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8年1月16日在北海市海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祝小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主要工作回顾

    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4321"工作思路,深化争创一流、服务大局、借势发展的意识,在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海城进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富裕海城"建设跃上新台阶

    2007年,我们借助北海新一轮开发热潮,主动融入"一带两湾"城市建设,竭力服务北海发展大局,努力拓展城区发展空间,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推动"富裕海城"建设跃上新台阶。

    经济指标全面完成。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38.36亿元,比增20%,完成全年任务104%;财政收入2.98亿元,比增18.15%,完成全年任务107.15%;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比增45.2%,完成全年任务109.6%;工业产值43.18亿元,比增33.5%,完成全年任务1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8亿元,比增69.1%,完成全年任务137.5%;农业产值14.48亿元,比增9%,完成全年任务101.4%。

    产业发展提速增效。稳步发展农(渔)业,外海远洋捕捞取得新突破,2艘渔船开赴马来西亚海域试产成功,持证南沙生产渔船达44艘,新增8艘;水产品总量达21.9万吨,继续位居广西前列;种植业在结构调整中巩固提高,城郊花卉、涠洲香蕉特色农业发展较快。着力优化工业结构,积极支持国发、洪恩、喷施宝、利博盛、新奥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全力服务银河等上市公司和北海炼油厂等市重点企业,新增北海国发股份公司、北海外贸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北海粤联肥料厂等3家规模企业,新增工业总产值7.28亿元,拉动全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61.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为北海市规模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继续保持在全市的领先优势。

    区城共建得到深化。与市工业园签订了全面深化合作协议,并在就业用地整合、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共享成果达成共识。目前已联合征地1400多亩,共同签订招商项目协议3个,首次获得收益分成20万元。大力推进海湾新城建设,如期落实中电北海产业园首期845亩项目用地和市电瓷厂、陶器厂77亩土地的回收储备,完成带状公园130亩征地任务以及沙脚片区改造方案制订等前期工作。海景大道二段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4亿元。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高度关注社会民生,统筹1296万元用于国企配套改革,发放165名下岗职工补偿金507万元,解决了市兔毛厂、致丰毛纺厂、罐头厂、电瓷厂、陶器厂等企业709名职工的医保、养老保险问题。兑现渔船燃油补贴、转产转业减船和南海捕捞柴油补助等各项政策性补助资金4559万元。投入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医疗救助资金906万元,保障了弱势群众的基本生活。建成并启用区人力资源市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973人,缴纳各类社会保险2117.2万元。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078元,比增18.13%;农民人均纯收入3994元,比增13.6%。

    二、"活力海城"建设彰显新魅力

    2007年,我们积极应对新形势的变化,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彰显"活力海城"建设新魅力。

    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越亚、华杰、新大陆等大批房地产商争相涌入,开发了天赐花园、华杰春秋园、东方明珠等一批高品质楼盘,房地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总额18.9亿元,比增99.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项目83个,建筑面积227.69万平方米,比增59.1%;竣工面积35.88万平方米,比增132.4%。

    旅游商贸持续升温。涠洲岛再创旅游品牌,被评为"广西最好玩的十个地方"之一,与辽宁金昌矿业集团就涠洲旅游开发达成了共识。加快培育老城旅游业态,引入个体资金约550万元,发展个体旅游商业45家,为北海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00万人次,增长27.34%;接待入境旅游者5.5万人次,增长36.8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32亿元,增长14.9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00万美元,增长38.64%。辖区商贸和服务业迅猛发展,环北部湾广场商业圈初步形成,东贸·海洋购物公园、新世纪公寓项目建设相继竣工,世纪科技城项目建设已经启动,购物环境日趋完善,商业销售总额达16.9亿多元,比增14%。

    知名企业陆续进驻。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招商前景广阔,全年引进内资项目31个,其中新项目19个,到位资金10.83亿元,比增93.8%;新注册外资项目5个,直接利用外资194万美元。尤其是吸引了中电、冠德、贝因美、福记、福达、丰华等一批知名企业陆续进驻,为我区全面构筑产业新格局提供强劲的动力。

    内外友好往来不断增进。与青岛莱西市、柳州市柳南区、钦州市钦南区、防城港市港口区、东兴市等市(区)互动交流,成功举办全国十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席会议,先后组团到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和招商引资,俄罗斯、南韩等国外客商也接连到我区进行投资考察,进一步扩大了开放、合作与交流。

    三、"宜居海城"建设得到新提升

    2007年,我们积极跟进北海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乡面貌,营造优美宜人居住环境,"宜居海城"建设得到新提升,为北海市荣获"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称号作出了贡献。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广泛开展"万人清洁"主题活动,在全市首创并推广环境卫生三级监督机制以及社区"十户联洁"制度。下放环卫保洁管理权限,组建镇办环卫综合执法队伍,多渠道筹集资金410万元(含社会投入),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增加109名保洁人员,扩大保洁面积15.4万平方米。同时按照"三个一点"集资办法筹措资金300万元投入公共设施建设,完成53条小街小巷道路建设和1156盏路灯安装。完成了三合口村拆迁工作,启动了十二间屋、铜鼓岭等7条"城中村"改造,辖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并组织实施海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多渠道筹集资金670万元,重点扶持驿马、盛塘、塘儿村等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发展和乡村道路、农田水利、改水改厕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目前3个示范村村庄建设及产业发展规划编修工作已经启动,其中驿马村被自治区农业厅确定为"2008年新农村百村示范建设示范村"。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培训农民1.33万人次,其中农民工培训1500人,实现转移就业1455人。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周密部署,开展节能减排"百日行动",成功爆破拆除北海电瓷厂、北海瓷器厂5条窑炉烟囱,关闭了华丰砖厂。督促北海鲜宝海产、绿丰食品、沃源化肥、德峰饲料等重点企业抓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年内,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四、"文明海城"建设增添新内涵

    2007年,我们立足改革创新和协调发展,狠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提升人文素质,丰富"文明海城"建设新内涵。

    高度重视基础教育。投入624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高标准高质量地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基本实现了教育基建零负债,基本完成了九小新教学楼建设,启动了八小、二小运动场改造。课改工作成绩显著,第九小学"走进疍家、了解疍家"课题研究荣获全国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实践应用一等奖,中央教科所"北部湾双语教育实验基地"落户我区。获得自治区支教工作先进单位,逸夫小学获得国家绿色学校称号,第六小学获得自治区"两基"攻坚先进单位称号。

    强化人口计生工作。安排资金45万元配置计生工作用车,改善了基层人口与计生服务条件。强化计生依法管理和执法服务,全年施行四术2515例、征收社会抚养费314.64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9倍和2.86倍。以贵州南、银湾、独树根东3个社区为示范点,有序推进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示范区创建工作。

    稳步发展卫生事业。巩固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抓好重大传染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开展中央健康教育项目,建设农村卫生厕所600座。深化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开展"五星卫生清洁家庭"、"五星流动红旗单位"评比活动,涠洲镇获得自治区卫生镇称号。

    大力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探索社区文化发展新路,创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广场,节日文化、周末文化、广场文化精彩纷呈,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并在自治区、市获奖。独树根东社区获"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称号。在广场东、独树根东、南珠东社区设立社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基地。海角劳动保障事务所获"全国一等功先进集体"称号。涠洲岛无线覆盖项目和"村村通"建设如期完成。争取成立了海城区文化馆。启动了《涠洲岛志》编纂工作。区档案馆通过了自治区二级馆评定验收。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自治区双拥模范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称号。获得北海市"城乡清洁工程"绿牌表彰。组织参加全市公务员文明礼仪风采大赛并获奖项,充分展示了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果。

    五、"和谐海城"建设开创新局面

    2007年,我们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各种遗留问题,改善基层基础条件,努力开创 "和谐海城"建设新局面。

    平安创建活动再获殊荣。深化"严打"整治,完善群防群治网络,2007年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2.7%。安全生产紧抓不懈,确保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食品安全、防汛安全和休渔期渔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再次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县(区)。

    一批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成功调处了亿同合力、商都、众信达等公司房地产项目建设与群众的矛盾纠纷,全面完成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任务,统筹286万元落实农村"两会一部"股金兑付,妥善解决了原郊区202名村干部养老保险退保、招聘教师入编录用、原区劳动服务公司退休职工财政补贴等一批遗留问题。

    基层工作条件继续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在财政刚性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年增支9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解决了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村)干部工作补贴,并将社区干部纳入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筹资93万元兑现了"83行动规划"项目工程款。完成3个司法所办公楼建设;调度资金支持高菜、高农村委建成新办公场所。为部分镇、办和部门配置了30辆公务用车,努力改善基层工作条件。

    此外,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完成市汽车修理厂、真空镀膜厂、电焊条厂3家企业改制工作;海防建设取得新突破,争取上级专款建成高德垌尾村委至海堤2.3公里海防执勤道路;审计、交通、扶贫、民族、宗教、国防、侨务、妇女、儿童、残联、老龄等工作得到加强。

    六、"效能海城"建设展现新风貌

    2007年,我们狠抓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营造氛围,提高能力,干事创业,展现"效能海城"建设新风貌,为北海市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作出了贡献。

    干事创业氛围浓厚。政府班子团结、做事、和谐、有为局面业已形成。全区上下"理清思路谋发展,争创一流求突破",在区城共建、发展空间、国企改革、资产运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的谋划和探索。面对强大的压力,和衷共济,相互支持,经受了考验,赢得了荣誉。

    克难攻坚能力增强。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勇挑责任、敢打硬仗,在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以及没有"大兵团"进驻的情况下,以主人翁姿态,在国土等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主动承担海景大道、海湾新城、中电、福记、福达、西区开发等市重大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群众安置和社会稳定等工作,尤其是为中电项目建设创造"北海速度"作出了贡献。

    机关效能得到加强。扎实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暨"责实年"活动,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精减25.8%,总体办理时限压缩20%。设立区政府服务窗口和各部门服务岗位,营造了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加强效能监督,建成电子监察系统并与自治区、市级系统联网运行。成功承办我市首次"政风行风热线"户外直播活动,拉近了城区政府与市民的距离。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伴随艰辛。 回顾过去,我们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积极谋划、不懈努力,拓展了城区发展新空间;我们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理解和爱护基层干部,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支持了北海重大项目建设;我们统筹兼顾、服务民生,推进了务实亲民政府建设。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时时困扰着我们,一些影响和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较突出;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总量比较小;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思路有待于探索与完善,驾驭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少数干部居安思危、忧患意识不强,勇于开拓不够,做事创业精神欠缺,等等。

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8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之年。当前,中国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浪潮滚滚向前。广西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更加显要,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大潮汹涌。北海作为广西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以化解遗留问题为主线的历史阶段已经结束,以区域经济合作为特征的新时期已经到来,北海已经掀起了新一轮的开发热潮。作为中心城区,海城区必须审时度势,大力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以更新的思维、更新的视角、更新的举措、更新的精神状态、更新的工作作风,主动融入北海发展大潮,顺应多重机遇叠加的大好形势,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拓展更新的发展空间,谋求更大的工作突破,继续保持和扩大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区委八届三次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强化争创一流、服务大局、借势发展意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融入"一带两湾"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力构建城市北岸新区和海湾新城,继续深化与市工业园的合作发展,大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着力推进涠洲岛保护与开发,推进城市改造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社会民生,为北海在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8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00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削减10%(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削减8%。

    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解放思想,创新方式,全力推进城市北岸新区和海湾新城建设

    立足高品位开发,推进城市北岸新区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大力配合推进城市北岸新区建设,以金海湾南珠嘉园项目建设为起点,继续以主人翁姿态,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征地拆迁,积极盘整土地,大力推进香格里拉至沙脚"四大板块"建设,构建北海高端品位的新兴北岸商业和居住区。

    深化区城共建,推进海湾新城建设。一是联合招商引资。围绕中电北海产业园,积极引进相关配套项目。二是联合拓展园区。完善与市工业园的合作机制和平台,在合作方式、合作途径、合作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形成新的开放合作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三是联合完善配套建设。共同推进市工业园范围内军屯、岭底的统一改造,规划建设电子商业一条街,建立临街商业网点以及推进住宅、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配套建设。四是联合推进项目建设。盘活园区周边农民就业用地,与市工业园合力推进100亩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

    加快推进海景大道及配套建设。大力维护和发展海景大道这条全市经济生命线、旅游风景线,以建成示范带为目标积极推进海景大道一、二段建设,加强沿线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北岸整治和改造,打造北岸亲海景观长廊,启动海景大道带状公园、高德渔港大桥建设。继续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协调落实搬迁群众安置回建。

    二、挖掘潜力,重点突破,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挖掘工业企业潜力。跟踪服务好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支持企业挖潜扩能,年内新增3家规模以上企业。继续抓好国企改制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市针织厂、罐头厂的改制,抓紧协调好市电瓷厂、陶器厂债务处理等遗留问题,努力推进市瓷器厂、电器总厂、玻璃厂等企业的改制工作。

    提升水产品加工水平。做强做大海洋产业,拓展外海远洋捕捞,提升养殖业档次,巩固渔业龙头地位。扶持环地角、外沙中心渔港一带水产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以洪恩、丰华、万景等企业为龙头,逐步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盘活群和居民闲置土地,依托北海丰华食品公司,建设深加工海产品系列制品的科技研发中心。

    建设旅游品牌。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推进涠洲岛开发建设和生态保护,创新资产营运机制。推进与辽宁金昌矿业集团涠洲岛开发项目协议的落实,争取年内在岛上开工建设1家以上五星级度假酒店。全力推进火山口公园创4A景区工作,开发海底观光等旅游项目,探索和制订行业标准,引导、扶持和规范"农(渔)家乐"旅游接待服务项目。加大景区景点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及资源保护力度,改善岛上旅游环境。此外,深入挖掘百年老街新元素,进一步提升老街文化旅游品位。积极配合开发建设城市西区旅游项目。

    繁荣商贸服务。积极跟进落实新罗韩国商城项目,加强与辖区大型商贸企业联系,形成与企业固定的良好关系,完善物流体系,为市区中心商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吸引更多名优企业的总部落户我区,打造区域服务中心。推动电子产品、汽车、木材和建材等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三、优化环境,完善配套,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配合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北海市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世界花园城市创建活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契机,配合加快城市主干道和小街小巷建设,配合推进"断头路"、"半截子"道路修复工程,完善道路网络,改善路面状况,逐步建设一批街心花园,进一步抓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彩化工程,配合推进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献礼项目建设。

    纵深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将保洁工作方式从突击整治转到长效管理上来,切实落实各项制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防"五乱"现象反弹,促进"城乡清洁工程"进一步向小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延伸拓展。做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能下放和机构组建工作。配合好四川路以东区域的环卫市场化运作,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涠洲垃圾处理厂。

    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按照"完善老城区,建设新城区"的理念,以点带面,力争十二间屋、铜鼓岭村等7条村庄列入我市首批启动的主干道沿线"城中村"改造范围,为消除"城市农村"和带动就业用地的开发利用进行新的探索。

    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一批农村硬底化公路改造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和改水改厕项目,抓好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整村推进"扶贫后续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方针,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力培育驿马村、盛塘村、塘儿村等3个示范村,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设赤西村产业型、翁山村城乡统筹型、盛塘沟门村旅游观光型等7个区级先行村,把全区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打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攻坚战,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定期公布各镇办和主要部门的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大力推进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循环用水和开展清洁生产,推进企业优化升级,开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品。加大对北海内港沿岸18家水产品加工企业的污染整治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实施结构减排,依法关停高德造纸厂、昌茂陶瓷加工场等一批落后产能企业。督促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改工程,配合做好市红坎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一期工程建设相关工作。

    四、培育风尚,创新载体,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培育文明风尚。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打造诚信外沙海鲜岛、海景大道精神文明示范带和涠洲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以"文明家园·和谐海城"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人人讲素质、人人重修养的社会风气,积极申报参加自治区第五批文明城区评比活动。依托涠洲、地角宣传文化站,设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阵地保障。加强公务员队伍和窗口行业的文明礼仪培训,塑造和展示行业队伍良好形象。

    建设文化载体。挖掘和弘扬疍家、老街等民间文化,继续推出一批传统文化精品。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尽快落实海城区文化馆人员和办公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组建北部湾艺术团,举办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完善广场东、驿马村等一批社区、农村文体活动场所,着力打造社区广场文化新品牌。

    活跃群众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突出群众这个主体,运用丰富多样的载体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群众在广泛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充分发挥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工人文化宫、档案馆和各类群众活动中心的作用,扶持民间民俗文化,举办书画展、摄影展、历史文化展、邮票展等活动。面向社会,服务群众,发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周末、广场、校园文化,并使之成为北部湾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事业新进步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大打击"两抢一盗"力度;整合群防群治力量,构建治安防范体系,落实人防、提高技防、巩固物防,积极支持市启动"天网工程",全力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认真做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重点抓好公众聚集场所、消防、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领域的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之内。完善基层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全力做好奥运会期间稳控工作,确保社会稳定。改善政法系统办公条件,年内完成区检察院新办公楼建设,加快区法院新办公楼建设进程,力争完成5个基层司法所国债项目。

    发展科技工作成果。推进科普创新工作,加强辖区单位科普资源的共享共建,巩固提升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成果。加强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农村科技信息、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提高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与专业院校合作,年内完成政务办公网络升级改造。

    扎实推进教育事业。统筹协调城乡各类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和谐均衡发展,优化师资结构,构建海城区教育信息网,提高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抓好逸夫小学、十二小等教学楼建设(扩建),推动驿马中心校规划建设,做好团江小学搬迁和工业之星学校的筹建工作。加强调研,确保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后学校正常运转。进一步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确保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培育"五型"优质社区。开展服务型、学习型、文化型、生态型、平安型社区创建活动。争取新建1个以上镇、办行政办公中心,巩固提高"83行动规划"成果并抓好一批社区(村)办公场所建设。加大投入,在巩固提高广场东里、独树根东等示范社区建设的基础上,抓好独树根西、银湾、贵州南等社区示范点建设,拓展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面向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和弱势群体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培育全国、自治区、全市领先的精品、优质社区,使之成为展示我区形象的窗口、对外开放的亮点。抓好社区(村)两委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

    抓好医疗卫生工作。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调整,进一步完善镇、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优势,为群众提供便捷、低廉、优质的卫生服务。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参合率达80%以上;强化基金管理,确保新农合医疗基金安全运行。继续抓好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卫生监督。

    优化人口计生服务。进一步加强基层计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孕前孕情工作制度,完善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加大政策外生育控制以及清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党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工作力度。以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区人口计生服务水平。

    发展体育广电事业。以奥运年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举办区第八届运动会,首届少儿足球、篮球赛,推荐申报独树根东社区为全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完成20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项目。

    维护军政军民团结。重视国防动员和教育,加强双拥、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抓好区人武部独立营院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地角女子民兵连软硬件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军民联防的一面旗帜。

    此外,还要加强统计工作,做好法制、侨务、民族、宗教、老龄、地方志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六、做大财政,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增强财政支撑能力。努力扭转财政保运转保工资的被动状况,进一步做大财政蛋糕。探索资产经营新方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对街道办事处业务经费的支持,充分调动镇、办围绕财政抓经济的积极性,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努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缓解我区财政压力。强化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重点保障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

    解决群众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以市工业园、出口加工区和服务行业为重点,以被征地农民为主要对象,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发挥我区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训为主的岗前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素质,解决其就业安置问题。

    保障弱势群体生活。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孤儿生活保障,将中电项目被征地困难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积极探索并试点推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认真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城市特困户医疗救助、特困户和灾民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探索公办民营的经营方式,推动海城区综合福利院走社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配合推进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逐步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

    提高干部职工待遇。确保全区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兑现政策性增资。抓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建立规范、公开、透明的津补贴发放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增加医疗保险补助支出。

    七、提高效能,改善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进一步巩固作风效能建设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政府施政创新和管理改革,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以找准城区发展定位为突破点,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谋划,拓展空间、提升品位,为推动北海在北部湾经济区中率先崛起作出新的贡献;以夯实执政之基为出发点,多办群众迫切需要解决和直接得到实惠的事情、多办为今后长远发展打基础的事情;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激发干部做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独挡一面的作用;以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新闻记者旁听区政府办公会议制度为结合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以实行亮牌和问廉问责制度为保障,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感召力,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北海开发大潮涌动,海城扬帆破浪前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沿着十七大指引的航向,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海城,以更优更好的成绩向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