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信息技术"关爱"百姓衣食住行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陆文军、荣娇娇2月9日报道:上海长宁区长宁支路菜场近日用上了一套数字系统,可以全面掌握每个摊位所进猪肉和活禽的渠道以及有没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家住长宁支路上的庞博经常会到家附近的长宁支路菜场买菜,他在菜场购买猪肉和活禽时,都会拿到一张注明交易菜场、摊位号、价格、斤两等详细说明的标签。他告诉记者,通过这张标签就可追踪这些猪肉、活禽的来源,保证买到的是“放心肉”,老百姓买肉特别放心。

    原来长宁区已在这家菜场安装了肉类商品交易流通安全信息追踪系统,采用信息化技术通过IC卡,对肉类商品进货、质量、销售等各类信息进行记录、跟踪,全程监控肉类食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杜绝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从今年开始,这个追踪系统将在长宁区的其他菜场进行推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老百姓吃上放心肉,用信息化手段彻底根除肉类食品的安全隐患。

    以信息化发展为特色的上海市长宁区2001年就率先提出“数字长宁”的战略构想,以信息化引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而长宁区又提出“数字惠民”的民生口号,将各种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真正服务于民生。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突出“信息化”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在民生服务方面,信息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先进技术优势,更应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应努力让高精尖的信息技术更加平易近人,让高深莫测的数字应用惠民利民,让普通老百姓真正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让信息技术的门外汉也能轻松享受“数字生活”。

    长宁区仙霞街道逸仙第二敬老院是上海第一家数字敬老院。信息化技术让院里的老人们过上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化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信息化产品如宽带,视频通话,全球眼等,能让子女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实时了解父母的起居生活情况。记者在这家敬老院看到,配备了摄像头和宽带上网的电脑方便老人们与家人在网上“面对面”的聊天;公共区域的IPTV为老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频节目;最受老人子女欢迎的就是“全球眼”网上视频探望服务,中国电信在敬老院的健身房、阅览室、上网区、棋牌室等公共区域装上了摄像头,方便子女们随时随地在网络上看到院中的亲人。84岁的郁德英老人告诉记者,她有个孙女在海南工作,一年最多只能来看她一次,现在有了“全球眼”,孙女想她的时候,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看望她。

    敬老院还新建了“搭伙就餐卡信息系统”,周边社区的老人也可以凭就餐卡来敬老院餐厅用餐,而且这个系统可以随时掌握老人的就餐情况,一旦发现有搭伙的老年人不来吃饭,可第一时间显示该信息,起到照看独居老人的作用。

    今年75岁的沈智老人是上海社科院退休职工,她每天都在敬老院餐厅搭伙,她说:“这张就餐卡不但给我们老人吃饭带来方便,而且敬老院的职工也可以通过智能卡来关心我们的情况,我们偶尔没来吃饭,他们还会电话询问我们的情况,还可以提供送餐上门,这样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有个照应。”

    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为居民服务多了一样数字“新武器”--PDA助理机。这个手掌上的小玩意与医院门诊、化验室、药房实现了数据互通,记录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医疗用药情况,这样不但帮助医生准确制定治疗方案,也为居民带来了方便。

    社区医生章玉敏说:“有了这个新技术,我们就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最新医疗情况,而且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可以上门治疗,让他们免受行走、排队之苦。还有的老人根本记不清、说不清自己得了什么病,吃了什么药,以前我们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帮忙,一查便知。”

    66岁的刘瑞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跟踪治疗。她说:“这里的社区医生对我的病情、用药、身体状况了如指掌,还经常上门给我化验、治疗,听说所有病历病史只要存入这个小电脑里,她们上门时就对我的情况一清二楚,开出药方都很见效。这里医疗那么先进,儿子让我搬去跟他住我也不愿意呢。”

    上海的“洋居民”近四分之一居住在长宁区。上海第一家涉外社区“虹桥路街道荣华居民区”就在长宁,以“串百家门”为特点的传统工作法在这里不能适用,因为“洋居民”强调家庭的私密性,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颖工作法。于是,社区管理部门将辖区按自然小区分成19块,以数字化信息平台,外联街道办事处、出入境管理处、警署等,内联小区中的16个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以及有关企业、学校等,形成一个全面关联的社区服务与管理网格,依托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各方,进行“安全、方便、适宜”的社区服务管理。这种以数字化服务境外居民的方法,得到广泛好评。不仅在教育、养老、体育、文化、医疗等方面得以体现,长宁的“数字惠民”更深入到各社区,以各种形式让居民分享信息化技术进步带来的民生服务的益处。

    长宁区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赵勇说,搞“数字惠民”不是为了赶热闹,其实是要回答老百姓花大力气搞信息化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让他们真正得益、受惠。“数字惠民”的核心是把政府办事流程优化,服务效率提高,民生得到改善。而且不但面上普及,而且通过政府的努力,填平“数字鸿沟”,让广大百姓普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