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理论学习中心组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特点和定位,始终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覆盖全局的战略举措加以推进,我市信息化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信息化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提升了城市现代化、智能化水平;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深入,已经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效果日益显著,为企业和公众参与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保持第一支柱产业地位;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首部信息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出台,信息化规划,人才、安全保障体系得到加强。
随着党的十七大、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的胜利召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新阶段新起点,需要我们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进一步抢抓历史机遇,深入认识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实现我市信息化科学发展。
1抓住机遇、深入认识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孕育着新的突破;信息产业持续发展,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信息网络广泛普及,网际交融,无所不在。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同时,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对国家竞争力对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纵观当今世界的发展,国家间信息能力角逐日趋激烈,正在重塑信息时代的国际新格局。
(二)信息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些科学论断,深刻阐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内在关系,是对我国信息化、工业化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工业化过程中,必须立足现阶段的国情,探索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一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以粗放方式推进工业化,不仅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不可能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化恰逢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勃兴、渗透和催化,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这就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使我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成为可能。同时,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着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应用需求,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加速。只有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三)信息化是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实现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手段
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更好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元旦来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天津的工作提出了“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的重要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宝贵机遇,立足发展的新起点,顺应人民的新期待,努力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在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滨海新区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天津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高度重视及殷切期望,天津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努力实现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更好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都离不开信息化。一方面,信息化的全面渗透和深入应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迈向新高度,显著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和工业化水平。新时期,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大幅度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水平,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日益成为拓宽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迫切要求社会信息化与经济信息化并重并举、协调发展。同时,信息化突破时空局限,开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天津的功能定位,滨海新区争当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和更好发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迫切要求信息技术与生物、空间、纳米等技术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实现生产力跨越、率先发展。
张高丽书记在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上指出,“纵观全局,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球视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面向全局,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无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繁荣,还是民生建设、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处处都有与信息化相关的表述。这充分说明,信息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覆盖全局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新的历史时期,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性机遇,信息化发展大有可为。无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突出“三个发展方向”,实现“五个主要转变”。
(一)突出三个发展方向
一是在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目前,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传统工业处于历史的新起点,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抓住这一机遇,将促使工业的发展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是创新驱动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从而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产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继续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利用信息化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
二是在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加速推行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府,都离不开信息化。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并特别提到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电子政务为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信息交换与共享,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把握经济和社会规律的监控、监测能力,管理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执政能力,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策能力,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手段,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三是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便民惠民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推进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信息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时代主题,要紧紧围绕信息惠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加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等社会领域信息化推进力度,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通过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利用网络、电话、电视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二)实现五个主要转变
一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信息产业发展从注重速度和规模向提高效益和创新能力转变。继续扩大产业集聚优势,突出抓好提升技术层次,依托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基地和园区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集群。加强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心电子元器件、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组织产业联盟,进行集中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技术。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核心基础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缩小“数字鸿沟”,促进信息化建设从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天津是大城市,但农业人口也达到40%,18个区县12个有农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天津的现代化。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提供普遍服务,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和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对信息应用的技能,缩小和逐步消除“数字鸿沟”,使他们也同样能享受到国家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和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整合各涉农部门的网络系统、网站、信息资源和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的、系统的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进村入户,使农民及时、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农业生产信息、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改变农民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三是有效提高信息化建设综合效益,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从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转变。信息资源是现代社会的战略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化建设综合效益,提高信息化水平。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分散建设与社会对这些资源的多样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企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多个部门都在重复建设企业信息系统,数据不统一、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时有发生,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向资源整合转变,把散落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源通过共享平台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四是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信息化由信息技术初级应用向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水平转变。过去,企业信息化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还停留在以硬件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应该向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水平转变,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支持建设和完善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知识产权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广泛应用DCS、CAD/CAM、CAPP、ERP等信息技术,着力加强对钢铁、冶金、建材、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监测与分析,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实现企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环节,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鼓励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开展门户网站和产品库建设,以建设B2B平台为基础,改造企业整体供应链,优化产供销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五是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网络资源从基础建设向知识应用的转变。网络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已经广泛应用到政府公众服务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07年6月,全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62亿,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12.3%。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建成了以光纤为主、无线为辅、立体交叉的城市宽带网,改善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环境,成为与空港、海港并驾齐驱的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开发和应用网络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变信息为知识,变知识为财富,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有益工具。
3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信息化科学发展的新举措
在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强调指出,“能不能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关键取决于思想解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九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站在世界发展的高度,敢于引领、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我市信息化科学发展。
一是创新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分工合理、责权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防止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研究如何更好地建立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综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信息产品制造业、网络信息传输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信息安全和信息资源业,赋予其相应的资源配置权和综合协调管理职能,责权对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明确区县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管理职能,形成上下一致、协调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和推进体制。
二是创新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市信息化方面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我市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深入贯彻实施《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严格规范信息化工作的各项制度和程序,促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规规章在规范我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保障我市信息化科学发展方面的作用。根据我市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抓紧对信息共享、信息公开、信息化工程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建立比较完善的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创新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信息化人才保障体系,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通过在全社会推进信息技术学习教育,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与应用程度,提升全民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度重视信息化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走出去,引进来”工作,吸引海外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
四是创新信息化投融资机制,拓宽信息化资金渠道。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稳步增加政府信息化投入,改善投入体制,变分散投入多头管理向重点投入和相对集中管理转变,提高投资效益。强化政府投资管理,建立相关部门规划、论证、立项、审核、监督流程,形成规范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金融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风险投资市场良性发展。
五是创新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探索信息化科学发展模式。紧密跟踪国内外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动态,借鉴先进经验,研究信息化发展规律,深入开展具有基础性、前瞻性的政策、理论和战略研究,提高信息化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提高政府统揽全局,指导和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探索信息化科学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