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来源:汉寿县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12-04-14

 
    汉寿县服务业“十一五”(2006年—2010年)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以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的第一个汉寿服务业(第三产业)五年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汉寿服务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发展和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翻两番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现,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县服务业在经济规模、内部结构、服务领域和就业容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可喜成绩
    1、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十五”期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绝对额由2001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95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7.79%,增长了3.0个百分点,成为了拉动汉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不仅服务质量得到改善,效益进一步提高,项目总体数量不断增长,而且传统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内部结构更趋合理。传统服务业由2001年的41%下降到2005年的36%。通信、文化、教育、社会服务业、科研和综合技术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所占份额逐步上升,到2005年初已达到40%,比2001年高3.2个百分点。
    3、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发展快速。截止到2005年,全县大小超市达到200多家,而在“九五”末、“十五”初期超市几乎没有,其销售额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传统的零售业。以广兴、金湾、宏达、三联为代表的连锁超市开拓了汉寿零售业的新天地。而以欣运集团和万路达为代表的运输公司则实现了汉寿物流业零的突破。
    4、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市场调控体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05年,全县商品交易市场达到了20多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8个,生产资料市场(农资市场)2个。
    5、吸纳就业能力提高
    2004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3.16万人,2005年达到13.28万人,比2001年新增就业机会3.16万多个。
    6、服务业投资逐年上升
    2001年以来,全县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5.56%,2004年达到了5.1亿元,2005年达到6亿元。除了原有的房地产、交通运输、邮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升温外,教育、信息、社会服务等领域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低于全省、全国的水平。二是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基数低、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三是开放程度不高。尤其是与“公益性”紧密相关的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和开放明显滞后,教育、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产业发展潜力大的领域,市场竞争不充分;邮政、通信、卫生、传媒、公共设施等领域还存在垄断经营或市场准入条件过高,低水平的竞争环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服务业的长足发展。


    第二章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汉寿的总体要求,以桥、路、旅游区建设为契机,以教育产业园、现代流通业、现代连锁业为龙头,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业态创新为突破口,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主攻方向,以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多元投入的方式,突出发展面向本地优势产业的服务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整体水平,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扩大总量,增加供给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拓展领域、完善功能,改变我县服务业功能不全、供给不足、比重不高的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十一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2、优化结构,提高水平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区域结构,推进区域布局特色化;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进产权多元化,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3、拓宽领域,促进就业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促进产业化的主攻方向。拓展发展领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章行业发展重点


    (一)现代物流业(运输邮电仓储业)
    在区域布局上,重点建设一个物流仓储中心,二个物流中心,三个专业配送中心。
    一个物流仓储中心:即以太子庙国家粮食储备库为主的物流仓储中心。
    二个物流中心:即以欣运集团、蒋家嘴水运公司为依托,着力发展集商贸、仓储、运转、配送加工的现代物流产业,以现有设施为基础,完善功能,提高档次,为县内和周边生产、消费服务。
    三个专业配送中心:依托县内蔬菜、果品、水产、粮食、医药、纺织、化工等产业,培育龙阳镇、太子庙、蒋家嘴三个配送中心。
    加快实施“通达工程”,全面提升乡村公路等级。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干线为依托,以乡村公路和沅水水运为基础,建立沟通内外的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合,到2010年,努力形成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形成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的安全、快速、便捷的现代运输网络。公路货运方面,以欣运集团、新国线、万路达等运输集团为依托,通过政策引导,将现有众多的个体营运车辆整合为运输企业,形成集约化经营;同时调整货物运输车型结构,大力发展大吨位集装箱大件和专业运输车辆,推动货运集装化和厢式化,推进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提高路网通行能力。铁路运输方面,将太子庙车站扩建为有规模的货运站场;水路运输方面,加快蒋家嘴客货运码头和渔港建设,完善沅水主航道建设,疏浚水系,提高通航能力。
    进一步拓展区域性速递业务,构建新型的工业产品分销运输体系、商贸连锁配送体系。充分利用邮政系统覆盖全县,连接全国的终端网络体系,加强与工商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合协作,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三农”提供信息传递、物品运递和资金流通服务。
    (二)信息服务业
    以公共基础通信网络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电信主干网络、宽带接入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综合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电信网、移动通信网和有限电视网的互联互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建设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四大基础数据库,形成完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
    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在整合全县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开发政府内部信息平台资源,建设以县人民政府政务中心、县人民政府网站为枢纽的上联、下联、横联办公网络,加快建设金融、保险、教育、科技等与国家对应的12个部门的电子公务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统一、有效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网上办公,建设“透明”政府。
    (三)面向本地优势产业的服务业
    围绕医药、纺织、化工、蔬菜、果品、水产、粮食等本地优势产业搞好服务,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效益。
    1、科技推广
    一是鼓励康普、才松堂、鑫源、宏达、银阳、洞庭木业、向远德珍珠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紫阳化工、宝龙汽车、清洁能源等大中型企业组建技术研发机构,除为本企业服务外,逐步为其它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二是发展行业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中心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共享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三是全面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强县乡科技推广服务网络,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科技推广水平。四是逐步开通代理服务业务渠道。
    2.农业服务业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设立“农业化”服务中心,在各乡镇建立试验、推广中心,为农民提供良种繁育、技术指导、农机服务、流通和加工社会化服务。二是以五里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发布、检测、产品集中批发的综合市场。以珍珠协会为龙头,建设珍珠一条街,形成珍珠研究、加工、展览、运输一条龙的产业服务链。三是逐步建立黑杨、珍珠、苎麻、绿色食品、甲鱼、乌龟及其它名贵水产等农业特色产品网站,建设全县农业综合信息网络,逐步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
    3.金融保险业
    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和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广以银行卡为依托的电子商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兴业务和融资结算手段。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扩大个人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贷款规模,加快开发新的消费贷款品种,逐步形成品种齐全、竞争有序、资信优良、手续简便的个人消费信贷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管理责任,降低不良贷款。
    4.中介服务
    进一步培育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公证、咨询、营销策划和职业介绍等中介组织。努力满足企业和社会多样化的信息咨询和管理等服务需求。
    5.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到2010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20个以上,农业行业协会发展到20个以上,农民经纪人发展到500人左右。
    (四)社会居民生活服务业
    1、批发零售和餐饮业
    以发展宏达、广兴、金湾、三联、都得利等连锁经营企业为突破口,推动连锁经营规模化和集约化。以超市和便利店为重点,积极向专业店、专卖店、大卖场等多业态延伸,并向城镇和农村拓展,到2010年,连锁企业门店达到350个,建立1至2个连锁门店超过50家的连锁企业集团。一是大力发展连锁超市和便利店。二是在巩固零售业连锁经营基础上,积极向餐饮、装饰、装修、修理、药品、图书、音像制品等多领域发展,扩展连锁经营的范围。三是连锁经营要向具备条件的乡镇发展。四是涉农部门要大胆探索,组建粮、油、蔬菜以及牛、羊、鸡、牲猪、水产品等系列产品配送中心,把发展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结合起来,发挥配送中心的中枢作用。五是健全商品市场体系,鼓励引导各种商品市场提升档次,完善功能,增强竞争能力,积极引导推行中心城镇“农贸市场改超市”,培育壮大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供销系统农资、棉花和食盐等骨干商品经营网络。
    把发展现代餐饮业作为打造县城品牌的重要内容。支持以大众消费为主的风味小吃、快餐等中小型餐饮企业,通过自由连锁开展同业合作。引导餐饮业主由个体商户向公司企业转变,提高餐饮水平和质量。建设龙阳、凯帝三星级大酒店,改造福星楼、春华轩、京天为星级宾馆,提升服务档次。以现有夜市城为基础,建设汉寿风味小吃一条街,打造汉寿绿色餐饮“超市”。
    2、居住服务业
    以深化改革,扩大需求,改善供给,增加信贷为重点,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房地产业年均增长12%左右。加强一级市场调控,着力发展以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城镇住宅供应体系,适当发展中高档花园住宅小区,不断优化结构,增加供给。进一步激活二级市场。完善房屋交易市场功能,实现住宅买卖、交换、抵押、评估一条龙服务。发展住房消费信贷和住房保险,完善个人住房融资机制。规范和加强物业管理,大力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分业经营。
    3、社区服务业
    一是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设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科技教育、医疗保健、互联网络等社区服务设施,重点抓好家政、维修、托老、托幼、保健、文娱服务等社区服务业。龙阳镇要建起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蒋家嘴、太子庙要建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分别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且逐步形成网络。完善社区服务项目体系。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做好社区福利与公益、教育、文化、法律、离退人员与外来人员管理等服务。二是发展各类以便民利民为主的社区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物业和敬老托幼服务业。完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规划在龙阳镇建设服务中心,在中心建立统一的社区服务呼叫平台。三是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提倡和鼓励社区资源共享。四是完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服务设施和居委会活动场点的建设与管理。到2010年,社区服务中心发展到5个,街道办事处服务设施由12个发展到18个。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目标。
    4、农民工就业、城镇居民再就业服务体系
    进一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逐步建立以居住年限为主要标准,以就业、住房等为条件的户籍迁移制度,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消除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各种障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到2010年农民工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建立劳动者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劳动力市场大厦。为农民工、外来劳动力和城镇居民再就业提供职业培训、介绍、信息等各种就业服务,保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到2010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人次,下岗人员就业率达95%。
    5、卫生和社会保障业
    深化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引导医疗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院改革为契机,带动农村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以传染病防治和生殖健康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改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和服务条件。
    按照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2010年覆盖率达98%以上。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困难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增强失业保险的保障功能,制定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管理办法。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原则,设计制定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框架,积极稳妥推进。
    6、文化、体育、教育业
    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创作投资的支持,充分挖掘各种文化资源,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实现艺术性和商品性的统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之间的嫁接、渗透和融合,拓宽发展领域,大力发展广播电视,积极培育电影、图书、音像、文化艺术市场,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企业化。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引导、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专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扩建县城电影院为数码电影城,扩迁县文化艺术馆,新建县图书馆、县大剧院、县博物馆,兴建一批县域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和群众文化广场。
    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工作。成立太子庙、蒋家嘴、坡头、丰家铺、沧港中心文化站。抓好农村墟场文化活动和电影普及工作。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文化艺术骨干队伍和管理队伍,强化文化产业的执法监管,优化文化发展环境,不断繁荣文化市场。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重点发展具有滨湖特色的湿地龙舟赛和军山铺万友武术,以及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月活动。到“十一五”末,全县常年体育锻炼人数达40%以上,城区50%以上,人民体质显著增强。竞技体育强化后备人才培训,到2010年,全年在训运动员人数达200人以上,其中重点运动员80人以上。建成国家级水上运动后备人才基地,省级摔跤、柔道后备人才基地,加快新体育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
    着力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7、旅游业
    以提高认识和创新发展思路为动力,以实施品牌战略为重点,以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管理体制为保证,建立起“行、游、住、食、购、娱”综合配套的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着眼于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共进,以强化综合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努力扶持与培育生态旅游,将汉寿建成湘西北旅游圈重要的一环。着力探索适合以西洞庭湖湿地、鹿溪森林为资源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使西洞庭湖生态旅游区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景区,把鹿溪森林旅游区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
    积极打造一个国级品牌: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着力培育两个旅游城镇:龙阳镇与蒋家嘴镇;努力建设三个生态旅游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沧浪河流域农业生态旅游区、南部丘陵森林生态旅游区;重点建设三类生态旅游产品:湿地生态旅游产品、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以吸引国内游客为主,适度发展吸引国外游客。到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0万元。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
    坚持市场取向,实现资源配置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事业的资产重组。重点培育几家拥有著名服务品牌,多元投资主体的中型以上服务业企业集团,推进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旅游、社会服务、公用事业领域,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到2010年,除金融保险和文化、广播影视的部分领域外,国有资本将逐步从服务企业中退出。
    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服务业发展。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领域,凡政府承诺对外开放的领域,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促进非公共服务的产业化。对事业单位按照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和途径。营利性事业单位要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挂靠政府部门的营利性机构要与原部门脱钩。
    (二)扩大招商引资,以引资促发展。
    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全面加大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吸引外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通用标准,提高整体竞争力。
    创新引资方式,积极探索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招商、项目定向招商、委托招商、对口招商、网络招商、上门招商和BOT项目融资方式,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三)合理引导消费,扩大服务需求
    引导城镇居民树立新的消费观念,建立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促进个人服务消费由自给型向社会型转变,消费方式由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同时积极引导服务企业针对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优化服务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服务消费。
    围绕住房、信息、旅游、休闲、教育、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消费型服务业。完善消费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费,增加居民即期消费。提高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和保险等改革的透明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把扩大农村消费作为增加消费总量的重要方面,加强农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服务设施条件,提高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能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
    (四)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
    服务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服务业市场要放宽准入条件,降低资质,简化审批程序,减少中间环节,全面推行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对服务业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全面清理整顿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对服务产品的定价办法。对相关行政性收费,以及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收费价格进行统一清理和审计,重新确定标准,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强项目建设,增加资金投入
    重点围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公用事业、环境保护、就业服务、生态旅游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积极谋划建设项目,建立全县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库,做到建设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
    在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国债资金支持,吸引银行信贷和民间资本投入。
    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促进银企合作。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
    把服务业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深度挖掘服务业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商贸流通、餐饮、运输仓储等传统行业,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创业和就业成本较低、门槛不高的行业,增加就业机会。积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从事服务业工作。
    完善和规范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管理,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自谋职业、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倡导非全日制、临时制、弹性工作时间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引导全社会转变择业观念,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军转干部、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到民营服务业企业就业。
    (七)推行服务标准化,提高服务业技术含量
    加强服务业质量管理,全面贯彻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服务业经营行为,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质量管理、现代物流、环保、职业安全、卫生等体系认证,为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在服务业各行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密切结合,促进服务业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依靠科技进步拓展服务领域,实现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要加快培养熟悉世贸组织规则的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有计划的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吸引和聘用市内外、省内外乃至国内外高级人才。
    汉寿县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组长:夏吉平
    副组长:李建武
    成员:刘振明许丽红肖毅刘帆
    执笔人:刘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