然风光和排碧寒武纪地质公园等四大特色旅游区建设。着力打造“张家界—凤凰—边城”大湘西旅游“金三角”,尽快把边城建成国家标准等级风景区。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和网上信息传播优势,举办民族文化节会活动,大力宣传和推介花垣旅游景区景点,提高花垣旅游的知名度。加快民族织锦、民族服饰和民族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开发,弘扬民族民间饮食文化,完善旅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旅游商品的品牌化、系列化。

  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进一步抓好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工作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基本目标,深入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普及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知识,建立新型生育文化。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对农村独生子女户、两女结扎户子女继续实行减(免)费入学,择优安排就业。对模范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扶持救助政策上给予优先照顾。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村为主”,加强对特殊人群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计划生育管理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搞好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确保育龄妇女享有生殖保健服务。全县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95%以上。

  (二)切实做好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工作

  严格执行保护耕地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基本农田规划和保护工作,严禁个人违法占地建房。在城市建设及其它建设过程中,必须本着“节约第一”的原则,尽可能少占用耕地,并做到占补平衡。科学制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优化矿产资源配置。从长远发展出发,对矿产资源开采布局合理安排,并适度控制开采规模和加工能力。加强矿山安全监督,积极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维护正常的矿山生产秩序。在开采加工过程中,制止乱采滥挖,杜绝采富弃贫,提高回采率。改进工艺流程,搞好二次回收加工利用,减少矿产资源浪费,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积极开发高端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系列开发格局,提高矿产品加工的综合效益。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要提出本行业、本企业“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具体指标和措施。到2010年,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左右。

  (三)加强人居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

  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做到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齐抓共管,标本兼治。抓好以锰锌加工业 “三废”为重点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做到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污染。重点治理兄弟河、花垣河的污染,使“两河”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划功能的要求。县城规划区内不再新建有污染的工业项目,目前处于城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要逐步迁出城外。现有工业企业要限期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期限内达不到要求的应停产整顿。加快工业企业连片布局,改变目前点多线长的分散状况,抓好城东、民乐、团结三个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逐步实现工业污染集中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保护。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严禁新建污染性质的加工项目,已建的要坚决关闭或搬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三同时”管理,提高污染防治工程和设施的运行效率。加强城市噪音、空气污染治理,整治燃煤锅炉。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尽快兴建城市垃圾处理场和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生态县”建设,抓好植树造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全面落实“村为主”造林绿化管抚工作,加快环城绿化工程建设。严禁乱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程度。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推广沼气、燃煤、液化气等新型生活能源,减少薪柴消耗,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能源薪柴替代率。

  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一)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快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推广与运用。以建立“西部新材料基地”为目标,积极开展锰锌系列下游产品的研发,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推行节能、环保型工艺流程,加快工业产品升级更新换代。在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上,围绕我县农村支柱产业建设,大力实施优质种苗工程,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抓好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工作,提高农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和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以边城高级中学建设管理为新起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救助力度,力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早日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三)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

  充分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抓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繁荣文艺创作,加快文化产业化发展。抓紧规划建设县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边城大剧院等文化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好乡镇中心文化站。扶持发展专业文艺团体,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全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整顿文化、娱乐和音像市场,加大“扫黄打非”力度,规范网吧经营。

  (四)抓好公共卫生事业

  加强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以防治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为重点,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做好免费治疗结核病工作,增强突发医疗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及贫困孕产妇救助制度,搞好城镇合作医疗试点。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确保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卫生防疫工作,加大农产品监管力度,推行农产品安全准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销的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搞好经常性的公共餐饮服务业卫生检查。抓好药品“两网”工程建设,规范医药市场秩序。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重视体育设施建设,抓好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规划,配套建设好新建小区、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加快县体育场配套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锻炼身体的良好场所。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改善中小学体育活动条件,提高少年儿童的健康水平。进一步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全面提升体育竞争能力。

  (六)加快广播电视设施建设

  完成县乡广播电视联网,实现城区广播电视数字化,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规划建设影视制作转播中心,实现广播电视现代化管理。加强农村地面卫星接收站建设和管理,加快实现“寨寨通”目标,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

  (七)加快发展档案事业

  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加快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抓紧做好县综合档案馆的规划建设工作,实现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八)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多形式、多途径自谋职业。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者劳动技能。建立和完善人才交流中心,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开辟社区服务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障制度,认真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将个体、私营企业纳入社保范围。全面落实“两个确保”,抓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动态管理、分类施保的前提下,做到应保尽保。同时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城乡救济救助工作,建立特困人口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抓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就业、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残疾人更多照顾和扶持。加快乡镇敬老院设施建设,确保新增五保老人享有社会养老待遇。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养老服务业发展,改善儿童福利条件,尽早建成县社会福利院项目。加大殡葬制度改革,加快公墓山建设。

  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一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工商企业体制创新步伐。继续抓好民营化和股份制改造,通过改革改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管理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前提下,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以及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以促进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组建专业协会,扶持大户生产经营,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抓好农村行政区划和税费改革的配套完善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放宽民间投资领域,支持民营资本向城乡经营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后农村小水电、山塘水库、排灌设施和人饮工程,要逐步采取承包、拍卖、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实行民营管理,改变政府包办水利局面,提高水利设施的管理效率和工程效益。融资方面,支持县内骨干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上市,拓宽筹资渠道,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全面实行招标投标管理。凡投资达到规定额度以上的单项工程、单项物资采购合同及勘察、设计、监理服务,都要实行招标投标办法,增加透明度,实现公平公正竞争。

  (二)优化环境,扩大开放,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所形成的投资吸引力,在着力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以吸引更多外地客商和投资者落户花垣。一是继续实行优惠的政策措施,从户籍、征地、工商税务、银行信贷、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给予关照和提供便利条件。二是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审批、“一票制”收费制度,减少投资成本。三是搞好项目储备,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着重做好农业产业化、电力、交通、矿产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城市建设、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充实完善项目库建设。四是落实招商责任,创新招商方式。实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部门和“一把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建立职业招商队伍,多渠道、多形式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参与省内外招商洽谈会和网上发布信息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和影响力。五是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社会环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惩处敲诈勒索行为,打击各种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投资经营者的正当权益。

  (三)明确责任,真抓实干,推进农村扶贫工作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全面落实农村扶贫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建整扶贫整村推进工作的领导。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建整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和领导班子,继续实行县直包村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和副科级以上在职领导干部帮困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包村单位扶贫开展情况,务求取得实效。二是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村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落到实处。三是搞好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选准1-2个支柱产业项目,大力组织实施和规模开发。加紧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通信扶贫工程,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切实做好小康村示范推广工作,积极开展开发式扶贫,做到扶贫与扶智、脱贫与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文化水平,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实用技术,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四)加强引导,强化措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狠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快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民学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妇女、共青团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县城”、“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劳动、矿山、交通和消防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兴建降雨监测系统,实施地灾区移民搬迁工程。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犯罪行为,搞好群防群治,保一方平安。加大禁毒、禁赌力度,净化社会风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坚持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建立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级干部要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不甘人后的精神,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学习市场经济知识、WTO规则和计算机操作运用技能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干部知识结构的新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和决策能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提高办事透明度。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行政审批项目。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办事环节,减少应酬活动,减少会议,减少文件,提高办事效率。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禁公款高消费活动,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

  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05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