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政府2008工作报告
来源:惠州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惠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汝求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带领全市人民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经济总量跨入全省先进地区行列,经济效益呈现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预计达到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增幅比年初预期高出2.2个百分点。初步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4.2亿元,增长5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9亿元,增长19.1%;外贸出口141.2亿美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3亿美元,增长17.7%。全市税收总收入231.7亿元,增长3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1亿元,增长3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3亿元,增长1倍,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有较大提高。
    ——产业结构出现明显后发优势,发展后劲展现强势经济的特征。三次产业结构为7.9∶58.8∶33.3。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和高级化趋势增强。石化数码产业发展加快,中海壳牌石油化工厂满负荷生产,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建设完成工程量61%,一批中下游项目建成投产。石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1.1亿元,增长36.2%。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1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8%,TCL、德赛、华阳、侨兴4家集团跨进2007中国电子信息企业500强、广东制造业50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3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00亿元,增长21%。旅游业发展壮大,全年接待游客15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4.3亿元,分别增长28.7%、37%。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1169.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79.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8.6%和41.1%。房地产投资增长近1倍。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石化及电子信息产业招商项目推进会,组团参加系列经贸活动,共签约项目323宗,投资总额1170.4亿元。园区资源进一步整合,全市15个工业园区加挂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牌匾。启动高新科技工业园和意大利工业园规划建设。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8亿元,税收总额61.7亿元,分别增长15.1%和55.4%。
    ——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县镇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市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8亿元。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14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9%,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全市完成农村公路改造任务810公里,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1389户。村企合作共建新农村取得初步成效,投入资金6000万元。全市农村纳入低保2.3万户、6.4万人,实现应保尽保;32.8万农村学生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村卫生站建设率100%。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博罗、惠东、龙门三县生产总值达418.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3.9亿元,分别增长15.6%和34.4%。龙门县荣获“中国年桔之乡”称号,三个旅游景区通过国家4A级评定,并通过省旅游强县验收。中心镇和专业镇发展加快,18个中心镇经济总量占全市35%。
    ——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山水优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初步成型。修编完成《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等一批规划。实施“南进北拓、东西伸延”的城市发展战略,惠南大道、金山大桥、合生大桥建设步伐加快,金山大道、四环路、惠博快速路改扩建、惠州大道东段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东江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惠州大堤(北堤)安全加固等一批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顺利推进。交通和口岸设施升级换代,完成广惠高速公路石湾至小金口段路面扩宽改造工程,惠莞、惠深沿海高速建设加快推进。惠州港新建30万吨级的原油接卸泊位1个,扩建25万吨级航道1个,动工建设马鞭洲30万吨泊位码头和中海油配套码头,即将完成对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立项工作。东江航道整治和惠大铁路二期进港线建设稳步推进。惠州机场复航工作进展顺利。
    ——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定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对全市限制类、淘汰类的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关闭落后水泥生产线10条。环保准入门槛提高,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建项目超过总申报量的10.2%。环保执法力度加大,关停重污染工业企业7家,清拆禁养区内养殖场1000多家。环境综合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淡水河整治逐步推进,有9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5座完成主体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垃圾焚烧发电厂、灰渣填埋场建成使用,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检取得优异成绩。绿色生态惠州建设稳步推进,启动自然保护区示范市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东江两岸景观林建设成效明显,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47.2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59.2%。
    ——文明城市创建亮点纷呈,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城市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完成市科技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会展中心动工建设。西湖美化工程按计划推进,平湖清淤整治完成,西湖东坡园、丰渚园、高榜山、挂榜阁建设和丰湖书院改建等工程如期展开,引种名贵观赏树1.3万株。合江楼、客家女大型雕塑主体工程完工。完善规范市中心区的路标和门(楼)牌,改造一批公交候车亭,投放新型环保公交车106台,新增、更新出租小汽车500台。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实施“五治”专项行动,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策划“感动惠州年度人物”评选等100多项公民道德实践系列活动,掀起惠州精神大讨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科教兴市和文化大市建设取得令人满意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组建认定各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5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5个,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49.5%、17.9%。与高校、科研院所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31个,新认定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各1家,再次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教育优先、均衡发展,开展“服务乡村、万师支教”活动,实施“职教扶贫万家培星计划”,1243多名贫困生免费就读中职。完成601所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和40所山区薄弱学校改造。华罗庚中学动工建设,有4所中学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个镇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商校、卫校再度跨进省中职学校竞争力10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4.2%,高考本科上线增长16.2%。文化活力得到激发,成立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广电传媒集团,推出“快乐时光”广场文化活动,完成市“五个一工程”作品评选。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市中心医院江北新院、中医院新院、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省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和各项筹备工作、备战工作有序推进。连续12年被评为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博罗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妇女儿童事业及统计、审计、气象、地震、移民、口岸、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友好城市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国防教育、人防、民兵、档案、方志、仲裁、红十字、文博、老龄、慈善、老区建设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共建共享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八项民心工程的55个子项目进展顺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0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5693元,增长11.8%。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78%,城镇登记失业率2.6%,完成农村青年技能培训1.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独生子女纯二女结扎夫妇养老保险制度。对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安排750多万元价格调节基金稳定市场价格和补贴低收入群体。对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烈军属实行优待和补助,57个镇(办)在全国率先建立“复退军人之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取得成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4.8万人追回欠薪5843.2万元。
    ——平安惠州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开展声势浩大的“东江亮剑”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建成市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基本构建起“打防管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荣获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和非法传销活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国家和省验收组的高度好评。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体系,组建市、县(区)、中心镇(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机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类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安全小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68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维稳综治中心,建成维稳综治工作站1291个。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实行信访代理制度,开展突出信访问题专项治理,群众信访总量和越级到市、到省上访批次下降。
    ——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政府自身建设呈现新气象。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市人大报告制度。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188件,政协提案138件,办复率100%。民主党派、工青妇、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和党外人士参政议政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继续深化。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和决策听证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不断增强。成立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政府应急管理得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年、万众评公务、行风评议、行风热线等活动深入开展,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政府自身建设、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机关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惠部队、武警官兵和支持参与惠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界友好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全面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压力较大,资源能源的集约节约利用需进一步加强;城乡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需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的发展需加快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仍存在薄弱环节,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08年工作任务


    做好2008年的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智慧凝聚到实现中央和省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以世界眼光和现代思维审时度势,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中央和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深刻认识惠州发展的新目标,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增强“走在全省前列”的竞争意识,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促进新的大发展,以新的发展方式推进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惠州,努力开创我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市经济社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国内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我省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包括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在内的一大批大项目将于今年建成投产,为我们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点做好五个方面:一是形势好,更要加快发展。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乘胜前进,高起点加快发展。二是结构好,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和优化引进,提高科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三是资源优,更要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要把惠州的发展融入珠三角、港澳乃至世界。四是发展快,更要推进社会、文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五是环境美,更要提升环境综合竞争力。既保持快速发展,又使环保走在全省前列。为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面临的新挑战,既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又要未雨绸缪、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位代表,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按照“抓落实、优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方针,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巩固和扩大惠州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总量水平与生态和谐指数;全力推进改革开放,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推进科教强市、文化大市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力推进民心工程建设和民生改善,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推进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施政能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迈出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惠州更为坚实的步伐。
    200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5%(按2007年口径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持平;外贸出口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为实现全年目标,今年必须做好十二项工作:
    一、打造石化数码产业区域中心,增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抓住广东省建设“沿海石化产业带”的有利时机,着重抓好大亚湾石化区建设,完善石化区产业布局、港口规划和环境容量控制规划,为建设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石化区预留发展空间。加快石化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石化区承载功能。继续做好石化中下游项目招商,加快在建项目建设,确保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等一批项目如期投产。加快抽水蓄能电站、LNG电厂二期、国华热电等项目和龙门光大、塔牌水泥二期等工程建设,确保顺利投产。积极推进惠东平海电厂、熔盛造船厂上马建设。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努力引进汽车整车项目。做好电力发展规划,推进电力发展“1942”工程建设。
    做强做优电子信息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大力推进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级视听产业基地、激光头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富士康、比亚迪电子二期等项目建设,扶持环保电池产业发展,启动新型高端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力争平板显示(液晶模组)等新兴电子产业项目取得突破。支持TCL、德赛、华阳、侨兴等大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增强四大集团的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和扶持民营科技型电子信息企业发展,为大企业集团和核心产品提供配套。
    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安排3000亩用地指标,用于发展高新科技工业园。市财政安排6亿元高新科技工业园征地和开发专项资金,形成工业园区大投入、大建设的局面。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园区的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功能。加快仲恺大道商业化改造,抓紧一期6个项目的建设,打造仲恺大道新亮点。加快数码工业园二期征地和招商。着力抓好高新科技工业园和惠东、龙门两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意大利工业园、惠东滨海精细化工园等县区工业园开发。
    二、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区域中心,增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市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5亿元,占2008年新增财力的72%,增长33%。健全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八大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新建大型农业示范基地15个;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2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24家;扩大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15万亩;新增省市级名优产品12个。市财政安排600万元贷款贴息、100万元奖励资金支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和维护,加快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良种良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1.5%。积极发展海水高位养殖、网箱养殖,提升海洋渔业发展水平。
    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八个一”工程。建设一个特别能谋发展、促和谐、办实事、讲廉洁的村级班子,开展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找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落实一批村企合作的发展项目,新增100个村企合作共建示范村,以互利共赢的方式选准合作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编制一个有惠州特色的村庄建设规划,今年完成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2010年前完成50户以上的行政村、自然村规划编制;建设一批村容村貌升级示范点,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促进农村“五改五建五进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一批“一保五难”问题,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硬底化,70%以上通农村客运、通自来水、通互联网,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市财政补贴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资金每户5000元;建立一套民主管理的规章制度;制订一套文明高尚的村规民约,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三、打造现代商贸物流区域中心,增强内外源经济贸易的聚集和扩散能力
    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快速通道。利用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大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今年主要从港口的开发建设上寻求突破,加紧推进中海油30万吨级原油接卸泊位等7个泊位建设,加强与和记黄埔等国际国内一流的港航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惠州港开发建设,把惠州港建设成为综合性大港,为大亚湾石化产业和全市、全省乃至京九铁路沿线各省服务,力争“十一五”末达到7000万吨吞吐量,为我市港口物流业发展筑牢根基。推进惠州机场尽快恢复民航,发展航空物流业。
    构筑现代商贸物流优质平台。加快建设以石化电子、纺织服装、鞋类、农副产品、建筑材料等为主的现代物流基地。积极推进孚宝物流仓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大亚湾国际物流园等物流平台建设,发展一批集仓储、配送、交易和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结合城市开发建设,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市区商贸中心、特色商业街建设,促进物流业与商贸业协同发展。
    引进现代商贸物流优势企业。加强商贸物流业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或嫁接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或连锁商贸企业。大力支持招商物流、中国物流、中海物流、沃尔玛、吉之岛等知名商贸物流企业在惠的发展。扶持本地流通企业、仓储运输企业改组改造,推动其向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发展,努力培育我市物流业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优化金融环境,力争引进1家银行、2家证券公司、2家保险公司在惠设立分支机构,支持2家企业上市。银行业存贷款分别达到1450亿元和900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15%以上。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鼓励发展科技、信息、会计、律师、咨询、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租赁、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四、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区域中心,增强东江明珠的环境优势
    力促旅游业增量提质。全力实施旅游业“3510工程”,打造“三大体系、五大顶级品牌、十条精品线路”,打响“休闲之都·度假天堂”旅游品牌。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全力推进罗浮山、南昆山、巽寮湾等旅游景区和巽寮五星级酒店群、白鹭湖休闲度假区、温泉度假等旅游项目建设,启动象头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的培育和新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办好第三届惠州国际生态悠闲旅游节,力争接待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大力发展县域旅游经济,推进惠东县、博罗县4A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加快实施西湖美化工程。重点建设高榜山挂榜阁、东坡园、丰渚园等园林,使之成为弘扬惠州历史文化,集苏州园林、广东四大名园和岭南特色的园林景区。搬迁惠州学院丰湖校区,修复丰湖书院,动工建设丰湖公园,增强惠州文化底蕴。建设“引清活湖”工程,使东江水与西湖水循环交换复清。实施环湖栏杆和道路等一系列改造建设工程,突现西湖亮点,提升西湖品位,擦亮惠州城市眼睛。
    扎实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重点抓好100个高标准森林公园建设工程,100万亩阔叶林造林示范工程,东江、西枝江惠州流域100平方公里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100公里路树改造工程,100万亩桉树、残次林改造工程,加快构建以市区三环路为中心、九条出口公路为射线,以西湖、红花湖、东江西枝江两岸、汤泉、象头山为节点的城市绿色生态长廊,进一步提升惠州生态和谐指数,把惠州建设成为广东省的“绿色明珠、宜居典范”。
    五、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巨大的拉动力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实施园区招商和产业招商,重点引进“两低两高”项目,引进大企业集团到惠州设立生产、采购、研发和营销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切实做好赴欧洲招商洽谈项目的跟踪落实,特别是加强与瑞士科莱恩化工集团、荷兰皇家孚宝集团等大企业集团的联系,促进项目早签约、早落户。鼓励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做好中海壳牌增资扩产和炼油项目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办好设地级市2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优质农产品出口,积极培育和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出口。鼓励外资企业扩大内销、增加进口。简化出口通关手续,优化通关环境。完善进出口贸易预警机制,协助企业主动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有效规避贸易风险。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0项,年度计划投资22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9项,续建项目23项,投产项目18项。这些项目对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必须超前谋划、重点突破。工业能源方面,重点推进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抽水蓄能电站、环球水泥等项目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惠莞、惠深沿海高速和广河高速建设,做好惠大疏港高速、广惠高速东延线、惠莞高速东延线、粤湘高速博深段、从莞高速建设和惠盐高速拓宽工程的前期准备并启动建设,尽早形成“五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加快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推进厦深铁路惠州段、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配套码头、荃湾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开工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惠州大堤安全加固、潼湖围达标加固等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市区防洪排涝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

    六、加大城市建设和文明创建力度,确保文明城市测评顺利达标和第13届省运会场馆如期建成使用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按照打造山水优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的总体要求,完善“一城两区”的格局,重点做好城市道路框架、重点开发区域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实施“南进北拓、东西伸延”的城市发展战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搭建起城市未来发展架构。推进惠州大道东段和惠博快速路改扩建工程,加快合生大桥、金山大桥、惠南大道建设,动工建设四环路、金山大道、西枝江大桥,提前构建“三龙出海”的城市主干道网络。推进南部新城、江北新区建设,加快形成中心城区、惠阳—大亚湾、仲恺—陈江的城市组团。启动水东街改造工程,把水东街建成展示古城文化和传统商贸文化的景观步行街。
    力夺文明城市建设最高殊荣。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城市出入口、主要道路、公共汽车站、沿街店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狠抓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制止“八乱”现象,抓好美化亮化和“穿衣戴帽”工程,形成整洁、靓丽、舒适、有序的城市环境。改善窗口服务质量,树立行业文明新风。深入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扎实推进“六好”平安社区、文明示范村等创建工作。继续开展“感动惠州人物”评选活动,倡导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热心公益的文明新风尚,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
    做好第十三届省运会筹备工作。围绕“四个一流”的办赛目标,进一步完善省运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加快推进金山湖体育馆、金山湖游泳跳水馆、体育人才训练基地、市中心体育场、县(区)体育场馆建设,确保全部省运会场馆建设、改造项目在2009年10月前完成。着手开展赛事筹办和开幕式、闭幕式的策划设计工作。积极开展备战训练工作,加大优秀体育人才的培训、引进力度,提高我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筹办好北京奥运火炬接力惠州站传递活动。
    七、推进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增强产业与环境的综合竞争力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搭建产业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研发基地、各种技术及产品检测平台,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力争新培育省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各2家、专业镇1个、农业创新中心1家,市级工程中心8家、信息化数字认证中心1家、农业创新中心2家。建成国家石化产品质检中心,推进惠东鞋业检测平台建设。完善惠州软件园和仲恺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功能。积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抓好“省市联手推进产业升级工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发展。切实抓好集约节约用地。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大力处置闲置土地。鼓励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狠抓节能降耗工作。完善节能降耗的考核体系和工作责任体系,加强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管理,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水泥、小火电企业和落后工艺设备,推广应用节约能源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投资和经营循环经济项目,促进企业、园区循环利用资源和清洁生产。做好电力、油品等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各县(区)、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规划建设市区建筑余泥垃圾消纳处理场、大亚湾石化区第二条排水出海管道。严格执行环保规划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致力削减污染负荷,保持环境总量基本稳定。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工业污染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监管,大力治理汽车尾气、城市噪音,保持环保主要指标基本稳定。加快淡水河、淡澳河综合整治,加强东江、西枝江水资源、山区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持饮用水质基本稳定。确保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得到巩固提高,确保环保责任考核列入全省前两名。
    八、推进区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增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后劲
    加快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大亚湾要以增强龙头带动作用为目标,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港口物流业、“两低两高”新型产业、总部经济和特色旅游业。惠城区要加快发展电子、服装等优势产业和以商贸物流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及优质高效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增强县域经济排头兵地位。惠阳区要增强承接珠三角高端产业转移的能力,重点发展能为深圳、大亚湾提供服务的配套产业,加快引进四、五星级酒店群,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高效、长效的第三产业,增强惠阳在“一城两区”城市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惠东县要着力打造海滨顶级旅游区、清洁能源基地、造船基地,加快发展制鞋业、商贸物流业和特色农业。博罗县要大力发展以富士康为龙头的IT产业,以制药、五金制品为主的特色民营经济,以罗浮山宗教文化旅游、象头山森林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业,以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以及交通物流业,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龙门县要巩固提高现有良好的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水泥建材业、温泉度假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年桔特色农业。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切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帮助民营企业和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市财政安排8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安排500万元全民创业发展基金,支持鼓励全民创业。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促进银企合作。重点抓好惠东鞋业、惠城服装和灯饰、博罗药业、龙门水泥等民营企业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培育,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民企品牌。推进民营工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外地实力强的民营企业,争取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00亿元以上。
    九、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的动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监督、绩效评价和风险责任约束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开展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点工作。搞好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完善城乡居民自治制度,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公用事业和公用设施投资与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业绩考核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完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国有资产转让和国有企业破产、清算行为,稳妥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结构,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依法征税、科技兴税,强化税收征管,积极培育税源,促进财税持续增收。
    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继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更多地投向公益事业,更多地投向困难群体。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科技、卫生、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财政保障力度。探索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创新,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合作医疗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落实好最低工资保障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提升和谐社会信誉度
    积极推进民心工程建设。突出抓好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四件大事,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今年安排民心工程项目69宗,其中续建项目45宗,新建项目24宗,主要包括西湖美化、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卫生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工程。加快在建民心工程的竣工,让民心工程造福人民。
    加强就业和创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促进法》,扩大就业规模,大力倡导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完善和落实扶持自主创业税收和补贴等各项优惠措施,加快建立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计划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新增就业人员5.5万人,实现1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农村青年技能培训1.6万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3万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研究建立企业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适时调整机制,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和监控制度。加强与劳务输出地的劳务合作,积极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进城务工人员和困难企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元,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8万人以上。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动工建设市儿童福利院新院、社会养老福利中心。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复退军人优抚安置、助残、城乡特困户生活与医疗救助等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全面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2000套,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适当提高缴存比例,解决城镇特困户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加强社会治安维稳综治工作。深入开展“东江亮剑”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重拳打击涉黑势力和团伙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强化流动人口、网吧、娱乐场所和出租屋管理,整合社区维稳资源,营造群防群治网络,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普法教育、劳动监察、法律援助等工作力度,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和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做到发现在源头,控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公共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用铁的手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执法监察力度,加强高危风险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和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和技术监督。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传销等各种非法经营行为,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消费维权工作。严厉打击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加强重要商品生产、供应和市场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取缔非法经营网吧,打击制售盗版犯罪行为。扎实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和应用,促进社会诚实守信。
    十一、加快科教强市和文化大市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巩固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市区初中大班额问题。启动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工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市华罗庚中学、东江高级中学,积极创建示范性重点职业学校,围绕“双十”目标,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大力推进省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力争全市13个镇通过评估。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妥善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完善助学机制,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待遇。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推进市演出公司、电影公司改制。继续扩大文化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集团和知名文化品牌。建成科技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标志性重点文化设施,整合文化场馆资源,做好新文化场馆的布展工作。健全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和提高文化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挖掘和丰富“四东文化”内涵,努力创作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艺精品。推进“快乐时光”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打造惠州文化特色品牌。深入开展惠州精神大讨论,培育新时期惠州人精神,提升惠州文化软实力。
    认真做好卫生等各项工作。建成中心医院江北新院,继续推进中医院新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突出卫生事业公益性、公平性和服务性,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发展老龄事业。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重视和发展外事侨务、港澳事务、知识产权、方志、档案、民族、宗教、对台、气象、国防教育、人防、仲裁、地震、妇女儿童、红十字等各项事业。
    十二、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进一步提高议案、提案和建议的办理质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健全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的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拓展市民参与政务的渠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监督。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务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注重向农村、基层、弱势群体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中介组织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运作模式,不断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实现方式。
    深入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做好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点部门和大额资金使用的保廉工作,完善政府采购、建筑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制度,推进市政工程代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加强监察审计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落实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打造清正廉洁政府。
    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服务于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机关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和万众评公务、行风热线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以良好的机关作风促进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以良好的机关作风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良好的机关作风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各位代表,我们已踏上了新的征程,肩负使命无尚光荣,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巩固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激发斗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把惠州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珠三角东部经济强市、构建和谐惠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