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
在1月29日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全面总结回顾了2007年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的工作。他说,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为目标,统筹安排,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并获得了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是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始于2005年6月,经过两年半的努力,相关工作取得重大成果,预计将在今年内适当时间颁布实施。战略实施工作将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交易三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深入推进。宏观层面主要着力于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中观层面主要着力于推动区域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与实施;微观层面主要着力于推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全民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
2007年,地方、行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知识产权战略工作专门领导机构。上海、山东、贵州、广东、辽宁、江苏、湖南、广西、云南、陕西、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武汉、深圳等市相继开展了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其中,上海、山东、贵州、广东4省市的战略已经颁布实施且上海市还通过出台《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年度推进计划》(2007),在政府层面向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23个成员单位下达了52项任务,推动战略实施工作全面展开。国家烟草、医药、信息产业等行业研究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铁路行业正在酝酿开展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工作。全国不少企事业单位已经或正在启动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工作。
二是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07年,全国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开拓创新,取得可喜突破。
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加强了宏观政策引导和具体指导工作,促进了各地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发展。首先,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评定工作,先后确定了成都、武汉、宜昌、济南、长春等城市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新确定了武汉、杨凌、长春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建立了73家企业专利交流工作站,并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专利交流服务活动。第二,实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联合财政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了《关于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的工作方案》和《2007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有效地推进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第三,积极实施区域知识产权促进工程。根据国家中部地区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举措,出台并实施区域知识产权促进工程,进一步加强区域知识产权工作促进力度。第四,进一步开展与地方政府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共建工作。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与湖南省、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知识产权合作共建协议,积极探索有效推动地方知识产权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第五,切实加强同有关部委的沟通与合作。第六,圆满完成了第十届中国专利奖及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
各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不拘一格、开拓创新,创造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新经验。如:北京市深化实施首都知识产权“百千对接工程”,成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深圳市政府率先出台《深圳市知识产权指标体系》,制定了评价地方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的22项量化指标,并推出《深圳市2007年度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及24条具体措施;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共同签订了《京津沪渝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协议》,加强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等等。
在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下,各地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断加强,省、市、县3级管理网络日益完善,管理思路不断扩展,管理能力大步提升。
三是完善激励政策,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的措施。如:陕西省积极实施“双提升工程”计划;河南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专利申请数量和申请质量的协调提升,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发明创造的活力。
专利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进一步提升。2007年12月24日,我国受理专利申请总量突破400万件,距突破第三个100万件仅1年6个月,每100万件受理时间呈现出明显缩短的趋势。在第四个100万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比重继续增加,达到了60.8%,增幅明显高于国外,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质量不断提高。
企业正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意识及能力显著增强。我国专利申请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3种专利类型以及申请人类型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职务申请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70%,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9.1%,PCT申请量大幅攀升,达5401件,同比增长38.1%。以上表明我国专利制度在激励发明创造、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意识及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健全执法体系,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成绩显著。2007年,知识产权局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全面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狠抓工作机制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工作全面加强。各地贯彻《指导意见》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责任机制、奖励机制、协作机制、交流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的提升。
各地知识产权局切实加强了执法的主动性与针对性,主动联合当地公安部门,针对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打击专利诈骗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不断取得成果。“3?15”、“4?26”期间,各地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执法专项活动,以中心城市、沿边沿海地区为重点地区,以食品、医药、农资及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领域,从流通、生产、进出口等环节入手,加大集中检查、公开办案的力度。各地结合实际,发挥行政执法的优势,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例如:广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研究制定了建立奥林匹克案件快速反应工作机制方案和加强对奥林匹克专利商品和专利广告监管的工作方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的调研、制定工作,开展了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和纲要的起草工作;黑龙江、贵州、辽宁、济南、郑州等省市纷纷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
2007年全年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986件,受理其他专利纠纷案件27件,查处假冒他人专利案件32件,查处冒充专利案件681件,出动执法人员1.8217万人次,检查商业场所5095次,检查商品153.8748万件,向其他部门移交案件32件,接受其他部门移交案件16件,与其他部门协作执法285次,跨地区协作执法233次。
五是强化促进机制,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各地从营造环境入手,以推进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发展专利市场为目标,积极探索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的长效机制。
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建设顺利推进。目前,19个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已全面挂牌运行,初步为专利技术供需各方,尤其是非职务发明人、中小企业及中小资本投资人搭建了一个诚信、低成本的常设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周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市场的创新发展。
专利技术产业化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专利产业化工程试点工作有序推进,试点基地建设成效显现,全国专利运用与产业化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各地不断加强专利运用与产业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辽宁、四川、陕西、山西、杭州、广州等地设立了专利转化配套资金;上海、江苏等地制定了专利新产品认定、推荐的相应办法;深圳市在专利运用与产业化方面提出了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指标;天津、内蒙古等地开展了知识产权产业化促进服务中心认证建设试点工作。
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各地日益重视对专利信息的利用,强化专利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专利信息检索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各类专题信息中心和专利数据库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建立。
知识产权运用的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专利质押融资贷款工作大力推进,各地知识产权产业化投融资促进工作蓬勃开展,知识产权运用的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各类大型展会、对接会成功举办,为知识产权的运用搭建了平台;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知识产权运用创造了条件;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促进工程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运用的瓶颈环节——评估环节正在打通,知识产权运用的条件进一步成熟。
六是深化制度建设,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完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修改工作稳步推进,地方知识产权规划顺利实施。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对《知识产权事业“十一五”规划》进行修改,并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讨论稿)进行了衔接,现正再次征求意见。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并颁布的专利工作、知识产权人才和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取得良好开局。各地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部署,制定并实施了地方知识产权事业“十一五”规划。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修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立法程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应法制办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配合其开展了各项后续工作,如就《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就完善专利行政执法等进行专题调研等等。目前,专利法修改已列入今年国务院立法计划。此外,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改课题研究顺利完成,细则修改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地方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成效显著。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北京市相继出台了《北京市发明专利奖励办法》、《北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这些条例和办法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经有23个省级行政区和11个市级行政区出台了专利保护或者促进条例,对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完善了专利法律体系,推动了当地专利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江苏省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了《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并进一步规范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知识产权审查工作,对337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知识产权审查,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河南省下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意见》和《关于组织实施河南省专利战略推进工程的意见》;湖南省修订《湖南省专利申请资助办法(试行)》,制定了《湖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管理办法(试行)》等等。
七是加强宣传培训,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全面展开。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亮点频现,成绩突出。2007年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进一步创新宣传方法,强化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同时,各地围绕“知识产权文化年”这一宣传重点,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具体表现在:一是突出特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始终把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把强化各级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作为该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经常性宣传,积极组织重大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法制宣传周、科技宣传周等机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如:上海市评选了“2006年上海知识产权十大新看点”;山西省在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开展了“知识产权三晋行”活动。二是开拓思路,深化青少年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哈尔滨市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工作,推动知识产权教育进入课堂,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上海组织开展了高校知识产权系列巡讲活动,并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了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队。三是紧抓契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去年,各地紧紧抓住“知识产权文化年”契机,紧扣“知识产权文化年”主题,全力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如成都市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进社会、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和进农村的“五进”活动,普及知识产权文化;宜昌市举办“三峡职教杯”知识产权文化专题辩论赛,大力倡导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等等。
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和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2007年,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进一步拓展培训渠道,推动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深入广泛地开展。一是专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知识产权局去年启动实施了《2007—2010年“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全国首批百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人选推荐选拔工作,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9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入选。各地积极实施人才工程和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如: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实施人才培养“653”项目,为高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途径;江苏省制定并发布了知识产权工程师评审办法,开展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育工作。二是知识产权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围绕《全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指导纲要》,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2007年,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为党政领导干部、知识产权管理干部、企业人员、高校知识产权教学人员等共举办了知识产权培训项目2716期,培训人员达44.2734万人次;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的培训项目60多期,培训人员1.1162万人次。三是地方政府对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湖南省将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纳入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的工作计划;上海市举办了以“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为主题的领导干部知识产权专题研修班。四是知识产权培训渠道不断拓宽。各类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陆续建立,知识产权学历教育有新进展。各知识产权局与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各地知识产权局与人事厅局联合开展培训活动,推动了在五大技术领域中300万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普及培训工作。2007年,全国知识产权社会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整合,人才和培训工作规划及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支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正在加速形成。
八是加强对外交流,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广泛开展。2007年,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提高了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重要性。各地紧密围绕国家总体外交布局,积极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外部环境。北京、广东、江苏、四川、湖南、云南、山东、河南、海南等地举办了各类国际研讨会,拓展国际视野。上海举办了以“WTO知识产权协议对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主题的第五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以“产学研”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中日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研讨会;黑龙江举办了“第十六届中日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成都举办了“知识产权海外高峰论坛”、“软件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论坛”。各地积极组团赴国外学习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接待国外知识产权代表团来访,为促进国际知识产权的深层次合作奠定了基础。2007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形式趋于多样,内容更为深入和务实,双边、多边关系积极拓展,区域合作不断加强,高层交流重点推进,合作关系日益深化。
田力普指出,2007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领导的结果,是知识产权战线全体同志通力合作的结果。(李启章 闫文锋 刘 仁)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 田力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