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促进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从而为实现该镇由电子大镇向电子强镇的跃升打下坚实基础。现根据省信息产业厅有关文件精神及我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并结合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 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一) 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秦栏镇位于我市最东部,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5.4万人。该镇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镇、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安徽省农民小康住宅示范村等称号。2004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5 亿元,财政收入5600多万元,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900万元。
秦栏镇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领域,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著。目前,秦栏镇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及与之相关配套的企业有5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的企业66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46家,突破1亿元的企业2家;拥有4家企业集团;有3家企业进全省私企200强,2家企业进入全省私企出口创汇50强。2004年全镇电子信息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工业增加值4.6亿元,利税2.3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元,分别占全镇工业经济的83.2%、87.2%、92.4%、95%;完成固定资本投资额1.1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7.5%。
(二)建立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产业优势
秦栏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产业优势:
1、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近几年来秦栏镇电子生产企业不断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加大了对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了各项企业规章制度,促进了秦栏电子企业由家庭做坊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迈进。同时,秦栏电子生产企业还不断加大技改投入,从日本、台湾等地购买了大量的先进生产、检测设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据统计,仅2004年技改资金就达5000多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0%。目前,秦栏镇已拥有高速平绕设备30多台(套),真空灌封设备10多台(套),并有33家企业通过了ISO 9000认证,11家企业已通过美国UL和欧洲CE认证。
2、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秦栏镇电子信息产品在国内、国际上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遍布南美、欧洲、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主要产品有遥控器、高压包、聚焦电位器、通讯线缆等10多个品种,其中高压包和遥控器的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70%以上,日产量分别高达35万只和40万只,其市场份额目前已处于同行业首位,占国内外维修市场的60%以上,并已开始与国内长虹、海信、熊猫、创维等著名电视厂家配套。
3、产业集群配套已经形成。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围绕回扫变压器和遥控器初步建立了专业化分工的合作配套生产体系,每一个企业都根据产业链的要求,专业生产符合自身特点的产品,形成了相互配套、相互链接、互为上下游的分工合作模式。目前,该镇高压包和遥控器95%的原材料及配套产品都可以就地可以采购,涉及塑料成型、模具开发、印刷包装、橡胶化工、线缆制造和金属制造等多个领域,带动了环氧树脂、印制电路板、电容、电阻、偏转线圈、高压线等生产企业的发展。据统计,秦栏镇直接从事高压包和遥控器组装生产的企业有150多家,而为这两个产品进行加工配套的厂家已达400多家。
4、持续创新基础初步具备。秦栏镇电子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比较强,并针对自身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与东南大学、合肥工大、山东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30多所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并由这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研发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兴业、华宇、天星、天富等企业还联合高校在上海、无锡、南京等大中城市兴办研究所,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先后开发生产了多功能遥控器、可视门铃、微型变压器、微型电视等新产品。目前,秦栏镇电子企业在大中城市共建立了7家园外研究所,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00多人,注册商标达200多件,专利28项。
5、行业管理体系日臻完善。秦栏电子骨干企业在政府的引导和倡议下于2004年9月成立了秦栏电子商会。商会自建立以来成果显著,不仅在企业和政府间架设了沟通的桥梁,还有效遏制了企业间恶性竞争现象,并初步实现了市场、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还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市场价格。目前,秦栏电子商会已发展会员110多家,基本囊括了秦栏镇所有骨干企业。
(三)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秦栏电子信息产业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1、产品结构优势不突出。秦栏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视机配套产品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上,在电视机整机、专用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存在空白,且产品同质化程度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较多。
2、行业中缺乏综合实力超群的品牌骨干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3、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多数企业资本运作的能力较低,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不足,企业还未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4、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既熟悉技术又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二、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基础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秦栏镇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位于苏皖两省三市交界处,紧靠宁镇扬,近邻苏锡常,东距历史名城扬州30公里,南距六朝古朝南京100公里,是我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
2、基础设施完善。镇内交通便捷,312省道滁扬公里贯穿境内,水路由秦栏河经高邮湖直通长江,境内公路总长86公里,连接到周边大中城市及其他乡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力供应充足,拥有35KV变电所1套,变压器184座。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建有2个自来水厂,日供水可达9500吨,能充分满足全全镇生产生活需要。邮电通讯业务发展迅猛,建有电信端局1座,电话装机容量9000门,并建成了光纤传输网络,是全省首家拥有信息高速公路--宽带网工程的乡镇。
3、创业平台优越。为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扩张能力,秦栏镇先后规划建设了2片工业园。第一工业园于2001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500亩,入驻企业34家,列入基础设施配套资金5800万元。在成功建设好第一工业园区的基础上,2003年秦栏镇又根据规划启动建设了第二工业园区,该园区被省政府引入“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一期启动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元,目前已完成了“六通一平”,申请入驻企业达60家,并有34家企业开工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
4、信息化应用水平高。目前,秦栏镇已有120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近80家企业在网上开展电子商务,36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局域网,ERP系统已在6家企业内实施。同时,镇政府针对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链长的特点,积极筹建秦栏镇电子企业公共应用信息服务平台(ASP系统),目前,该平台已完成系统软件开发工作,即将投入使用。
5、配套服务体系健全。目前,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园内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机构健全,物流运输业发达,拥有商业银行2家,医疗卫生机构2所,法律咨询、财务管理等中介服务机构还在产业园内设立办事机构,并积极的为企业开展相关服务工作。天长市省级创业服务中心作为产业园的园外综合服务机构,除为产业园内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企业孵化、企业家培养等服务外,还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形象设计等软功能服务。产业园还与我市国家重点职业培训学校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培训员工近千名。
三、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思想
秦栏镇信息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加快秦栏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为重点,以现已形成的产业配套体系、装备能力为基础,通过加强产、学、研、金融相结合,加大技改投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推动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升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跳越式发展,从而将秦栏镇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成为有较大产业规模、较好产业方向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集群。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与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二)秦栏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发展目标
根据秦栏镇具体情况,到2007年,电子信息产业园将达到如下目标:
1、提升经济总量。到2007年,产业园将实现总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亿元,利税3.2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总投入5亿元以上。
2、培育一批骨干企业。通过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强的龙头企业。到2007年,产业园内将拥有5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千万元以上企业30家。
3、树立秦栏品牌。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到2007年,秦栏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新产品的综合性能90%以上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5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并占领国内一线整机配套市场的30%以上份额,把秦栏镇打造成全国电子元器件集聚基地,使秦栏镇初步成为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业名镇。
4、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到2007年,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当年销售收入3%以上,其中重点骨干企业达5%以上;产业园内骨干企业都建立起具有较强科技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有1家以上企业建立省级以上的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研究中心;造就一支与产业园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数量占产业园从业人员数的20 %以上,达6000人以上。
四、秦栏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发展重点
秦栏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发展重点是:
(一)、巩固主导产品,拉长产业链。重点发展回扫变压器、遥控器的衍生产品。
1、回扫变压器。重点发展双聚焦回扫变压器、多层回扫变压器、无环回扫变压器、高压电源压电变压器等高清晰电视和高频显示器用电子变压器;大力发展汽车用电火线圈、开关变压器、行推动变压器等产品。
2、遥控器。重点发展多功能遥控器、微型遥控器;整合技术资源,大力发展具有远距离、高负载等特点的遥控系统。
(二)、围绕电子信息应用类产品,研究、开发与之相配套的新产品、新技术。重点发展新型片式元器件、厚膜电路、电子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及封装技术、通信电缆等产品。
1、新型片式元器件。重点发展片式电感器、片式中高压多层陶瓷电容、片式电阻等产品。
2、厚膜电路。重点发展为通信、电视、计算机、车用电火电路等产品配套的厚膜电路。
3、电子材料。重点发展作为厚膜电路、陶瓷电容、陶瓷基板原材料的电子浆料、具有低损耗、高频、高磁导率、小型化、片式化特点的软磁铁氧体材料、低损耗覆箔板、复合基板覆箔板、金属基覆箔板、高性能电子绝缘板等产品。
4、集成电路设计及封装。重点研究、开发专用芯片的系统设计技术、中度封装技术。
5、通信数据传输电缆。重点开发具有大容量、高传输频率特点的通信数据电缆。
(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一批对地方经济有带动作用的高科技项目。当前将大力扶持秦栏镇电子企业公共应用信息服务平台(ASP系统)、压电陶瓷变压器新型电源、96%Al2O3陶瓷基板、智能家居遥控系统、数字通信用实芯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六类缆)、年产50万只Ku波段高频头、遥控器用专用芯片、超薄液晶显示器用变压器、多层线路板、中度封装等项目。
1、秦栏镇电子企业公共应用信息服务平台(ASP系统)的应用与推广。本项目是立足于秦楠镇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行业集中度高、产业链长,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利用网络,通过服务外包模式为当地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服务内容包括产品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网上办公等。该服务平台采取会员制的运行机制,会员企业只需要交纳少量费用,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利用该平台及平台上的应用软件,来实现与其他企业的业务和商务活动。项目承担单位为秦栏镇镇政府、秦栏电子商会,项目总投资100万。项目推广实施后将每年吸收会员20多家,进一步提高当地信息化水平。
2、年产300万只压电陶瓷变压器新型电源。该产品是利用压电陶瓷变压器作为主要元器件的新型电源,可广泛应用于大屏幕液晶、显示器、等离子电视、电脑、数码相机等领域,可降低电源系统功耗,极大地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并降低30 %的金属材料,具有小型化、集成化的优点,产品技术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国内唯一可与进口品牌相媲美的产品。项目承担单位为天长市富华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6200万元,设计规模为年产300万只,项目建设期为2005年—2007年,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3000万元。
3、年产15万㎡96 %Al2O3陶瓷基板。本项目是根据目前国内96 %Al2O3陶瓷基板的产量和品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现状而实施的,产品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片式电阻、片式电感、电阻网络、高压聚焦电位器、微电位器、致冷器件等领域,具有性能稳定、耐高温、成本低等优点。项目承担单位为天长市东华电子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达5000万元,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15万m2,项目建设期为2005—2007年。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500万元,利税2500万元。
4、年产80万套智能家居遥控系统。该系统由主控器、分控器和传感装置组成,可自动控制不少于100个家用电器,同时,该系统在传感装置的作用下,还有报警防盗、确保家庭安全的功效。该系统综合性能居国内领先水平。项目承担单位为安徽兴业科工贸集团。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设计生产规模为100万套,项目建设期为2005年—2007年。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800万元,利税2500万元。
5、数字通信用实芯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六类缆)。该产品具有较高传输频率,达250MHz,能满足智能化的消防系统、安全系统、数据宽带网、多媒体等领域的高速传输需要。同时解决了高频下由于电磁场的作用引起串音、衰减等性能急剧下降的顽症。产品技术性能达国内先进水平,项目承担单位为安徽天星光纤通信传输设备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2005—2007年,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5200万元,利税1800万元。
6、年产50万只Ku波段高频头。该产品主要用于卫星电视信号地面接收系统,是卫星电视接收的核心部分,其关键技术——低噪声放大器、带滤波器、DR振荡器、混频器和中放等均由公司自主研制。产品技术性能在同行业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外市场年需求量在200万只左右。项目承担单位为安徽省天长市新光电子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9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2005年—2007年,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润920万元。
7、遥控器用专用芯片(华宇)
8、超薄液晶显示器用变压器(英发)
9、多层线路板(东华)
10、中度封装
五、秦栏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的保障措施与支撑条件
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协调机构。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天长市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领导组”,市科技局、经贸委、发改委、乡企局、财政局和秦栏镇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组负责产业园的领导协调工作,随时掌握产业园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产业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加强秦栏电子商会的各项职能,促进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实现在一定条件下资源、市场、信息共享,逐步形成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2、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政策透明度,充分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完善产业园的政策体系,对产业园内经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从认定之日起,5年内其所得税超过15%部分,经财政、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采取先征收后返还方式,按50 %返还企业,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从认定之日起,3年内所缴增值税的25 %(本市分享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后,采取先征收后返还方式,由市财政返还给企业。整顿技术市场秩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积极加强产业园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及参加国内外各种经济合作交流会、展览会之机,对外积极推介秦栏电子信息产业园,不断提高产业园在全国的知名度。
3、加强横向联合,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依托重点优势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的企业集团,促进生产要素向企业集团集中,并引导相关企业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组建技术研发联盟,共同建设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提高行业技术水平提高,增强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和国内外一线整机的配套率,同时引导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向整机贴牌生产、自主品牌生产的方向发展。
4、建立电子信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基金资金来源: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万元的电子信息产业专项资金;市科技部门每年从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切块20%;产业园内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每年减免所得中提取30%;从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融资等。该基金采用公司制和市场化运作管理,以投资、参股、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用于支持秦栏镇电子信息产业园的高新技术成果开发和转化。
5、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以及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力图寻求对外发展的机会,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着力营造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的人才环境,尽可能地解决引进人才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成果入股,对企业管理者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通过奖励企业股权、期权等,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三是加快人才培养。选择一批年轻、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到各类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接受培训。建立完善人才网络,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把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为高校的培训、实习基地,同时加快我市国家重点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并根据产业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充实教育内容,提高产业园职工素质。
6、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到产业园从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金融、财务、法律、报关等方面的服务;培育和发展一批从事无形资金评估、工程评估、技术作价评估、经济预测、行业统计调查等工作的咨询公司。同时,完善省级创业服务中心的服务手段,把创业中心建设为集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检测、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7、积极实施外向战略。强化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努力完善国内外销售网络,并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内外整机生产企业、跨国公司及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提高本地配套率和本地采购率。大力引进外资企业的研究中心,争取更多的先进成果尤其是核心技术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园,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利用人才资源、市场资源优势,积极与外资企业开展各种形式合作,加快本土企业成长。定期组织有关企业参加专业性博览会,促进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