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摩托化步兵团:“金刚钻”雄风犹在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团队档案:兰州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团,1933年创建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先后经历了鄂豫皖边区3年游击战争、华东敌后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解放舟山群岛战斗,涌现出“勇猛无畏连”、“勇猛迅速连”、“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魏尚友等8个英模连队和101个战斗英雄。在长期的硝烟战火中形成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金刚钻”精神。1942年4月,被上级授予“金刚钻”荣誉称号。

    

    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英雄团队,战争年代,他们靠着无坚不摧的“金刚钻”精神,在我军历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一笔。新的历史时期,“金刚钻”的传人迈出求实创新的步伐,在推进部队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盛夏,兰州军区和某集团军采取动态评估的办法,对“金刚钻”团高原作战能力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全团千人百车出平原、跨黄河、穿戈壁、越草地,远程机动近两千公里,登上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昆仑山。

    这是“金刚钻”团第二次整建制远征巍巍昆仑。

    在急速开进的越野车里,副团长王生彪谈及第一次鏖兵昆仑的情景:当部队在海拔4000米地域训练时,不少官兵头疼、胸闷、气短,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团领导请驻地医院的高原病研究专家讲授高原疾病的防治知识并进行心理疏导,让大家在了解高原的同时消除心理压力。在昆仑山驻训异常艰苦,1个多月时间里,全团官兵成功组织实施了加强步兵连通道反击作战演习,并在海拔5300米的雪山完成了野战生存和实弹进攻演练,采集了多组高海拔地区作战的一手数据。

    那次从高原回来,“金刚钻”团官兵对未来高原作战的探索研究更为急切,对在高原训练当中梳理出来的难题,采取“低驻高训”的方法逐一研究解决。

    此次作战能力评估考核,途中演练课题密度之大,课题设置之险,就连一路随行的记者也暗自替他们捏着一把汗。

    演习前夜突降大雨,一场极具震撼力的“挑战生命禁区,争当昆仑勇士”的战前动员在雪山下举行。数千余名官兵头顶雨雪、脚踩泥泞,面对“金刚钻”团团旗庄严宣誓,雪山间回荡着“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铮铮誓言。

    演习在海拔4500米的地区持续两昼夜,团队首次全员全装在实战条件下完成检验性演习;全体人员的体能达到了训练大纲规定标准;所属和配属的轻重武器实现了首发命中、首群覆盖;十多种适用未来高原作战的战法得到检验。

    用“金刚钻”精神塑造官兵思想、激励官兵斗志是团党委始终不渝的做法。团李政委告诉记者:每年新兵入伍做的第一件事是走进团史馆学习团史,唱的第一首歌是“金刚钻”团歌;老兵退伍、完成重大任务载誉归来都要在团旗下合影留念;庆祝重大节日、集会和执行重大任务也要在团旗下宣誓。让记者深为叹服的是,团队随处可见印有“金刚钻”的标志。新建的办公楼上悬挂着团徽,官兵的臂章及枕头包也印有象征“金刚钻”团的图案。团长叶大斌说:“可别把这些做法小看了,举手投足之间对每名官兵是一种灵魂的塑造、精神的激励。”大学生战士付伟挺的话印证了叶团长的说法:“每天面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金刚钻’标志,那种沉甸甸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征程中,团领导从普及信息化知识入手,引导官兵学信息化知识、钻信息化技术。团里自筹资金,建起了网络对抗室,心理素质训练模拟场,信息化办公平台及信息化训练场地。还依托现有指挥自动化系统,逐步建立起集指挥、控制、情报、通信等功能为一体的“一体化”训练“网上平台”,从而把网络训练渗透到各级军事训练特别是指挥训练和战术训练之中,随时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异地同训。

    团党委从团队实际出发,在人才使用培养上确立了用好现有、培训急用、储备未来的发展思路。他们首先把30名学历高、素质强的干部组织起来,让这些干部在团队信息化建设一线打头阵、挑重担。通过选送62名优秀干部骨干到科研院所、信息化装备含量高的兵种单位交叉代职、短期轮训等手段,培养了一批现阶段团队信息化建设的急需人才。

    “金刚钻”传人心系打赢,跨越式发展再建新功。近几年来,团队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先后9次被兰州军区树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团”、“基层建设标兵单位”等;连续5年被集团军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先进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