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日子就在一些论坛里“听”网友说过科技部网站“特有意思”——不论什么问题,都会有问必答。
在好奇心的驱驶下,笔者也上那个被一些网友赞不绝口的网站问答平台“实地”浏览了一圈,确实很开了一回眼界。提问果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答复者却不仅始终不厌其烦,而且态度始终认真。
一点都不夸张地说,笔者当时真的是相当感动。虽然现在政府与百姓之间联系渠道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及下属部门有“市长电话”、“局长接待日”,等等,而绝大多数中央部委也都开通了网上公众留言、咨询平台,但像科技部这样甚至对民众的“玩笑”、“恶搞”都“来者不拒”的,却再难找到。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胸怀,是一种真正开放、平等的态度。
然而,前几天,科技部竟收回了先前的容忍和耐心,不仅通过媒体对部分网民的“恶搞”提出了批评,还删除了大部分“恶搞”提问。
当然,应该理解科技部的做法。毕竟,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里面,任何一点“出格”,都是政府及官员的“忌讳”,何况现在这个“出格”出到了娱乐政府的份上。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不能不为科技部封杀“恶搞”而深感遗憾。这绝不表示笔者支持部分网友到政府网站寻开心、搞无厘头。笔者遗憾的是,科技部为什么不能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网民的“恶搞”,进而将开放和宽容进行到底呢?
事实上,大多数去“恶搞”的网民,也许并无恶意。不少人第一次听说有一个中央部委能如此善待民众,有问必答,而想亲自验证一下才去淘气“恶搞”的。至少有两个事实支持笔者的这个判断。一是,在那些所谓的无聊提问中,不曾有真正的恶意言论;二是,有网民明确表示自己留言就是为了证实科技部网站的答复不是机器所为。
诚然,回答太多的无聊提问,的确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会如科技部在批评时所说,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广大公众与科技部之间的正常交流”,但是,它实实在在拉近了政府部门与民众的距离,树立了政府部门尊重公众、开明而现代的形象,难道不好吗?不值吗?况且,随着直接交流的增加,政府部门高高在上的神秘感不再,“恶搞”也会自然退场,一个充分信任民众的政府部门没必要太过紧张。
网络文化本来先天就不那么“严肃”。政府既然上网,就应该在使用网络这个工具的同时,包容和适应网络文化,这本身就该是政府“与时俱进”的题中应有之义。(文/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