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
来源:许昌市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序言
   
    “十五”期间,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魏都区、许昌县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管委会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务实求真、廉洁高效、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排除重重困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许昌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的实验区、招商引资的洼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现代工业新城区。——开发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十五”期间,开发区累计新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使全部开发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0.55亿元,建成项目101个,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800万元,完成项目投资19.57亿元。——基础、公用设施更加完善。2001年以来,开发区相继修建了瑞祥路西段、延安路南段、屯里路、阳光大道西段、开元路中段、屯田路西段、朝阳路、紫阳路、清泥河路等,道路全长9.9公里,面积318282万平方米,完成了与之相配套的排水、排污、供水、供电、供热、通讯管网,实现了“七通一平”,满足了项目建设的需要。中原外国语学校、瑞祥新村、瑞东花园的建成,满足了区内职工子女就学和职工居住的需要。华中国际大酒店、秀水丽景酒店及高档住宅群等已开工建设,也将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服务功能。——用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合理。“十五”期间,开发区新征用地4239.28亩,其中工业用地3896.7亩,占91.9%。特别是2002年以来,实行了土地储备制度,共征用土地3716.3亩,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等地的“瓶颈”问题。用地管理更加合理,没有发生土地荒芜现象。——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十五”期间,开发区新批项目174个,计划总投资56.5亿元,其中建成投产(使用)项目103个,累计完成投资23.5亿元,在建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31.7亿元,已完成投资8.2亿元。许继高科技电气城(一期)项目、许昌烟草机械公司高速卷接机组生产项目、许继电梯公司电梯生产项目、阳光集团公司通讯光电缆生产项目、阳光港电超高压交联电缆项目、许继电能仪表公司电子式电能表及燃汽表项目、科力新材料公司年产1.5万吨超白纳米碳酸钙项目(一期)、龙正美发饰品发制品异地扩建项目、惠新制药改造项目等一大批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为开发区今后的经济发展屯足了后劲。——经济运行健康有序,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10.9亿元,年均增长29.3%;实现利税11.84亿元,年均增长52.33%;出口创汇24268万美元,年均增长30.5%。其中,预计2005年可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利税4.2亿元,同比增长35.5%,出口创汇6988万美元,同比增长8.85%。目前,共有8家企业年产值超亿元。到目前为止,有10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许继变压器公司浇注式干式变压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阳光电缆公司通讯光电缆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龙正公司连续多年名列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前茅,许继变压器公司在2003年全国同行业排名中名列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到2004年,开发区共有非公企业53家,占全区企业数的94%,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21.9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8%。在全市开展的“小康杯”竞赛活动中,,共有3家企业获得“诚信贡献杯”金杯奖、3家企业获得铜杯奖。——财政收入迅速提高,“十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完成各种税收4.58亿元,年均增长27%;实现财政收入2.38亿元,年均增长30%,其中预计2005年完成税收1.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实现财政收入7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67%。——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十五”期间,开发区共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的34.5%,16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先进技术企业,烟机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004年以来,科力公司超白纳米碳酸钙高新技术产业化、许继电梯公司高速电梯产业化项目等10个项目,分别被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共获得620万元的资金支持;元化生物公司生产基因诱变生物制备高纯度亚麻酸项目已由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申报1000万元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投资2900万元建成了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在孵企业10个,已有5家企业毕业。2005年度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率已达34.69%。——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十五”期间,开发区共完成招商引资6.92亿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个,直接利用外资2545.5万美元,目前开发区已有外商投资企业18家,直接利用外资4028.4万美元,外商分布香港、台湾、菲律宾、美国、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泰国、印度、阿联酋迪拜等国家和地区。——支柱产业更加凸显。“十五”期间,开发区产业发展宽范,涉及领域有机电、电力装备、机械加工、电子信息、印刷包装、发制品加工及配套、纺织、医药、食品饲料、生物制品、新材料等,目前已形成了以机电装备、发制品、烟草配套、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新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占总产值的89.9%。——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开发区紧密配合我市实施碧水蓝天工程。2001年开发区拆除了所有工业用锅炉,加大了排污企业的污水治理力度。通过停产整顿、通报批评等措施对发制品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整治,所有发制品企业均有污水处理设施,并且运行正常、达标排放,目前正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污水处理将进一步规范;严格按照“三同时”原则进行项目管理,“三同时”率达100%;实行雨污分流,所有单位雨水污水实现分流排放。——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十五”期间,开发区管委会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本着“廉洁、高效、多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内设机构,调整成立了招商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局、社会事业局、城市管理局、管委会办公室和创业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经济技术投资公司,外派机构在原有的工商分局、公安分局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地税分局、国税局、国土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分局。目前,开发区各项管理、服务职能基本到位,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的需要。不断进行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教育,制定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项目跟踪制”“责任追纠制”等管理制度,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在“三讲”教育、权力观大讨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中,按照要求,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扎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三城”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管委会按照创“三城”的要求和开发区的实际,完成了阳光大道、延安南段、开元路、屯里路等新修道路的绿化、亮化工程,对工农路南段、瑞祥路等实施了绿化改造,新建了清泥河橡胶坝、开发区生态园、运粮湖公园、世纪帆雕塑和清泥河百亩景观林带等,建立了近400亩的绿化苗木培育基地,有9家企业单位、2个居民小区分别被授予“园林式”庭院(居住区)”称号,管委会已通过国家级“园林式”庭院验收,正在进行最终评审,全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36%、38%和8.6平方米;建设了高标准的集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和公共厕所,完善了各项环卫设施;组织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公共区域全天候卫生保洁和城管、治安一体化管理,构建起长效的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机制,所有单位和“五小门店”卫生全部率先达到国家卫生城标准。2003年、2004年开发区管委会先后荣获全市“创三城工作先进单位”、“突出贡献单位”称号。——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有10家企业成立了治安室,在区内主要路口和重点路段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成立了治安巡逻大队,坚持24小时巡逻。“十五”期间,开发区没有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破案率达30%;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形势良好,建立了管委会和企业两级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网络,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达70%;计划生育形势良好,计划生育达100%。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招商引资难度越来越大,土地征用更加困难,新财制的实施使财政收入占税收的比重减少,后续资金不足影响企业发展等。这些困难和问题还有待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加以解决和克服。2006年—2010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也是实现我市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更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开发区实际,经过充分论证和民主讨论,我们编制了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对开发区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指导开发区“十一五”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快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抓住我国实施“中原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续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促进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节发展战略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配合国家文明城、国家生态示范城、国家环保示范市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落实“中原崛起”战略和“东引西进”战略,继续坚持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吸引外资为主,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巩固和发展支柱产业,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继续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展“质量兴区、名牌兴业”活动,加强企业管理和服务,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利用各种方式开展融资工作;——优化软环境建设,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继续实行“首问负责制”、“项目跟踪制”、“责任追究制”,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机关;——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第三节发展目标
   
    一、新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按照城市建设要求,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累计完成招商引资2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0个;三、加快项目引进和项目建设,新建项目250个,累计完成项目投资80亿元;四、到2010年,科、工、贸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其中科技收入达到1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34%,贸易收入达到20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年均增长32.3%,出口创汇达2亿美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35%;五、巩固烟草配套产业、发制品产业,大力发展机电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信息产业,实现6大支柱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率达40%以上;七、深入开展“质量兴区,名牌兴业”活动,十一五期间,力争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2个、省名牌产品5-7个;八、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生活区内住宅、商业、学校建设,逐步完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建设;九、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环保达标率达100%,达到市政府2005年——2010年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十、以“四城联创”为契机,完成生态广场400亩连片景观带建设和新修道路、新建单位一次性省级绿化达标任务,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2%、46%和12平方米,率先完成国家卫生城、文明城、生态示范城和环保模范市的创建目标;十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覆盖率逐步达到100%;十二、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消防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计划生育率达100%,不发生各类重特大事故。
   
    第四节发展重点
   
    一、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北起许由西路北侧400米,西至西外环路,东起工农南路西侧,南起南外环路北侧及规划的生活区域北部,面积约8平方公里,在此区域内,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八通一平”。1、修建清泥河许由路大桥,清泥河延安路大桥,清泥河瑞祥路大桥;2、完成清泥河西5平方公里内的许由路、屯田东路、开元路、朝阳路、延安路等道路建设,道路总长11.2公里,面积45.7万平方米,铺设相应的供水、排水、排污管网,总长33.6公里,架设10KV供电线路,新增供电能力2万KVA,铺设供热管网,新增供热能力150t/h,完成天燃气管网铺设,同时完成固定电话线路铺设。3、适时搞好开发区西部河南农贸产品交易中心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农副产品批发等的特色商贸区。4、完成华中国际大酒店、秀水丽景酒店、秀水丽景商业街及劳伦斯花园高档住宅建设,适时启动生活区北侧商住群的开发、建设,逐步完善医院、商业、书店、学校、金融等生活服务设施。5、完成开发区生态园和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开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6、根据区内居民发展情况,适时建设义务中小学。二、分区规划编制按照许昌市总体城市规划的要求,做好2006年—2020年开发区分区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分区功能。分区规划要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和民主性,并经过充分讨论和严格审批。三、土地管理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和资金供应,重点做好重点发展区域土地征用及储备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严格控制土地出让规模,确保投资强度和建筑系数,及时调整、回收闲置土地,杜绝土地荒芜。四、招商引资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实施“中原崛起”战略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东引西进”战略,创新招商模式,广招商,招大商。要坚持“立足本市、着眼沿海、面向海外”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招商项目,培育项目载体,理清招商思路,突出招商重点。五、项目引进在项目引进中,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杜绝高耗能、高污染、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建设。六、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和培育6大支柱产业:(一)、机电装备产业:以许继高科技电气城为依托,重点扶持发展机电装备产业,把建设“许昌中国高科技电气城”做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点;明确电气城功能定位,逐步完善电气城配套功能,适时建设“电气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电气产品培训服务中心”、“电气产品检测中心”、“电气产品研发中心”,在加快许继电气城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吸引国内外同行业入驻电气城,逐步形成辐射周边300公里的集机电装备产品科研开发、生产制造、科技信息、培训服务等功能齐备的机电装备产业基地。力争到2010年在开发区形成以许继电气城为主体,科、工、贸收入达到80亿元的华中地区最大的机电装备产业基地。(二)、烟草配套产业:根据我市已形成的集烟草种植、烟叶加工、卷烟包装、烟草机械等较为完善的烟草产业优势和我省卷烟行业的改革思路,“十一五”期间,开发区着力完善烟草配套产业和烟草相关产业。加大对已有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许昌烟机公司科研楼项目、永昌印务技改扩建项目等的建设速度,支持京昌包装的技术改造、许昌烟机公司二期项目建设,使其进一步做大做强;重点引进烟叶综合利用项目、丝素加工项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产业聚集度,力争到2010年烟草配套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三)、发制品产业:根据市政府建设发制品生产基地和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在不新增发制品企业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现有发制品企业的生产潜力,促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能力;根据国际市场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基础上,帮助企业逐步扩大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逐步创立自己的品牌,使其不断做大做强,力争到“十一五”末,培育出2至3家在国际市场上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同时要加强发制品配套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发制品辅助剂、化纤发纤维、发制品包装装簧、发制品加工装备等项目建设,拉大产业链条,形成较为完善的发制品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发制品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出口能力达到1.2亿美元。(四)、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紧紧依靠许昌元化生物科技公司、上海益寿金许昌药业公司、河南惠新制药公司的技术优势,积极扶持企业迅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加强与发展、科技、财政等部门的沟通,主动向金融部门介绍企业发展前景,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加快元化生物的灵芝破壁孢子油、大蒜素等深加工项目的进展速度,力争早日形成早日建设,发挥效益;及时了解和掌握惠新制药、益寿金公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争取早日形成生产规模;帮助惠新制药新产品的选型和开发,使之逐步发挥规模效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引进现代医药和现代生物工程项目入区建设,到2010年使开发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五)、新材料产业:一是“十一五”期间,积极帮助科力公司完成高白纳米碳酸钙项目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各种纳米碳酸钙专用产品的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专业化、高档次、大批量的生产布局;二是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协助银星纳米公司拓展金属纳米材料应用领域,开拓市场空间,形成规模化、连续化生产能力;三是加快莹雪科技公司高温激光晶体项目的建设步伐,争取早日投产,发挥效益;四是加快宇宝科技公司新产品的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确立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方向,逐步形成生产能力;五是加强许绝电工新型绝缘材料的科技投入和开发力度,帮助企业寻求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六是继续做好新型材料项目的引进,力争“十一五”末,在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有所突破,基本形成新材料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末新材料产业达到年产值15亿元的生产能力。(六)、现代信息产业。紧紧抓住国家(许昌)电力电子产业园建设这一有利时机,重点依托18家骨干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和产业园的政策优势,努力为产业园提供完善的科技开发和工业化运行平台,积极开展机电一体化、软件开发、自动化控制、通讯信息等领域项目引进,争取到“十一五”末,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
   
    第五节具体措施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开发区作为许昌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工业区,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和困难并存,我们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我市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促进开发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十一五”期间,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十一五”目标的实现。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土地管理,确保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开发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土地管理是开发区发展的保证。我们要根据开发区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强土地征用工作。1、搞好开发区分区规划。搞好开发区分区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开发区健康发展的保证。1是做好开发区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在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区长远发展目标和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坚持“近期和长远相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总体要求和局部需要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力争2006年底以前完成2006年---2020年开发区分区规划编制工作。2是要加强规划的制度建设。要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加强规划的管理,分区规划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和更改,若确实需更改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经过科学论证和审批。3是要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规划实施是编制规划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对违反规划要求行为,坚决给予制止和严肃处理。2、做好扩区工作。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和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成立之时由于对开发区未来发展估计不足和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的控制区域已经用完,并且影响了开发区今后的发展。同时国家近年来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即将结束,对保留的开发区将出台新的促进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时机,积极主动地做好扩区的准备工作,要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随时掌握政策信息,按照扩区的要求,即时编制申报资料,邀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实地考察,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争取早日完成扩区工作。3、搞好土地储备、强化土地管理。土地问题一直是影响开发区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根据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区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筹措资金,提前做好土地储备工作;要加强项目用地的合理配置,根据产业发展、企业实力、发展后劲等因素,按照“即留有余地、又避免浪费”的原则,安排用地;要加强土地的集约化管理,及时调整土地计划,按照《土地法》的有关规定对长期占而不建、建而不用的,要坚决给予无偿收回,并给予适当处罚;积极推广标准化厂房建设,严禁利用优惠政策炒作土地现象。4、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济建设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开发区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要根据分区规划和实际需要,坚持“合理规划、超前设计、提前建设、确保需要”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成片开发等多种形式,吸引外来资金,进行共同开发。要积极加强与水、电、汽、通讯等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推进配套工程建设,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5、完善配套功能,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要根据开发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适时建设住宅、商业、学校、医院、酒店、体育休闲、公厕、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加快生态园建设,确保“十一五”期间完成生活区的开发,使之基本形成开发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休闲和生活中心。二、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强力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要继续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优化环境为先导,以优惠政策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保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1、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成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招商引资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压力。我们要端正发展理念,提高引资认识,不断引导大家切实树立“你赚钱、我发展”的双赢意识、“你投资、我服务”的市场意识、“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战略意识和“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努力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上”真正做到客商“进得来、留得住、有钱赚、能发展”。2、结合实际,制定灵活和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在工作中,要及时掌握国家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及时把握外商投资趋向,按照“你投资、我发展”的原则,适时修改、完善开发区优惠政策、奖励政策等。3、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创新招商模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要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投资洽谈会,广泛接触各方面客商,沟通信息,加强交流,特别是借助沿海地区部分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开展招商活动。要积极与国外财团、行业商会建立密切联系,通过中介组织开展招商活动。对有投资项目和投资意向的客商,要主动邀请他们到开发区参观考察,不断坚定他们在许昌投资的信心。4、培育招商载体,坚持以商招商。企业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体,也是招商引资有效载体。要通过为区内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不断赢得企业的信任,通过他们广泛的业务联系,引荐投资商。要适时掌握现有企业发展信息,确定投资项目,帮助区内企业开展招商活动。5、构建多种招商平台,努力推进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明确专人负责开发区网站的维护和更新,积极宣传、推荐招商项目。要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联系,主动提供宣传素材,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开发区的知名度。三、加快项目建设,努力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添足后劲。项目建设直接关系到开发区发展的后劲,也是开发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更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早日见效。1、减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国家、省、市明令取消的审批项目坚决取消,对不符合开发区实际的审批项目,给予取消或合并。2、继续实行“首问负责制”。第一个接待人就是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帮助办理各种审批手续和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3、继续实行“项目跟踪制”。要不断完善“项目跟踪制”,每个建设项目要指定一名部门负责人,负责该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全面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小事立即办、大事不隔日”,对敷衍推委的要坚决给予查处。要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督促企业合理安排工期,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发挥效益。4、继续实行“零费区”。取消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需要开发区收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乱立明目,进行变相收费,不得吃、拿、卡、要。四、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大力扶持企业快速发展。发展经济是建设开发区的根本目的,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把扶持企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促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努力使开发区成为许昌新型工业聚集区。1、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开发区良好的发展态势无不得益于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我们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根本要求,努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要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即时了解和掌握市场的变化动态和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坚持“企业无小事”,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责任,件件落实。2、坚决杜绝“四乱”现象。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要不断完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服务职能,继续落实好开发区相对封闭的管理体制。区外任何部门或个人进入开发区的一切行政行为必须经市政府批准,未经批准,所有单位不得随意接待;区内各部门对企业的检查、罚款、收费等,必须经管委会主管领导同意。3、充分发挥地方产业优势,不断培育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是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已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开发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我们要充分利用许昌资源、产业、能源、人力、区位、交通等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双优先”发展战略和建设“一城二园三基地”的目标,加快开发区支柱产业发展。要以许继电气城为依托,以我市电力装备产业的优势,加强开发区机电装备产业的发展,不断拉大产业链条,完善配套功能,逐步在开发区形成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检测认证、服务培训为一体的机电装备产业。要以许昌烟机公司、许昌永昌印务公司为龙头,抓住我市完善的烟草产业优势,紧紧围绕烟草作文章,积极引进卷烟辅助材料、包装、废旧烟叶再利用等项目,筑固和发展烟草配套产业。要加快龙正美饰发品等项目建设,加强现有发制品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不断使其做大做强,围绕发制品加工,做好人造纤维、生产助剂、加工机械等项目建设和引进,不断拉大产业链条,完善配套功能。“十一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发制品企业。要以元化生物、惠新制药为龙头,充分利用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发展现代生物产业,加强与有关部门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帮助企业引进发展资金,使现有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要紧随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帮助科力公司、银星纳米公司积极拓展纳米材料新的应用领域;加快莹雪人工晶体项目建设,使其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积极引进包括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有机复合材料等项目,进一步培育新材料产业。以我市国家电力电子信息产业园为载体,以打造“数字许昌”为契机,以阳光光电电缆公司为龙头,积极引进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自动控制、软件开发等项目,大力发展以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为主的机电一体化生产技术,以此带动现代信息产业发展。4、继续开展“学许继”活动,努力推动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许继集团公司是我国工业企业管理的一面旗帜。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开展“学许继”活动,旨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们要深刻领会许继经验的内涵,抓住“学许继”的实质,要根据自身实际,在“三项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力争在“人事、劳动、分配”上有新突破;要不断推进企业“机制、技术、管理”改革和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各企业要紧紧围绕技术、资金、成本、质量、营销、人才等多个环节,不断改革和加强企业管理;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逐步改变传统式、家族式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上升到一个新水平。5、大力开展“质量兴区、名牌兴业”活动,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质量兴区、名牌兴业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对已列入我市争创名牌产品、优质产品计划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没有列入计划的企业要制定争创规划,创造条件;要加快质量法制、质量诚信建设步伐,大力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强化质量体系认证;要抓好质量监督工作,杜绝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消灭无标准生产,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帮助其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3C认证、制造许可证);强化计量技术基础,努力提高机电装备、发制品、烟草配套、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信息等支柱行业的产品实物质量水平,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到2010年,培育省级以上名牌、优质、免检产品累计达到15个以上。6、大力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各部门要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和开发区企业发展的实际,积极帮助管理好、技术高、竞争力强、人才优势明显的企业,开展好各项工作,使其迅速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有条件的发制品企业要积极掌握国际市场的市场变化规律,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积极开展企业上市工作。有关企业要认真做好企业上市规划,确定上市目标,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五、以“小康怀”竞赛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自2003年我市开展“小康怀”竞赛活动以来,“小康怀”竞赛对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也已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搞好“小康怀”竞赛活动,各部门要按照“小康怀”竞赛的要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职能,改善服务手段,不断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各企业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管理上上水平,质量上上档次,技术上争一流,效益上创新高;要诚信纳税,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六、以科技为先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长久、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以引进吸收先进技术为手段,大力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1、以环境为基础,以政策为后盾,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科技兴区”战略,在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投资政策的基础上,把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消耗低、市场潜力大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把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时抓住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引进吸收新的生产技术、工艺技术和装备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2、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不断引领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各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科技投入,及时掌握国际、国内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随时把握市场发展动向,积极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搞好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科技进步的政策,加强与科技部门的联系,积极申报科技项目,争取获得政府科技资金支持。要注重自身科技开发体系的建立,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不断完善科研条件。要加强企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采取技术入股、期权股份、转让股权等形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数字许昌”的新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在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发挥计算机作用。各企业要以许昌烟机公司为示范,积极推广CAD、CAM、CAT等计算机集成技术,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4、加强新技术引进,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人力优势、信息优势,采取各种方式与之合作,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1、提高认识,健全体系,确保开发区健康发展。市政府已经确立了《开发区2005年---2010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我们要牢固树立环境意识,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健全两级监管体系。要创造条件,早做准备,力争到2008年以前完成全区ISO14000的认证工作,使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健康发展。2、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加强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严格筛选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较重,治理投入大的项目要一律禁止进区,开发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发制品生产项目。要坚决落实“三同时”原则,对新建、扩建、重大技改项目要坚决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要与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三同时”执行率要达到100%。要根据开发区的分区规划和开发区产业结构特点,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根据产业和行业特点,确定项目摆布。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开发区企业特点,充分利用上游企业的生产废料和废弃物开展重复利用和再利用。3、深化污染防治,确保达标排放。要密切配合环保部门,不断深化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排污企业特别是发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凡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一律给予停产整顿和治理;实行雨污分流,所有单位排放的污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加强辖区内排烟设施特别是职工食堂炉灶的监管工作,有排烟设施的企业要积极加装除尘设施,使用低硫无烟煤。积极推广应用天燃气,降低烟尘排放。要加强噪声污染的防治力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装备,降低噪声污染。进一步做好清洁生产的宣传、推广工作。八、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快速增长。要加强税源管理,创新服务理念,主动为企业提供税收政策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日常监控与检查,防止企业账外经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坚决杜绝偷税漏税行为,对恶意偷逃税收行为,要严厉打击,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快速增长,要加强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时掌握企业纳税情况。要积极宣传、落实国家、省、市和开发区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在保证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开发区经济良性发展。九、以“四城同创”为契机,努力构筑开发区生态建设新格局。1、以打造“生态许昌”为契机,继续推进和大力实施国家卫生城、文明城、生态示范城和环保模范市创建工程,进一步挖掘开发区文化内涵,规划建设具有较高园林艺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神相融的开发区特色景观,突出抓好开发区的绿地、广场、道路、河道的“靓装”、“精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绿地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公共绿地服务半径及公共绿地的环境容量达到国家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为开发区入驻企业和居民群众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居住环境。2、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外部环境。继续推进开发区市容市貌治理工程,拆除违章建筑,抓好“五小门店”、户外广告、标牌清理以及集贸市场的各项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停车场和集贸市场的配套建设,切实解决占道停车和占道经营问题;加快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花香鸟鸣的新城区。十、加强机构建设,努力打造服务型机关。1、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加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政治理论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艰苦创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水平高”的干部队伍。2、强化机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十一五”期间,要继续强化机构建设,要根据开发区发展实际和工作需要,即时调整、成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断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需要。3、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职务犯罪。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积极倡导廉洁自律、艰苦朴素、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搞好权力观教育,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杜绝职务犯罪。十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开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一直是治安防范的难点。为此,我们要继续坚持“开发区案件无大小”的方针,加强治安防范力度;要坚持24小时巡逻值班制度,特别是加强夜间巡逻的频次,加强电视监控系统的管理,专人职守,快速出警,减少犯罪分子的可趁之机;要加强重点企业治安室的管理,定期对企业自身治安防范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提高企业自我防范能力;要加强刑事案件的侦破力度和治安案件的处罚力度,切实打击破坏社会治安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打击工地、征地、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无理取闹行为,确保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搞好社会保障宣传,力争使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大力推进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加强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杜绝使用童工。3、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的监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五要素”,杜绝“三合一”、设备带病作业现象;不断完善各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和特别情况要即时启动应急预案。要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食品卫生、道路交通等的日常监督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开发区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诚信许昌”和“人文许昌”活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大力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努力塑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蓝图已经绘就,希望就在眼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拼博、开拓进取,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健康稳定、环境优美靓丽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区,为实现我市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