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是否是物流行业发展的突破口?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华南物流行业六大巨头集聚一堂,争论却空前激烈,矛盾的焦点聚集在一点:信息化建设是否是目前物流行业新一轮发展的惟一突破口?

挑起发言的是唐友三——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CIO。他在宝供的经历和贡献从正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宝供只是参加讨论中惟一的一家民营企业,也是其中资产和规模最小的物流企业。然而,他的发言却让人不可忽视。从1994年的“作坊式”小公司,到今天年货运量达250万吨,产值3亿多元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宝供步步为“赢”的发展已经开始让几大巨头感到了无形的危机。

但这份危机从何而来?

在与记者的长谈中,唐友三和宝供物流总裁刘武揭开了宝供高速发展与信息化的渊源。

1996年夏天,刘武急得像只没头的苍蝇,四处寻访能帮他解决“信息瓶颈”的高人。

当时宝供正是业务量高速发展的时候,全国已有近30万平米的仓库。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

由于每天的发运量增大,刘武每天都得和营运部的人花很多功夫去了解这些货物的运行情况,货物是不是发了?能不能在保证时间内到达?破损率是不是在控制范围之内,签收情况怎么样?每天为此忙得焦头烂额的刘武,心里隐隐感到不安。

果然,一个月后,宝供最大的客户宝洁集团连续多次向宝供投诉,批评他们不能准确及时提供信息,进而指出了到货时间不准、破坏率上升的问题。刘武一看宝洁详细的数字化收货记录,开始感到事态的严重。

刘武参观了正在珠海举办的国际航展,却意外地发现“航展网站”,突然受到启发,一套模式开始在脑海里划出轮廓:各分公司通过网站每天发布货运信息,客户可以看到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而公司可监控各个储运环节(如货物发出的时间,是哪趟火车,何时到货,有无破损,是否已经签收等)。

带着兴奋和激动,刘武四下探访,找到了正从事“航展网站”开发的唐友三。

当时唐友三59岁,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开发珠海航展网站是他研究生涯中的最后一个项目。但他依然做得非常认真。

唐友三:“我都要退休了,你还找我干吗?”

刘武:“宝供也能成就你新的事业。”

刘武的一句话就打动了他。刘武知道,唐友三是个激情人物,习惯于脑后扎着一个马尾辫,走路的时侯喜欢把手半插在西裤兜里,腰板挺得直直的。现在宝供的员工都习惯用“酷”来形容他。


1997年4月,唐友三正式加盟宝供。

请来唐友三后,刘武才发现要做的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当时的宝供还小,要建立信息系统,却要投入一笔不小的数目,刘武感觉难以承受。

他原本希望唐友三能在公司原有的“内部网络”上进行改造,但此时的唐友三却一再强调,要建信息系统就一定要有高起点,紧盯国际潮流。

对信息技术缺乏了解的刘武感到唐友三讲的这些高科技跟自己做的储运企业离得太远了,对建立信息网络的事情也开始一度搁浅。

1997年,又是一个夏天,宝供最大的客户宝洁出于引入竞争的考虑,终于结束了与宝供铁路总代理合同。虽然宝洁仍然把宝供当作主要运货商,但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分散业务引入竞争。

刘武开始感到震惊,也猛然醒悟,如果再抱着小富即安的思想,还依靠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竞争活力,这样下去,宝供迟早会被淘汰出局,这次痛苦的思索,使刘武把建立先进的企业信息系统提上了议事日程。

唐友三早就在做他的规划,精打细算后,先花10万元完成硬件部分,整个系统核心软件的开发则交给快步公司,要求其一个月出测试版,两个月试运行。可是当快步公司派人到宝供了解业务流程以便编写相应软件时,才感到掉入了储运行业的汪洋大海,光是系统分析就花了整整两周,加上修改,正式运行已经是半年之后了。可是信息系统的运行在公司却有了抵触情绪,因为以前公司内的业务人员根本不会使用。

这时候,刘武几乎没有犹豫,在公司开起了培训班,他自己也不懂,就带头学带头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进入信息系统。

 

在刘武的带动下,宝供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提高很快,业务人员在应用中也开始提出了新的建议,越来越高的应用水平甚至让业务人员挑出了系统的许多毛病,“查一个数据需要的程序太多,能不能简化数据查询?”

这个要求引起了刘武和唐友三的注意,于是宝供信息系统建设开始进入第二个关键阶段——报表自动生成系统。

也许当时没有人能料到,宝供腾飞的真正转折点却是由此开始。

由于可以将原来在异地终端上的数据转化为本地查询的表格,在内部全面完成运输信息系统推广的基础上,宝供通过将运输查询功能授权开放给客户,实现了运作信息与客户共享。

自动报表系统很快成为宝供市场推广的重点方向,这个新的“卖点”,为宝供吸引了许多新的客户,飞利浦是最典型的一个。一向与精益求精著称的飞利浦,自身信息建设已经很是完备,但与储运公司合作时,却发挥不上。飞利浦常常要求合作公司一周传真一次,一月报告一次,但仅仅是连这些简单的要求也不能实现,因此,自己的库存量有多少,进了多少货,出了多少货,飞利浦全然不知。

1998年11月,宝供在上海组织了一次物流研讨会,重点介绍了这套系统,在场的飞利浦物流部门负责人当场就向宝供表达了合作意向。

两个月后,刘武到苏州与飞利浦谈判时只用了三天就拿下了一个长期的大单。现在飞利浦把业务交给宝供,当天就可以知道前一天所有的库存情况了。

2001年,宝供与飞利浦实现了EDI电子数据对接。原来飞利浦物流部要面对宝供十几个仓库,现在飞利浦物流部直接在自己系统里查看最新的订单运作结果,运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回想起1995年宝供潜在的危机,刘武现在都还心有余悸,经历了痛苦的嬗变,宝供走到今天,刘武非常庆幸当初唐友三的加盟,他不止一次的感慨:“唐教授带来的信息革命是宝供的福分”,正因为唐友三的推动,刘武才有了一场思想的革命,让他认识到信息系统的建设,成为宝供物流发展的精髓。

信息系统为宝供带来了一个新的营运模式,由于摆脱了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通过数据库网络、网络传递等计算机辅助手段实现对数据的核对和整理,宝供的营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以前货物从广州到北京需要15天,现在只要10天,在时间的可靠性方面,原来铁路能达到90%就不错了,而现在在95%以上,公路甚至可以达到99%以上。而这些主要操作全部由分公司完成,总公司业务部只负责监控,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

刘武曾静下心来分析宝供的优势,“宝供钱少、人少、规模小,但我们凭什么优势取胜?”说到底,除了客户服务,就是可以让思路变为现实的一套信息化系统。

今天的宝供,避开了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把优势集中在客户服务和减少流通环节上。把整个物流过程产业化,做成了一套规范,成为一个“联盟的、网络的、集成的、供应链一体化的、信息驱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虽然从现在的资产和业务规模来看,目前的宝供暂时还不能与一些大企业比肩,但从管理的观念和超前的信息化意识上,宝供已经俨然走在了许多大企业的前面。

麦肯锡评价宝供为中国领先的物流公司,而摩根斯坦利评估宝供为中国最具价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在最近美智公司在中国物流行业的认知度调查中,宝供以40%的认知度雄踞中国物流企业之首。对于这家从“鸭子”到“天鹅”角色转变的物流公司来说,信息化就是制胜的最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