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电子政务提升上海行政效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一个低保户需要带5~19种证明,15天才能走完申办程序;一个房地产建设项目有38个审批环节,需要提交422份材料,盖122枚图章;注册一个企业需要几十个部门的审批—— 这是几年以前上海办“政事”的真实情景。

  最近两年来,上海以信息化为支撑,合理配置和整合行政、社会资源,实行网格内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协同的电子政务后,这一切都成为过去。

  昨日,全国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现场会议在上海召开。上海作为地方代表,交流了在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电子政务促进上海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存在着‘纵向应用充分,横向协同不足’的问题。比如说注册一个企业,到工商局办理完执照,对于工商局而言,它完成了自己的职能。但是对于业主来说,还必须向其他部门申办,其实登记的是差不多的信息。这就造成市民多头跑,重复报,造成基层重复采集、重复输入,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难以支撑属地化管理。”上海市信息委副主任乔志刚介绍。

  从前年开始,上海提出“资源共享、工作协同”为核心的网格化管理理念。一是推进信息共享,着眼于解决政府信息分散、不一致、重复采集、重复输入等问题,建立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信息资源库体系,支撑社区属地化管理和服务,形成存量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和增量信息“一口采集、多方使用”的机制。二是促进业务协同,着眼于解决市民多头跑、部门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管理漏洞的问题,选择市民关注的跨部门事项,通过流程优化和系统整合,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形成“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处理”的行政处理模式。

  “根据上述要求,上海市在自然人、法人和城市建设三个领域分别在黄浦、松江和徐汇三个区试点。经过两年的建设,三个区的试点都取得很好的成效。”乔志刚介绍。

  在黄浦区,以低保业务为例,救助对象只带3~9种证明,在3天内就可以走完申办程序。“这样既堵塞了管理漏洞,也体现了社会公正。”乔志刚说。

  松江区已经建成了全区统一的区级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已含全区约13万户企业的135项信息,涵盖企业的基础信息、行政许可信息以及后续监管信息,分别由工商、公安、质检、经委、商委等23个部门提供并负责维护,实现了各部门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设立时间从原来的30天甚至几个月减少到了10天以内。

  “试点区在三个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改善了政府管理信息多元、分散、不一致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切实方便市民,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上海市副市长杨雄说,当前上海正在研究编制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将继续把电子政务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并根据实际发展需求,把工作重心逐渐从建设网络、数据库、单一业务系统,转到推动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跨部门业务协同上来,构建可亲、可信、可靠的电子政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