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本届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有效监督下,按照镇第十五届三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带领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新时代獐子岛人精神,紧紧围绕创建海洋经济强镇的总体目标,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进程,再一次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指标。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连续18年被评为辽宁省文明乡镇,2005年跨入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和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行列。
㈠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符合镇情的多元化经济发展道路。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海洋捕捞为主体的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主导产业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和资本化运行步入了健康轨道,经营效益水平逐年提高。截至2005年末,水产品总产量完成15.2万吨,完成计划指标的151.7%,比“九五”期末增长63.4%,年均递增10.3%。社会总收入完成15.1亿元,完成计划指标的131.3%,比“九五”期末增长122.3%,年均递增17.3%,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7亿元,完成计划指标的124%,比“九五”期末增长114.7%,年均递增16.5%,人均收入1516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50.6%,年均递增8.5%,财政收入1897万元,五年累计上交各项税金2.3亿元,占全县五年税收总额的40%以上。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0.8亿元,年均递增24.1%,全镇固定资产原值15.7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8倍,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全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保证。
1.海洋捕捞业加快了战略性转移,实现了远近海、大洋性和规模化经营格局。“十五”期间,我镇在完成了西非过洋渔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快了远洋渔业生产开发进程,先后有100余艘450马力以上大中型渔轮投入印尼远洋渔业生产。2001年起,总投资1.5亿元建造6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枪鱼钓船投入到南太平洋从事大洋性渔业生产,使远洋渔业生产船只规模保持在110余艘。至此我镇的远洋渔业生产横跨非洲、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稳固的渔业生产基地和产品销售基地,形成了单拖、双拖网和钓钩多种作业生产,年捕捞量达8万吨以上,产值5亿多元,是国内乡镇最大的一支远洋捕捞船队。近海捕捞业通过资本的不断积累,投资购进和新建了大马力渔轮,现拥有各种大马力渔轮74艘,捕捞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海洋捕捞业完成产量122,526吨,比“九五”期末增长43.7%,年递增7.5%,产值完成72,552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86%,年均递增23.4%。
2.海水增养殖业成功实施了扩张发展战略,规模化海底银行效益倍增。“十五”期间,海水增养殖业加快推进“两岛一湾”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进程,以獐子岛为立足点,进军山东长岛、荣城等地,相继开发了20万亩虾夷扇贝底播和12000台鲍鱼、海胆等海珍品浮筏养殖。在庄河成功开发了36000亩魁蚶底播和海参、车虾等品种的圈养、混养,形成了以獐子岛为主体,以山东、庄河为两翼的跨地区、多品种、立体化和综合开发生产新格局。以虾夷扇贝为主要品种的底播总面积达66万亩,年滚动收获虾夷扇贝面积15万亩。加快开发和引进新品种,真海鞘繁育和养殖效益可观;大西洋浪蛤试播获得成功;引进开发了俄罗斯扇贝杂交品种和白贝两个新品种;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的远缘杂交和选择育种生物学技术作用突出。育苗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镇拥有7000立方水体和8200平方水面的7座育苗室五年育苗总量达130多亿枚,其中鲍鱼苗1亿多枚,海参苗6亿多头。自行开发的紫海胆、香螺育苗形势喜人且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原良种场生产基地基本建成,育苗产业化初步形成。高质量的实施了“北鲍南养”工程,五年对外销售鲍鱼苗种5671万元。加大了渔场,底害清理和海区管理工作,成为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05年海水增养殖业完成产量25,417吨,比“九五”期末增长了4.5倍,年均递增35.9%,产值30,437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75%,年均递增11.8%,利润实现1.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54.3%,年均递增9.1%。
3.水产品加工业向工业现代化目标迈进,外经贸业的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宽。以“五合一”模式为载体,以即食海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方向,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打造现代化渔业工业品牌。五年来,先后启动全县五个乡镇以及县外等9座冷库,依托周边的水产养殖原料,实施了就地加工和异地加工,加工业的渠道进一步拓宽。2005年加工总量4500多吨,产值2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了4倍和6.6倍。投资1.2亿元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贝类交易中心—金贝广场,充分发挥出其大型贝类交易集散地的作用,并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注册,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投资400万元新建的全市产量、出口量最大的海胆加工企业正式投产,与世界500强日商岩井合资建设了金枪鱼精深加工厂,山东俚岛科技园罐头加工厂项目已完成了前期论证和准备阶段工作,标志着水产品加工业迈向了新的台阶。品牌战略开发步伐加快,25大类80多种绿色海产品名扬海内外。扇贝柱和柱连籽等加工产品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畅销不衰,并完成以上国家和欧盟的注册工作。五年创汇额累计达6000多万美元。“獐子岛”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獐子岛”牌系列产品囊括了国内所有食品安全方面的认证。
4.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第三产业总体运行良好。加快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了海上客运,商饮服务业服务功能。成立了旅游服务中心,与15家旅行社达成合作意向,投资60多万元在金沙广场建立了大排档、淋浴房、星级厕所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区,出台了优惠政策,家庭旅游业已经兴起,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五年上岛游客达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亿多元,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采取政府扶持、个人投资等形式,先后建造了两座多功能、高标准的综合商贸市场。建成了高标准的客货滚装船,陆地客货运输及其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活跃海岛市场,方便人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㈡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2001年起将政府全资的原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政企分开、产权明晰,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迅猛,成为拥有13个分公司、5个控股子公司,总资产达5亿多元,年创利上亿元的渔业产业集团。并一举跨入了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大连市百强企业行列。先后进行了原大连长海远洋渔业有限公司、金海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回拢资金5000多万元,政府加大了政策引导和服务力度,使改制后的企业自我管理,自主经营,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金海、兴华建筑工程公司创新了经营思路,完善了经营机制,在镇外开辟了新的建筑市场,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收入不断增加,资本积累不断扩大。后勤工业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利用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在产品质量和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扩大了市场信誉度,其技术水准和产品综合性能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㈢实施人才战略,科技硕果累累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实施人才引进和开发,促进经济新一轮发展,是“十五”期间科技兴镇的重要战略举措,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03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架起了连接国家省市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的桥梁。总投资2亿元实施了虾夷扇贝杂交、种质改良、海胆育苗、海珍品放流增殖以及绿色即食产品等项目的开发,“北鲍南养”和“北鱼南养”、真海鞘育苗等技术开发卓有成效。研发成果达120余项,列为县级以上科技成果64项,其中5项被列为省级科技成果。与大连水院联姻,研制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24小时水温跟踪探测仪,海水增养殖业的监控手段逐步向现代化轨道迈进。把人才引进开发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动力,引进专家级科技人才40余人,其中客座教授12人,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培养和引进大学生370人,培养乡土人才3900余人,其中通过定向委培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进一步优化了劳动力结构,提高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了科普网络体系,科学技术的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运行起到了稳固的支撑作用。
㈣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功能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以全面推进现代化海岛小城镇建设为总体规划目标,投入1亿多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造、铺设了1万多延长米的乡镇钢性公路和2万延长米的村巷路,全镇实现了三级公路钢性化。加快实施光明工程,五年安装路灯、公园灯115盏。铺设污水管线4.6万延长米,1613户居民实现了污水集中排放,修缮排水沟7600延长米。完成了马牙滩水库蓄水工程和千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三分之一的用户安装了自来水,镇区居民集中供水基本得到了保障。人均居住面积由九五期末的26.5平方米增加到33.6平方米。集中供暖面积不断扩大,五年新增集中供暖面积7.7万平方米,全镇集中供暖面积达到了11.7万平方米。完成了獐海线10千伏海底电缆敷设任务和电路地下网,建成了3000千伏安风力发电工程。实行城乡同网同价,开通了小灵通业务,百人拥有移动电话65部,通信电力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安派出所办公楼、兴华商贸楼二期工程、商贸步行街一期工程、老区改造及移民动迁等工程建设已经收尾。由市环保局承建的日污水处理500吨系统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绿色环保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殡仪馆及公墓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动迁工作。投资400多万元进行绿化美化,绿地美化面积达到了5.3万平方米,花园式海岛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㈤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十五”期间,以争创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和谐獐子为主线,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乡镇。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和道德建设,有效开展“文明生态示范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对船”等创建实践活动,全方位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投资160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中心小学教学楼、幼儿园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完成了大岛幼儿园并园和外三岛小学并校工作,跨入了大连市办学设施标准化乡镇行列。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长海四中连续四年获得初升高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电大函授、渔民培训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修建20多处文化活动广场和公园,文化阵地延伸到了居民屯。改建和修缮了文化宫、影剧院,初步构建了集宣传、娱乐、教育、健身于一体的海岛文化活动网络。在全县乡镇中率先完成了“獐子岛镇志”编撰工作。成功举办了渔民节、渔家风情迎春会、军民运动会和夕阳红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健身操、剪纸艺术活动全面普及,海岛渔乡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文化和体育先进单位。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了100%,电视转播及自办节目质量显著提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
医疗卫生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镇卫生院被评为大连市模范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开展,计划生育率始终保持100%,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集体。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日益紧密,被评为大连市双拥共建先进单位。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镇有80%的人参加了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险。2200人享受农龄养老金待遇,较大幅度的提高农龄养老金标准,年发放养老金700多万元。安置就业1000余人,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加强了弱势群体救助工作,社会保障金五年累计支出400万元。养老院的管理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跨入了省级养老院行列。进行了户籍改革,12000人转为城镇户口,为全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
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了“四五”普法工作,全民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果明显,群防群治和警民联防工作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在全县率先建立了海上“110”,加大了沿岸资源和海珍品的保护力度,为沿岸生产和海水增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完成了政企分离和事业单位改革,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职能得到了较大转变,宏观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岛三个村实施了社区化管理,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文明社区、文明村屯的创建工作呈现出可喜局面。
㈥“十五”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我们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成为推动今后五年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总结成果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的看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风险较大;二是沿岸捕捞生产与底播增养殖生产在海区问题上存在矛盾;三是城镇规划水平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四是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五是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任务还很繁重。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十一五”期间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镇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五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工作部署,结合我镇的具体实际,确定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新形势下新的经济发展特性为出发点,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海岛”、“数字海岛”和“生态海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谐文明,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海岛小城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全面贯彻实施县委、县政府“渔业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三大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推进渔业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发挥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整合和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层次挖掘海岛资源,形成三次产业相互牵动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加快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三个文明”建设水平,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㈠经济工作要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确保各项指标持续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要实施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即前两年(2006-2007年),加快基础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和技术化改造,推进企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基础产业的竞争力。着力解决海洋捕捞业存在的矛盾和面临的困难,进一步扩张海水养殖业发展,完成深水浮筏养殖的前期生产的基础工作,为后三年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步(2008-2010年),第一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渔业工业化建设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基本形成内外布局网络化和规模化。到“十一五”期末,全镇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9万吨,年均递增4.6%,社会总收入30亿元,年均递增14.7%,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年均递增12.4%,人均收入3万元,年均递增14.6%。
1.海洋捕捞业要实施两个调整和三个开发战略
今后五年,海洋捕捞业要保持传统优势和规模优势,坚持稳步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指标稳定增长。要确立长远的发展思路,实施沿岸捕捞向养殖产业转移的调整,单一的作业方式向多种作业方式的调整。近海捕捞业要适时把握和研究渔场、渔情的动态,加快渔具渔法的改革,在传统渔场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生产领域,探索新渔场,抓住渔场和渔情的变化,实施多种作业,提高经济效益。远洋渔业要巩固和加强国外渔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根据国际捕捞业竞争激烈的形势,要做好三个开发。一是过洋性渔业生产的合作开发,继续做好2007年后的中印渔业协定的续签和公司的组建工作,稳步推进美国加洲鱿鱼捕捞生产的考察,为进一步拓展远洋渔业生产新领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捕捞生产技术的开发,加快引进和创新现代化捕捞技术和整体管理水平,使经济效益有一个较大幅度提高。三是产品营销市场的开发,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更大规模的发展远洋渔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到“十一五”期末,海洋捕捞业完成水产品产量13万吨,产值8亿元。
2.调整优化养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三项发展战略
本着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加快调整海水养殖产业结构,推进海水养殖业的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海水养殖业要实施三项发展战略:一是规模化战略。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优势,全面启动深水浮筏养殖生产项目。经过可行性的探索论证,在适养海域开发深水浮筏养殖6.2万台,使浮筏养殖总规模达7万台,新增苗种暂养台筏2万台,打造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有效增养殖面积,做大做强海底银行。大力发展虾夷扇贝、刺参、鲍鱼为主要品种的底播增殖,年均滚动收获面积30万亩。扩大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底播增殖规模,配套投放人工渔礁5万个,确保年滚动收获海参面积5000亩,鲍鱼1000亩。要做好重点区的管养和试播区的规划,充分利用有效海域开发多品种、立体化、混养、套养生产模式,达到一区多养和多收的效果,加大科技攻关和底播区的管理,努力提高虾夷扇贝底播单产。要不断开发和引进新品种,确保养殖品种的优化和更新换代,实现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和科学养殖。二是拓展空间战略。以长海地区为立足点,继续向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省内外沿海地区延伸,开发新的增养殖生产领域和生产项目,加快发展北鲍南养和活鱼暂养工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外界的合作领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规模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育苗产业化战略。以自建、收购和兼并等形式扩大育苗规模,建立稳固的原良种基地和南北方暂养基地。打造中国北方海珍品苗种繁育的品牌。在保证传统品种育苗基础上,利用其先进的培育技术和设施,加大对引进苗种的试育和种质改良力度,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完成俄罗斯、朝鲜扇贝、北美参、海胆的培育任务,为增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苗源,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做好育苗水质的跟踪监测,严格控制苗种病害,完善饵料生产配套,提高育苗标准化程度。“十一五”期末,年综合育苗量达到50亿枚以上,完成养殖产量6万吨,产值12亿元。
3.加快工业建筑业标准化建设,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企业标准化建设,从根本上扭转粗放型经营局面,建立完善的自我调控和适应市场发展能力较强的长效机制,走产业化、技术化和现代化经营道路。今后五年,要加强加工企业的软环境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推进精深水产品加工的新品开发、工艺创新。提升国内各大市场的销售平台建设水平,建立更加广阔的营销合作网络。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品牌优势,打造水产加工产业链,完成山东俚岛大型罐头厂加工园区建设和长海(皮口)渔业加工区獐子岛加工园区的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外幅射,依靠自身的优势,借助外部条件,在国内外开发系列海洋食品和即食产品连锁营销网络,拉动海水养殖业和捕捞业发展。加强与国外客户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空间,提高“獐子岛”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加快实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完成美国加洲鱿鱼生产的股份收购工作,并在国外建立配套的水产品加工基地,让水产品加工业走出国门。后勤工业要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改造,更新经营理念,树立大发展的意识,探索合作开发和走招商引资的路子,扩大经营规模,推进企业的优化升级。积极拓展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领域,推进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建筑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拓宽经营思路,巩固和扩大县外的建筑市场。“十一五”期末,第二产业要完成产值8亿元。
4.开发特色旅游业,牵动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大旅游,开发大市场,促进大发展,全面实施旅游兴岛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以资源优势为依托,抓住对外开放的大好时机,加快推进旅游设施建设步伐,要突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的改善,开发特色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让旅游业成为又一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后五年里,要以獐子岛历史文化为载体,以獐子岛人传统创业史为重要内容,重点开发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项目。要合理布局,搞好规划,抓好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开发。完成金沙广场二期工程和客运港广场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政府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形式,投资建设大型海钓基地娱乐园和外三岛风景区。改造扩建观景台、鹰嘴石等景点,配套发展水上摩托、汽艇、游艇、帆船和水下观光船、水上游览垂钓船等项目。建设一栋较高档次的星级宾馆和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别墅区。继续做好与大连等地联姻,加强旅行社和旅游服务专业化队伍建设,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化格局。科学规划布局商业饮食网点,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档次。“十一五”期末,第三产业完成产值2亿元。
5.巩固壮大龙头产业地位,大力实施富民创业工程
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要巩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地位,发挥其自身的产业化优势和规模化优势,不断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要加大“五合一”模式的实施力度,带动区域经济振兴和百姓致富步伐。完善股份制工作,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公司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利用上市融通资金,选择项目加快发展。要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渔业企业为目标,拓宽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领域。扎实推进渔业规模化、工业化、市场化和资本化战略。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步伐,打造中国渔业第一品牌,努力跻身于世界渔业百强行列。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大扶持服务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扩大自营、私营和家庭经营的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发展海水浮筏养殖,创办各种经济实体,使更多的百姓公平参与经济发展的舞台,走共同致富道路。
6.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工作要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切实抓好。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措施为保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要实行教育管理相结合,奖惩相结合,对屡次发生重大事故且整改不利的单位和责任人要根据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重点加强海上生产,特别是捕捞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各单位要广泛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常规性、持久性、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㈡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加快科技的创新和综合成果的开发利用
1.提高教育整体水平,推进人才培养开发
紧紧围绕科教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把提高青少年的科技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要积极引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普及高中教育,2006年起全部免除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扎实推进远程和网络化教育。抓好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幼儿教育微机化教学程序,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镇中心幼儿园要努力向省级乡镇示范园的目标迈进。
加快实施人才开发、人才引进的战略步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后备力量。“十一五”期间,要通过“猎头挖”、“市场聘”、“内部提”等形式,建立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抓好科普网络体系建设,加大乡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要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下功夫,增加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各业中的含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2.以创新为主题,以高新技术为目标,加快科技立项和开发利用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模式的中心环节;要依靠科技整合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生产项目。紧密联系“两高一优”,加强与大连水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关系,搭建稳固的科研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并以此为依托,把技术难度大、风险大、收益大的海水增养殖业做为科研攻关的重点放在首要位置。其中做为国家“863”星火计划的虾夷扇贝种质优化改良技术,虾夷扇贝杂交育苗、紫海胆育苗及放流增殖技术,皱纹盘鲍工厂化育苗及人造礁放流增殖技术,海珍品增殖放流渔场综合改造技术要有一个新的更大突破。
要加快远洋渔业的鱼类资源探测,探捕技术开发,深海特大目底拖网配比及调整技术开发,水产品加工业的海洋保健食品项目技术和海洋药物技术开发。网绳制造及修造船业的网型,船坞改扩建和造船技术开发,做为今后五年企业发展的重点攻坚项目。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构,不断拓宽利用域外资金渠道,加快对科技的投入。要树立品牌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创新意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节能意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獐子。
㈢高标准建设生态示范镇,提高城市化整体功能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同步进行的方针,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地搞好城镇建设,高质量的完成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再造蓝天碧海工程,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的生态结构体系,建设现代化花园式海岛小城镇。
1.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园林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以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碧海青山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力度,全面提高环境污染防控能力。加强污水排放、废油回收的管理,防止重复污染。在沙包子社区南洋屯建设一座日焚烧垃圾20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在东獐子、西獐子社区再建两座共1000吨的污水无害化处理厂。完成殡葬制度改革,在西獐子社区南洋屯建设一座殡仪馆和占地1万平方米的公墓。建立和完善跟踪监测系统,加大大气、海水水质监测和饮用水、生产用水的管理,建成绿色海岛和蓝色海洋相协调的现代生态型小城镇。
绿化美化工作要体现特色,重点突出,以美化为主题,全面推进园林化建设进程。要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以镇区为中心,搞好金沙广场及生活小区的绿化美化。提高公园建设档次,扩大多品种苗圃种植基地和培育基地建设,要加强山地植被的管理,进一步规划好退耕还林后的绿化美化,建成名符其实的花园式海岛。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化整体功能
高起点、高质量地搞好城镇规划建设,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以老区改造为主,推进小区的规划建设,有效利用土地,推进住宅空间化发展步伐。要加大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心沿街主要建筑物实施立面改造,达到格调高雅、舒适美观,具有欧洲风情特点的建筑群。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稳步实施小岛居民迁移大岛工作,完成长海四中和中心小学操场的改扩建工程。扩大集中供水、污水入网、连片供暖规模。加快路街巷道的改造并全部安装路灯,使海岛更亮更美。改善交通设施,再建续航能力和抗风能力强的客货滚装船和一艘专用货运船,提高海上客货运输功能。扩容和改善通讯供电设施,提高网络社会化水平。
㈣全力打造和谐海岛,确保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海岛做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解决就业、分配、社会服务和行政管理等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按照民主、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努力完善各项工作,化解不利于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保持社会和谐发展,争创全国文明村镇。
1.积极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本着控制失业和增加就业的原则,根据我镇产业的不断扩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民的就业权利,认真做好各项扶持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对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要多渠道、全方位地创造条件予以安置。实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程,各社区、村民委要建立健全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组织机构,发挥就业再就业的媒介作用。要把培育经济增长点同拓展社会就业面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扩大就业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等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的协调发展编制可靠的安全网。大力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完善职工的养老保险,建立失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退休渔农民的养老金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全面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工作,要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建立稳固的社会救助体系。高标准的建设养老院,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救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在全社会营造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根据经济的不断发展,解决和理顺好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建立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
2.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为主题,以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为重要内容,在全镇上下广泛开展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新型的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和文明村屯的普及。建立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海岛。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创建平安乡镇为目标,处理好社会各类矛盾和问题,把握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加强公民社会道德纲要和法制建设,深入做好普法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完善群防群治和警民联防网络机构,充分发挥公安、边防、渔监、保安等部门的协调作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沿岸资源保护和养殖区的生产秩序维护,严力打击破坏生产、扰乱社会治安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坚持依法行政,建设高效、务实型政府机关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遵循民主决策、依法管理的原则,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和机关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由微观指导转变为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指导与服务相结合的政务体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把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公务人员的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根据上级规定,推行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务实高效的政府机关队伍。
4.创建一流文明社区,提高村(居)民自治水平
依法维护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增强广大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自主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全面推进社区和村委会的健康发展。以打造和谐文明社区为平台,加快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群众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活环境,发挥联系党群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意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村(居)民自治,进一步完善基层政权建设。
5.强化医疗卫生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以提高疾病综合防治能力和人们的健康水平为宗旨,加强和提高医疗卫生工作的整体服务功能,推动医疗卫生工作向高水平、高标准的方向发展。强化医疗队伍的职业道德、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招聘和引进高素质的医疗人才,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结合海岛的实际,主动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课题的临床研究,提高综合治愈率。要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在原有基础上,扩建2000平方米医院楼,配置CT机等先进医疗设备。适时推进中心卫生院的体制改革。要加强医疗网点的管理,重点搞好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的药品管理,严厉打击贩卖假药和非法行医的违法犯罪行为。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防病意识和健康水平,巩固省级卫生镇成果,努力跨入国家级卫生镇行列。
6.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工作要再上新台阶
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活跃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团结向上是今后五年文体工作的重要主线。通过对文化宫、图书馆、展览室、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开放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塑造独特的休闲、娱乐和渔家创业的渔乡文化形象。进一步搞好反映渔家风情、渔乡文化特色的渔民节等大型传统民间活动。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重点建设设施功能齐全、适用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阵地。为广大群众享受文明成果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探索灵活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新路子、新方法,完善大众性、小型多样的群众健身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广播电视业要加快信息化发展,完成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过渡,逐步淘汰模拟设备,达到摄、录、编、播设备的数字化整合。要把握时代的脉络,进一步做好自办节目,开辟新颖多样的专栏和群众关注的专题节目,提高电视宣传档次,加大新闻宣传力度,为海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好喉舌作用。
7.打造数字化海岛,提高信息化服务功能
以数字村镇建设为基础,以数字政府建设为龙头,通过陆岛光纤、微波、岛内宽带等通信方式,建立完善的基础通信网络体系。全面建设政务系统、商务系统和社会服务系统网络。加快政府数字化建设,运用数字库和数字挖掘技术,建立政府服务门户,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公文传输,加强对公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8.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要巩固计划生育成果,坚持常抓不懈地搞好基本国策教育,大力提倡一对夫妻一个孩。抓好计划生育组织的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要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杜绝计划外生育。到2010年全镇人口控制在16000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下,计划生育率100%。
9.加强军民团结,提高共建水平
要发扬军民共建传统,加强新时期的军政军民团结,巩固海防建设,提高共建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双拥组织和双拥工作制度,抓好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开创新时期军民共建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就能应对来自更多方面的挑战而立于不败之地。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指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獐子岛将以更新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