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1月23日电 水稻、水果、甘蔗等农业生产遇到病虫害时,农民上网点击农业网站,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农产品卖不掉,农民用数码相机把产品拍成照片在网上介绍宣传,卖难迎来曙光……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农民到村里的信息服务站上网查生产管理技术和指导资料,用于发展经济,销售农产品成为新农村时尚。
“我们村在网上创建的商务信息栏就像一个‘黄金宝地’。”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水鸣镇大光村管家才谈到网上农业信息时说。2006年,他们通过电脑网络发布香蕉成熟信息后,福建省厦门市一家农贸公司很快发来联系邮件,一次就签下订单收购香蕉100吨,成交金额达12万元。灌阳县灌阳镇大仁村米珠山屯村民张阶众,他通过电视点播学习熟练掌握了雪梨栽培管理和花芽嫁接技术,提高了果品质量,引来了外地老板,打开了销售渠道,2007年,仅雪梨一项收入就达18000多元。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电话语音、手机短信、电视节目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对农民的发家富致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2003年非典期间广西开通广西名特优农产品网上流通平台,2005年投资100万元建成开通连接14个地级市和田东县的视频会议系统,2006年开通“12316三农热线”。近五年,广西已经投入3000多万元建立了自治区、地(市)、县、乡镇四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互联网、电话语音、手机短信、电视节目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相结合的信息服务体系,同时组成了一支有6000多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广西农业信息网负责人介绍说,广西农业信息网每年发布信息5万多条,每日更新信息200-300条。目前共展示各类农产品2600多个,累计促成农产品交易697.4万吨,成交金额183.26亿元,举办了27次广西名特优农产品节,日均访问量超过1万人次。2006年,广西农产品贸易网网上展销促成农产品交易132万多吨,成交金额34.28亿元。
“信息是比黄金更贵重的宝贝。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抓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比任何手段要好得多,是最有效、最有希望的,要把它作为农村致富的突破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说。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的农业信息服务建设工程,建成了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农产品贸易网、自动化办公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14个市级、100多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600多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以及由6000多人组成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让许多像管家才这样的村民搭上了农业信息的“致富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