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我市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先进市的重要阶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今后五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工作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制定《益阳市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十一五”文化发展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形势分析
纵观当前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和信息技术革命给认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新时期文化的发展更新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振奋了人们的精神,增强了人们创造新生活的信心;激烈的竞争、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又呼唤着文化的人文关怀。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先进文化体系,任重而道远。
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党所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以及益阳文化的历史文脉与时代创新,是研究“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发展战略的依据。重在建设,努力推进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为我们展示了光明幸福的前景,也为建设美好的新益阳指明了现实的途径。我市的文化建设将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改善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实施小康文化工程,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使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中等城市的进程相适应。
(三)主要奋斗目标
<一>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艺术事业
文艺作品创作:以创作为重心,多出精品力作。市、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力争每年新创作演出剧(节)目1-2台,做好参加全省第二、三届艺术节的准备工作。全市每年要出3-5件优秀摄影、书法美术作品,1-2件优秀音乐、舞蹈作品,力争在“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及全国书法美术展览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
文化艺术活动:每年组织举办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具有地方特色大中型文化艺术活动4次以上。积极筹备举办国庆六十周年、建市十五周年及竹文化节等大型庆典文艺活动。市艺术团每年演出保持在100场以上,努力实现文化艺术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2、社会文化事业
(1)社会文化事业建设
文化先进创建工作:“十一五”期间,建成省级文化先进市。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在改革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城区影剧院阵地功能作用。同时,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文化事业和少儿文化事业,建设儿童文化园及其他文化设施。公共文化设施要向老年人、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力争“十一五”期末建有市老年文化大学,各乡镇(社区)有老年文化活动阵地。
基层文化和特色文化建设: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基层文化和特色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创建省百强文化站、百优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百佳民间职业剧团活动。市区各社区普遍建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乡镇宣传文化机构建设,巩固和完善市(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切实抓好农村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城乡节庆文化、旅游文化、商贸文化的发展。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经常性、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前提上,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切实解决农民看戏、看电影问题。
文化馆(站)建设:“十一五”期间,市、区、县(市)群艺馆、文化馆要建成国家一级馆,办好文化艺术学校,实施以培训业为主的发展文化产业战略,努力提高文化干部队伍素质,积极吸纳编导、创作、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实施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试点工程,80%以上文化站(文化中心)基本达标,“十一五”期末,每个乡镇建有一座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农村老人、儿童文化园。
(2)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
改善公共图书馆办馆条件,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办馆效益。市馆力争在朝阳开发区南扩地带建成新馆,将市图书馆原有馆舍建成市少儿馆。新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少儿馆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还要新建赫山区、南县、大通湖区公共图书馆,并达国家一级馆标准(县级)。
(3)文化信息化建设
建立全市文化资源数据库,继续推进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要建成全国“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利用互联网等通道为城乡广大群众传送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完善湖南文化网建设。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及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申报,加大对民间民俗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加强与友好城市的民间文化交往。
3、文博事业
“十一五”期间,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好市博物馆第二期工程,并办好益阳市历代出土历史文物展览,建好桃江县、安化县博物馆、扩建好沅江市洞庭博物馆,完成文物数字化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全面实施文物工作“五纳入”;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文物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做好现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建立完善“四有”档案,保护完好率达90%以上。做好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居、古墓葬、古遗址等普查论证,完备相关资料。积极申报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力争新增省文保单位2个,调增市文保单位4个。编制益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协调文物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大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物保护新体制,摆正旧城改造与文物保护关系。努力做好周立波故居、陶澍陵园、信义中学校址、安化文庙、武庙等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的维修保护计划,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做好“三国”古遗址的规划建设。继续做好文物法规宣传、文博人才培训、非物质遗产保护等各项工作,规范文物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执法和对文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传统文化珍品、精品的征集和收藏。
<二>全面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社会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职能。
1、演出市场
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演出单位和举办演出活动。鼓励和支持一部分演出团体、演出场所和演出经纪机构联合、联办、兼并。努力培育有实力、有特色的演出品牌企业。加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面向农村、面向少儿、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演出。实施演出市场净化工程,加强对民间剧团和演艺人员的管理,打击违法违规演出活动。
2、娱乐市场
逐步提高娱乐业的整体层次,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企业特色、地区特色的娱乐场所。支持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综合运用税收、信贷、价格等手段,优化娱乐场所结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文化娱乐产业类型结构和规模结构,建设现代娱乐产业,树塑娱乐业的文明形象,严厉打击娱乐场所的色情活动和赌博活动。
3、音像市场
继续推行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经营、规模发展的方针,改变音像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大力发展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建设市区域性音像批发分中心,形成全市联网、覆盖城乡、渠道畅通、方便快捷的音像批发销售网络。
4、网络文化市场
坚持从严审批、从严管理、从严控制总量、从严打击色情经营的原则,加强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宏观调控和执法力度,加强技术监管,不断改进和完善网吧监管系统,探索实施长效管理机制。整顿经营行为,改善行业形象,继续把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作为监管和打击重点,加强对利用互联网从事音像、网络游戏等文化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市场整合,引导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向规模化、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在期内使全市连锁网吧门店占据我市网络文化市场主流。
5、新闻出版市场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积极探索标本兼治、打防结合、截源堵流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重点监控、区域联防、明查暗访、群众举报等相关措施,着力构建多方投入、齐抓共管、统一协调、联合执法的协调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规范印刷市场。
6、运用灵活手段对文化市场实行宏观调控加强政府和行业的信息引导,对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行预警机制,重大政策调整实行公示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探索建立文化市场处罚和刑事处罚相衔接的机制。推广网吧行业协会管理经验,支持行业维权活动,发挥网吧协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制度,推广“五老”监督网吧的经验。推行文化市场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制度,使经营者依法、守法经营。
7、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制定鼓励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培育市场主体,规划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扶持有优势、有潜力的重点文化企业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形成有益阳特色的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使文化产业的运行质量与效益同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相适应,成为推动益阳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重点工程
1、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积极实施湖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制定益阳市计划目标,每年创作一台新剧(节)目,经过加工,力争在五年内打磨出1-2个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参加省第二、三届艺术节及全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评选。
2、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工程
图书馆、文化馆是展示我市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标志性工程之一。“十一五”期内,市及三区县(市)力争尽快建成新馆,增辟市图书馆少儿分馆,与文化馆共同在新一轮国家评估定级中达到市、区县(市)一级馆验收标准。乡镇、社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成率达100%。
3、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建立益阳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档案资料数据库,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原则,建立比较完善的民族民间文化继承保护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保护开发一批民间文化项目,如传统小郁竹艺、地花鼓、益阳山歌、梅山文化、虾子起拱等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方案”,完成保护工程试点阶段的目标任务。
4、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以国家、省的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文化信息中心,并通过覆盖全省、市、县、乡镇、文化单位的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共建共享。
5、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
建设一批达到省级标准的乡镇文化设施,完善乡镇文化中心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市、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6、网络文明工程
提高网络文化层次,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净化互联网空间,通过积极宣传和引导,坚决制止网络色情、暴力、邪教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努力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推进网络传播事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7、文化人才工程
“十一五”期间,形成并逐步完善育人、用人、留人和引人的机制,促进中青年人才迅速成长,为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汇聚一批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经营和管理人才群体,形成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三、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1、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落实和完善国家、省及市已出台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继续执行《湖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订出台《益阳市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等文件。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按照“分类指导、出点到面”的原则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场竞争主体,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国有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推动文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1)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实施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与领导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
(2)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
(3)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进一步探索和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更加灵活的用人与分配机制。
3、加强文化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宏观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健全文化市场法制。积极探索和实践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建立以文化部门为主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与立法进程相适应的文化市场执法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群众举报监督制度等。强化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社会公示、听证制度。
4、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构筑文化人才高地
(1)拓宽人才选用渠道。建立益阳市文化人才信息库,通过人才市场广泛吸纳和引进省内外专业人才,优化全市文化人才队伍结构。设立文化人才发展基金,奖励培育和引进高级人才。
(2)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多渠道培养文化人才,不断提升文化人才的整体素质。建立多层次的文化人才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经营、富于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各种层次的文化专业人才。积极拓展市外培训渠道,选拔推荐优秀的文化人才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或参加省内外文化交流活动。
(3)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文化人才的合理和优化配置,实现文化人才单位所有向社会所有转变,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环境,为各类人才建功立业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要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及有关具体措施、增强吸引力。
(4)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工作考核等方面,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以创新能力、创作研究成果和经营管理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艺术学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对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实行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