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需求角度谈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来源:高校图书馆工作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黄连庆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读者群的组成及其信息需求的特点,建议高校图书馆围绕读者需求,加强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型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形成多元化的地方文献资源,主动参与地区性文献资源共享,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与地方的联系与合作日益增强,尤其是省属、市属的地方院校,“立足本地,服务地方”已成为其立校之本,在学科设置、科学研究方面呈现鲜明的地方特点。涉及地方性的各种研究课题、配合地方社会发展的规划研究、面向当地经济建设的社会实践、参与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等,逐渐成为地方院校教学科研的重点。地方文献是对特定地域客观事物的真实记录,在区域性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其“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是其他类型文献无可替代的。鉴于高校师生日益增长的地方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应把地方文献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加以重视,并主动参与地区性的文献资源共享,采取务实灵活的措施,提供高效便捷的地方文献信息服务。

1 高校地方文献的读者及其信息需求特点

1.1 涉及众多学科,信息要求专深度高

   根据对近几年读者情况的调查,佛山科技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专藏的读者对象主要有:学术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和在校学生。第一、二类读者主要来自本校、学术研究机构、文教单位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承担着各学科的学术研究课题;或正在开展与地方合作的横向课题;或正在撰写学术论文;或正在编修地方志、编撰史书及人物传记等。这类读者的研究水平高,所需资料内容覆盖面广且专深,对所提供的资料、信息和线索要求全面而准确。第三类读者(所占比例较高)大多因为个人的特定需求(如结合专业课外阅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撰写毕业论文等)而来馆查阅有关地方文献的资料、信息,他们对所提供的资料要求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专指度。

1.2 信息利用行为多层次、多元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读者在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过程中,其信息目的、信息行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科研人员、编史修志人员,本身就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学界、社会保持着紧密而广泛的联系,他们熟悉本专业的文献,掌握着丰富的信息,到馆查阅地方文献的目的,一是为了查证某段史料或数据,二是了解最新动态,探索未知领域。他们习惯于自己查阅一次文献,在资料的查找过程中,其信息需求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或扩充。此类读者希望图书馆能将散落于各处的地方文献,提供有针对性的、持续的信息报道,直至课题完成。

   在校学生到馆查阅地方文献,其目的主要有:一是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二是为了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导师布置的课题研究、毕业论文等。在校学生由于缺乏资料积累,又缺少社会的渠道,因此对图书馆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图书馆能提供所需的一次文献,为其查找相关资料给予帮助,更希望图书馆能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析出与其需求相关的单篇论文或信息点,如具有权威性的案例分析、统计数据等。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资料信息,是在校学生最迫切的需求,同时为了分析比较的需要,他们还要求图书馆能提供相邻地区的此类信息。

   由此可见,高校地方文献的读者群以研究型、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在校学生为主体,其信息需求涉及学科众多、目的性强,强调资料的权威性、准确性、新颖性,对信息载体的需求不拘形式。此外,在校大学生借阅地方文献等基础性、学习型的信息需求也日趋增多。读者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对传统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典藏、文献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2 以需求带动资源建设,走跨越式、资源共享的道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及信息服务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型高校)仍然是一个基础较薄弱的项目。单纯通过加大地方文献收集力度、建立馆藏目录索引等传统工作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读者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数字化技术和手段,以较短的时间获取不为自己所有,却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丰富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服务效益,并通过加强与本地区其他图书馆的合作,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2.1 多元化的文献资源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文献数量与日俱增,内容更加丰富,在载体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除了传统的纸本文献外,光盘版、电子版、网络版的地方文献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经过对读者信息需求认真分析,地方文献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佛山科技学院图书馆确定了纸本文献、电子版与网络版文献并重的多元化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案。(1)通过订购、复制、交换、索取等途径搜集近20年来出版的省志、县市志、旧志整理本、村镇乡志、行业志、工商企业志、年鉴、统计资料、文史资料以及本地名人著述、名人传记等,对于本地所有公开或未公开发行的各种报纸、期刊尽量配套成龙。(2)以建立专题全文数据库的形式,将从电子报纸、电子期刊、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网站和专业网站上搜集得来的相关文献,集中系统地分专题建立电子文档,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专栏,供读者检索。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宽泛的资料收集到建立各种专题文献库,较好地满足了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2.2 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管理已从保存文化的功能发展到信息传递乃至信息服务的功能。传统的地方文献服务模式是建立在丰富的地方文献藏品资源上,随着为读者服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不断发展,服务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读者来馆到走向读者;从局限馆藏本身拥有的地方文献资料发展为开发利用多种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从提供一、二次文献的服务转向高层次、针对性的专题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对地方文献的信息需求是多层次的,围绕读者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服务形式满足相应的需求:(1)借阅、查阅服务。地方文献对于高校读者而言,既有“地方性”特色,也有“专业性”的用途。因此,图书馆对本馆收藏的地方文献,除了设置专藏库便于保存、提供查阅外,对一些地方性专业、学科所需的文献,应适当增加复本,提供借阅服务。(2)编辑书目、索引和信息数据库等二次文献。(3)开展地方文献资料宣传活动。(4)以参考咨询和专题文献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信息产品。(5)开展突出地方特色的网上服务。例如河南大学依托本馆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河南文献网向社会公众开展河南地方文献特色服务。

2.3 主动参与地区文献资源共享

    近年来,在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掀起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开展网络化服务的热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研发的“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将馆藏的粤版书报刊、地方志、缩微文献、统计资料、专利文献、档案文献、工商黄页、图片史料等丰富资源,集成到一个界面,并设置跨库检索,提供远程文献传递服务。佛山市图书馆将区内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通过网络进行整合,读者可以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检索本区内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馆藏书目信息。这些数字化信息工程为读者查询利用地方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图书馆员开展专题文献等“专、精、深”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加宽厚的资源基础和便捷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专业咨询人员应从“读者至上”的原则出发,超越管理体制的障碍,主动向本校读者介绍其他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如本馆的信息资源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时,可帮助读者登录省、市公共图书馆的网站,指导他们查找文献。高校图书馆主动参与地区性文献资源共享,不仅方便了读者,为读者及时解决了文献需求的问题,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而且可以减少本馆的经费投入,提高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高校图书馆应该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公共图书馆建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改变各自为政的状况,使读者能真正享受“一站式”的地方文献信息服务。

     在网络时代,衡量一个图书馆的作用主要是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不在于馆藏的数量和馆舍的规模,反映到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上,就是从过去的追求“拥有”,到现在的只求“找到”。只要真正树立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充分运用所拥有的技术和专业优势,高校图书馆在“专、精、深”的地方文献工作领域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邹华享.地方文献工作若干问题再认识.图书馆论坛,2004(6)

2.林志成,肖希明.中小型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之路.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4)

3.林 岫.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图书馆,2003(1)

4.舒炎祥.谈谈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图书情报知识,2003(1)

5.徐玲玲.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代情报,2004(3)


黄连庆    女    馆员     现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