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基础性战略地位的中期规划。科学编制并积极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努力构建和谐汉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着力实施“项目立县”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克服“非典”及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质量效益大幅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1、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4亿元,比“九五”末的26.5亿元增长60.7%,年均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年均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3.47亿元,年均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8.94亿元,年均增长12.0%。经过5年的结构调整,我县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1.1∶20.7∶38.2优化为35.9∶26.7∶37.4。其中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了5.2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优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大宗产品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2005年,粮食产量达到46万吨,5年间年均增长3.3%;出栏肉猪47.6万头,年均增长3.5%;水产品4.85万吨,年均增长5.5%;合成氨达到3.9万吨,年均增长7.5%;人造板材7360立方米,年均增长6.3%。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作业领域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2、“三化”进程顺利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05年农业实现总产值26亿元。“一乡一品”进展顺利,以优质水稻、优质水果、苎麻等为特色的“一乡一品”核心基地面积达20万亩,已建成56万亩黑杨基地、26万亩高效水面基地、12万亩优质苎麻基地。继“中国甲鱼之乡”、“中国黑杨之乡”后,又获“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珍珠之乡”殊荣。“龙阳中华鳖”等产品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龙头企业与基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群,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78家,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
工业化成效明显。2005年工业实现总产值32.0亿元。年产值过千万的企业达31家,上交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有10家;黑杨加工、棉麻纺织、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产值12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
城镇化又有新举措。7个乡镇(场)的撤并工作顺利完成,新成立了龙阳镇和蒋家嘴镇,新增镇区人口7.26万人,龙阳镇户籍人口达到10.8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1%,比“九五”末提高1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71元,比“九五”末增加12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0元,比“九五”末增加2600元。
3、外经财贸迅猛发展,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2005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8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8.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7亿元,年均增长10.0%;出口创汇累计达到5225万美元。其中2005年可完成1500万美元,为2000年的5.8倍。
到2005年底,5年共引进县外境内项目663个,到资20.5亿元。其中,2005年到资9.2亿元,为2000年的16.7倍。引进外资项目25个,到资3674.8万美元。清水湖科教园、康普制药、天源能源、天耀纸业、宝龙汽车、银阳纺织、三汇纸塑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4、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通过争取国家投资,集中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办了一些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农林水利建设明显加快,公路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水利五年共争取上级投资1.5亿元,新建大小工程898处,新建了偏山泄洪闸、南湖调蓄区、围堤湖进洪闸,改造了岩汪湖、坡头、蒋家嘴三大骨干电排,实施了蓄洪垸移民建镇工程,完成了颜家庙水库的升级,加高培厚防洪堤线117.1公里,大堤防洪能力由原来的十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交通盼望已久的沅水大桥开工建设; 硬化县乡公路167.3公里,县城至新兴、坡头至罐头嘴、岩汪湖至蒋家嘴等一批主要干道相继改造完工并顺利通车。电力五年间共完成投资1.8亿元,太子庙220千伏、洲口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城乡用电同价基本实现。城建县城农民街、建设西路先后拉通,休闲广场、北门闸口、东正街、西正街、体育路、杨旗路、30条小街小巷及部分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新兴路步行街、商业花园广场先后建成营业,县三水厂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城区公共汽车、的士正式运营,县城总体规划第三次修编基本完成。蒋家嘴、太子庙等重点小城镇的镇容镇貌也大有改观。邮电通信邮政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电信业务发展主线电话45078户,发展宽带用户6015户,发展小灵通用户10840户;移动业务共发展移动电话73144户,新建机站55个;通信能力进一步加强。
5、科教文卫协调发展,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国珍木业、正阳化工、康普制药、才松堂制药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被确定为高科技产品。教育投入资金1969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7.21万平方米;二中、五中等学校先后进行了“国有民办、校长领办”改革;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清水湖校区建成并开始招生。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人民医院住院大楼、门诊大楼、中医院门诊楼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血防站所的改革顺利完成。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围绕“中华诗词”之乡、洞庭湿地之都、沧浪文化之源,着力打造“沧浪”文化品牌。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0%,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下水)基本达标。人口与计生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创新,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酉港、岩汪湖、蒋家嘴等一批乡镇已建成全市一流的服务站。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上升到25976人,比“九五”末增长6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530人,增长38%;建立和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废止原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企业单位劳保医疗制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1581人。整体划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启动工伤、生育保险,使我县社会保险的基本框架与国家的要求相匹配。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县喜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县选手勇夺女子摔跤48公斤级金牌,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常德市第四届运动会上,共夺得99.5枚金牌,取得金牌数第一、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国土、档案、宗教、统战等工作都有新的进步。
(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这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600元,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60%;二是经济结构欠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依然偏低;三是财政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大,基层运转较困难;四是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多,就业与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五是抵御自然灾害和重大疫病情的能力仍然不强。
(三)“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
本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这一过程关键阶段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具有许多新的特点,总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高层对“中部崛起”战略进一步明确。中央明确提出,继续增加对中西部的公共投资,改善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适当调整税收分配结构,增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普遍回升,农民收入增加,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向内地进一步倾斜。国家加强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土地控制,而农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湖南必将成为沿海企业转移投资的重点地区。
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自主增长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大好机遇。
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汉寿沅水大桥的建成通车、县乡公路及通村公路改造的完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得到解除,长远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把工业发展摆在突出地位,强化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突出“三镇”(龙阳镇、太子庙镇、蒋家嘴镇)、“四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国甲鱼之乡、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珍珠之乡),不断推进“三化”进程,增加经济总量,改善运行质量,提高科技含量,拓展市场容量。不断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力争“十一五”末我县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常德市经济发展强县行列。
(二)发展战略
项目立县战略强化项目对经济发展的载体作用。在积极开发项目的基础上,抓紧向上衔接,力争将一批大而有影响的项目挤入上级规划笼子。与此同时,从自身资源条件、产业特色出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选择地逐年建成一批骨干项目,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构筑新的平台。
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依托优势、突出重点、培植支柱、形成规模”的发展思路,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围绕黑杨加工、棉麻纺织、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积极扶植一批龙头企业,全面振兴工业经济。
品牌兴县战略通过打造品牌产业和产品、品牌城镇、品牌政府、精神品牌,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第三章发展定位和主要奋斗目标
(一)发展定位
——全国有影响力的机械制造强县。以宝龙汽车、煤机公司为龙头,积极整合资源,打造品牌,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配件、液压支柱、研磨抛光制品、粉末冶金为主的机械制造业。
——重要的苎麻纺织加工、杨树生产加工基地。对现有纺织企业扩规提质,大力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重点发展印染、服装等行业。扩大杨树种植面积,依托香港中鼎集团、国珍木业,扩大加工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出口数量。
——重要的医药、化工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康普、才松堂等医药企业,太子涂料、正阳化工、工业用烟生产茄尼醇、兴业化工等化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面向“泛珠三角”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无公害蔬菜,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扩大我县对“泛珠三角”地区农产品供应量。
——环西洞庭湖湿地旅游中心、水乡名城。将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区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游客回归大自然、欣赏湖光山色的理想天堂。将龙阳镇打造成水乡名城。
(二)主要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3.3亿元,年均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34.2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500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域经济竞争力增强,2010年,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5:37:38。
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7‰以内,201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78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提高7个百分点,达到38%;县域森林覆盖率、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0%、38%;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初中在校学生年巩固率达99%以上,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5%以上。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0%;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35平方米。确保下岗失业人员90%以上实现再就业,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城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设施增加,覆盖面扩大,城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
第四章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抓好乡镇机构改革,精简机构,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形成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配套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农村贫困救助和“五保”制度,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在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势农产品和有地方特色的名、优、高、新产品,建立与国内外市场相适应的优质高效农业结构;突出建好商品粮、优质苎麻、黑杨、无公害蔬菜、淡水珍珠、无公害生猪等六大基地。2010年,全县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制订与国内外质量标准配套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在农产品产地、市场、企业之间建立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大力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2010年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达到95%,无公害农产品达到90%以上,绿色、有机食品认证20个以上。围绕黑杨、苎麻、珍珠、无公害蔬菜、工业用烟等五大特色产品,力争将岩下荣祺、国珍木业、泰阳生物等一批企业培育成年产值过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广源企业、向八老珍珠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打造成省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黄贡米业、湖洲野菜加工等特色企业,依托洞庭水殖、泰顺食品,加大对甲鱼、鳜鱼、田螺等特种水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深加工能力。2010年,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品牌。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民致富平台。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构建服务功能齐全、服务手段完善的新型服务体系,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动植物疫病检疫检测防治、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三大网络。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致富本领。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制定和落实重大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新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和农民技术水平。
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夯实农业基础。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改造,2010年实现水泥路通往乡镇,7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的发展目标,健全农村公路网络。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湖区重点搞好机电排灌设施的更新和西湖高水内江治理,山丘区侧重渠系配套和病险水库的整治。在抓好人畜安全饮水的同时,继续实施水利血防灭螺、兴林灭螺、退田还湖工程。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建好县乡村三级农村信息网,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2010年,90%以上的乡镇建立网络终端,重点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农民经纪人、部分种养大户实现上网。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把“工业强县”作为第一方略,增加工业投入,增强工业实力,提高工业化水平,用强大的工业实力带动全县整体实力的增强。
加快开发区建设,构筑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引导大企业、大项目进开发区兴业,形成专业突出、产业集群、集约经营的开发区经济。高标准建设汉寿经济开发区。搞好汉寿经济开发区规划修编工作,远景规划19平方公里,以石长铁路和长常高速公路为两翼,东依太子河、西含倒流坪、南至石长铁路、北越长常高速公路。“十一五”期间,严格按照5平方公里核心工业区的详细规划,全面建成以医药化工、汽车制造、家具制造产业为主的天星工业小区,以科学教育产业为主的清水湖科教产业园,初步建成以纺织食品加工产业为主的黄福工业小区、以机械电子产业为主的偏坡岭工业小区。到2010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高起点筹划蒋家嘴纺织工业园,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成衣等上下游产品关联度大的产业链,打造汉寿纺织工业的新亮点。高投入优化园区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搞好园区的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在园区内形成现代政务管理体制与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把园区真正办成新型工业的孵化器。
着力推进品牌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康普”等企业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或“国家免检产品”,支持兴业化工“金牛山”牌、荣祺公司“荣祺”牌、煤机公司“天塔”牌、太子化工“太子”牌、才松堂制药“雨花亭”牌和“松之泰”牌、金穗米业“金穗”牌等一批品牌争创省级著名品牌,鼓励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获得相关的质量体系、环保体系认证。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扩大经济总量。用5年的时间,培育出康普制药、中鼎家具、泰阳生物、广源纺织、天源能源等一批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航母”,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县域工业,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做大做强银阳棉纺、正阳化工、桃花源柴油机、国珍木业等一批规模工业;抓好鑫源长麻纺、宝龙汽车、精诚研磨、煤机公司扩建工程。力争“十一五”末期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0家,实现产值90亿元。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以城带镇、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思路,着力抓好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构筑县城和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为加快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依托大桥,高标准建设好龙阳镇。利用沅水大桥建成通车的大好机会,力争“十一五”末把县城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协调、具有滨湖特色的新城镇。以汉南大道、芙蓉大道标志性道路建设为重点,突出城区道路轴线作用,结合S205改线工程,在龙阳大道以西新建大桥路;加快旧城区低矮棚户改造力度,建好取地表水的自来水厂,新建污水处理厂、城区公厕,加快管道燃气工程建设;设置红绿灯等交通设施标志,配套消防安全设施,搞好防灾避险;建设银水湖公园,扩大绿化面积,把三堤两港、芙蓉大道、花园路、龙阳大道、银水路建设成一路一景、路路有别的绿化花园带;改造城北河沿线风光带的建设,高标准建成四星级龙阳国际大酒店、凯宏购物广场、金湾购物广场和珍珠大厦。
以业兴镇,引导产业向中心城镇集聚。在着力发展太子庙、蒋家嘴、罐头嘴等乡镇基础设施的同时,引导竹木加工、珍珠繁养、黑杨加工、医药化工、棉麻纺织、生态旅游等产业向其集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心城镇转移,使其带动周边小城镇快速发展。改善居民小区环境,增加小区文体休闲设施,抓好社区治安稳定及社会保障工作;发展社区经济,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引导社区自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家教、养老托幼等社会服务实体,建设现代化和谐社区。
搞活流通,培育四大市场体系,建好一个物流中心。一是形成以太子庙为中心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二是形成以崔家桥为中心的优质生猪、竹木加工产品市场;三是形成以五里桥为中心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四是将罐头嘴镇培育成西湖垸的物资集散中心;五是建好太子庙物流中心,构筑城乡商品流通网络。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继续建好S205沅水大桥,将S205汉寿至太子庙段按一级公路标准改线拓宽升级,彻底解除出入县城的瓶颈制约,搞好S205太子庙至良荆界、龙打吉至永丰段路面硬化、汉寿——岩汪湖——蒋家嘴公路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新建蒋家嘴千吨级客货运码头;建好花木兰、太子庙、蒋家嘴、沧港、罐头嘴、酉港等客货运车站和县城货运配载中心。
水利防洪工程 着力完成西湖、沅南垸一线大堤加固加高;整治一线大堤病险建筑物、堤身及基础渗漏、两水夹堤等险工险段隐患,加固加高南湖撇洪河北大堤、南湖调蓄区隔堤、新兴间堤、苏家吉间堤、西湖高水内江间堤,疏挖新兴金石垸至坡头沅水尾闾洪道,配套建设县防汛指挥信息系统。蓄洪安全建设培修围堤湖、六角山堤防,修建安全转移路、新建安全转移桥,新建围堤湖垸吐洪闸。排涝建设完成岩汪湖、坡头、蒋家嘴大泵及排区更新改造,大龙湖电排扩容升级、观音港排水体系改造,解决县城排水问题;完成小型扬水灌区改造和小型排水站改造。抗旱建设完成清水坝、江东市、颜家庙等水库枢纽保安,喉咙管、柳溪等水库升级扩容;清水坝、江东市、颜家庙等灌区主干渠道疏挖衬砌,治理撇洪河八条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水利灭螺建设搞好渠道硬化灭螺、大堤外坡脚硬化灭螺,新建拦、沉螺设施。
电力在龙阳镇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一个电力开闭所;在太子庙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在蒋家嘴对原有110KV变电站进行扩容改造,新建一个开闭所。
邮电通讯建成运行快速、调度灵活、管理有效、信息畅通的现代化邮政运输网;逐步推行移动、电信业务的智能化、综合化。
(五)发挥科技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鼓励和扶持康普制药、才松堂制药、国珍木业等重点企业加快建设技术开发平台,逐步建立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联合体,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强化对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应用,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组织实施农业星火计划,以科技服务“三农”,通过典型引路,重点做好南获、优质水稻、珍珠、黑杨、苎麻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换示范工作。继续做好天源生物能源、泰阳生物等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品的认定工作;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引进人才和技术,兴办高新技术企业;重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突出抓好广源麻业、隆源纺织、煤矿机械、太子涂料、正阳化工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把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传统产业,打造成推进新型工业的重要力量,力争在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六)发展生态旅游业
突出特点,集中力量,把“西洞庭湖湿地龙舟赛”办成有一定影响的赛事,加快西洞庭湖城市湿地公园景区游道和景点建设,配套、完善景区内通信、环卫设施,新建蒋家嘴三星级宾馆。
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将丰家铺—鹿溪景区—江东市—五宝山、S205—金牛山的公路建设好,实现重要景点之间的快速互通,发展以竹林观光为主的森林生态游和农家乐。
立足县情,发挥优势,以撇洪河、聂家桥牧场、西湖垸为重点,发展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游。
挖掘潜力,分步实施,利用汉寿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逐步恢复净照寺等景点,形成文化旅游产品群。
(七)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社保工作,树立抓社保就是抓财政、抓发展、保稳定的观念,建立健全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训基地和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搞好劳务输出,实施就业与再就业工程。扩大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实施保障方式多样化,解决不同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实施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制度。
文化教育建好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汉寿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抓好全县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乡镇实施无线数字电视工程。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普教、职教、成教、幼教协调发展,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县一中进入省一流示范性高中学校行列;县二中争创省级示范中学,五中着力做强;一职中争创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龙阳镇南岳路小学通过扩建在校学生达到3000人左右,办成全市一流的示范小学;县城区兴办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各乡镇兴办一所中心幼儿园。
体育卫生建设康体娱乐广场,全力打造水上运动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级)和摔跤、柔道后备人才基地(省级)。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设好乡镇卫生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升各项卫生质量的检测水平,搞好计划免疫工作,加强三级卫生网络、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人口和计划生育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环境保护继续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抓好城镇功能区达标和生活、工业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改善城镇能源结构,抓好垃圾、“白色污染”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国土整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认真抓好土地开发整理,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妇女儿童事业优化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环境,增加社区妇女儿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建成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第五章主要措施
(一)逐年建成一批重大项目
1、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上项目
一是围绕支柱产业,在杨木加工、机械制造、棉麻纺织、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集中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外资项目;二是围绕特色农产品以无公害蔬菜、畜禽及水产品为重点上项目。三是围绕基础设施,以汉南路建设、芙蓉大道建设、银水湖开发、城北河改造、垃圾处理场等项目为引资重点。力争“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县外境内项目1000个,到资60亿元。
2、发展民营经济,激活内资上项目
一是加大市场准入,凡是国家非禁止的领域,一律向民营经济开放;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的待遇,一律让民营企业享受。二是加强引导,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城市经营、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三是激活投资主体,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利用各自优势,以投资领办、合伙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参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四是推动银企合作,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恢复工商银行汉寿支行,激励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实现银企“双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研究产业政策,瞄准方向上项目
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笼子。抓好商品粮、棉、油基地和畜禽品改基地建设项目,继续实施血防灭螺工程,建设新一中,继续抓好三水厂二期工程和公检法司基础建设,新建环境监测站、太子庙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成太子庙国家粮食储备库铁路专线,积极推广电子政务。
(二)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以提高集约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在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治理污染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兴业化工、天耀纸业、广源麻业、逐鹿纺织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这些企业向环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企业效益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把节约理念贯彻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积极发展协会经济
探索“支部+协会”的农民组织化方式,走支部建协会、协会建支部的路子,引导协会开展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信息交流等活动,支持发展纺织协会、企业家沙龙等工业行业协会,建好旅游、教育、文化等行业协会,发展协会经济。
(四)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一是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重点引进机械电子、轻工食品、医药化工、纺织印染、信息技术、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人才。二是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建立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大胆试点并积极推行多种工资形式,试行年薪制,使一部分优秀人才通过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先富起来。三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有技术、懂管理的人才从事产业开发、信息服务工作;支持科技人才从事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人才择业的自主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提高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率。
(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经济环境110”投拆处理中心功能,做到投诉有回复,举报有回音,违规有处罚,对工业园区实行封闭管理,规范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检查;二是继续推行项目免费全程代理制,重点企业收费“一费制”,特事特办等服务机制,为投资者服好务;三是完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强化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规范性文件备案和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突出整治不作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