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0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贵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贵州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8年1月18日在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贵州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省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集中力量抓好战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协调性增强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期目标。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稳定性和协调性继续增强。预计全年生产总值2700亿元左右,增长13.7%,比预期目标快3.7个百分点,创198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全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3.8%、13.9%和13.8%。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8%、13.9%和1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5.9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实现了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协同拉动。财政总收入完成556.8亿元,比上年净增107.9亿元,增长24 %,比预期目标快13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4.94亿元,比上年净增58.1亿元,增长25.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0亿元以上,增长40%左右。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油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1170万吨以上,油料产量91万吨,分别比预期目标提高18万吨以上和4万吨,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烤烟实现恢复性增长,肉类总产量达到217万吨,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特色优势农作物产品效益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增速比预期目标快1.3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有序推进了水泥、钢铁、铁合金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工作,加强了电力、环保、土地、税收、信贷、进出口等政策调控力度。能源、冶金、烟酒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巩固。全年电力工业增长18.5%,拉动工业增长4.74个百分点。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和化工行业分别增长33.5%、29.3%、17.4%和15.9%。以航天航空、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小油桐生物柴油试点项目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16.8%。三是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速比预期目标快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首位。旅游总收入510亿元,增长31%。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邮电、信息服务、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增长较快。四是市场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比预期目标快6.1个百分点,创下十五年来的同期最快增长水平。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省增幅。

  (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2007年全省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02个,其中在建项目166个,年度计划投资408亿元;预备项目136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400亿元,比上年净增200亿元以上,增长18%左右,比预期目标快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加大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衔接,积极争取国家补助投资。200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上年增长3.7%,我省通过努力,争取到国家补助投资超过41亿元,比上年净增10亿元以上,增长34.6%,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争取到国家补助投资较多的年份之一。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交通方面。贵广快速铁路得到了国家批准立项,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已开工建设。水盘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贵遵公路扎南段(乌江大桥单幅)和镇胜高速公路(坝陵河大桥等除外)基本建成通车,国道主干线贵阳过境高速、贵新公路改扩建工程、白腊坎至茅台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黔桂铁路扩能改造、贵阳铁路枢纽、黄织铁路、六沾铁路复线贵州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龙洞堡机场由4D级升为4E级,荔波机场建成通航。完成通乡油路改造2307公里,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建成通村公路10000公里,新增2000个建制村通公路。水利方面。解决了农村120万人以上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烟水配套工程120万亩以上,这两项工作都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增“三小”工程10万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0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46亩。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展顺利,威宁花岩洞和大方朱仲河地下水开发利用试点取得积极成效。新开工建设了“滋黔”工程中的4个中型水库。实施了15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全省病险水库普查,所有小(1)型以上水库全部列入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水利部确定的铜仁地区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利扶贫示范点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毕节地区解决农村饮水问题试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能源方面。继续抓好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黔西、盘南、大方等电厂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全年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构皮滩、光照、思林等水电站正在抓紧建设。启动清镇电厂、都匀电厂“以大代小”异地技改项目的前期工作,青龙、中岭、比德等一批大中型骨干矿井建成投产。产业方面。推进中铝贵州分公司氧化铝挖潜扩建及环境治理工程、遵义80万吨氧化铝、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万吨海绵钛等项目的建设。推进开磷集团年产12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及年产30万吨合成氨项目、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15万吨二甲醚项目、开阳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合成氨项目。开工建设了六盘水市老鹰山、毕节、桐梓等煤化工工业基地项目。实施贵州瓮福蓝天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无水氟化氢等项目。继续支持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走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路子,做强做大“黄果树”、“贵烟”等名优卷烟品牌,贵阳卷烟厂易地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大力发展以茅台酒为龙头的酿酒产业,茅台酒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以特色食品、林纸一体化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科技方面。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大科学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我省,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十件实事”顺利完成。

  (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了260万亩营造林任务。继续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在全国8个省(区)开展了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示范,我省55个县被列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占全国试点县的55%。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0平方公里,被国家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试点省。荔波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建成农村沼气池20万口。二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取得新的成效,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力。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0.5%,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37.3%和39.4%,比上年提高16.1个和1.1个百分点。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进一步趋好。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7.7%。三是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3.062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左右。循环经济建设稳步推进,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贵阳市等四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设进展加快,茅台酒厂(集团)公司被列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开磷剑化公司合成氨节能改造项目主要工程建成投产,宏福公司酸性废水选矿改造、赤天化纸业公司废气治理和回收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的国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4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国家审核。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实施土地整理面积30万亩。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显著。

  (五)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应改制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改制面达到85.5%,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国有资产营运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增长15%左右。以“三改革一化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进展顺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毕节、安顺两个试验区深化改革工作加快推进。省级行政单位全面实行了部门预算,预算刚性得到强化。积极开展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放开电煤价格。完成原有小(1)型以上水库水管单位及国有水利工程的水管体制改革任务。行政管理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和投融资体制、公务员津贴补贴等其他方面改革稳步推进。积极参与西南六省区市、“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继续深化与四城市的对口帮扶合作,与有关省区市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得到加强。进出口总额达到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8%,比预期目标快19.8个百分点。引进省外到位资金410亿元,增长46%,增幅比上年高19.3个百分点。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贵州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效。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逐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省、县三级财政解决保障资金13亿元,新机制惠及全省万余所农村中小学、600多万名学生。“两基”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中小学建设得到加强,建成农村寄宿制初中150所。有序推进“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达到17.5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8.42万人。二是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和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从2007年1月起,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普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2608.72万人,参合率达到84.91%。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氟(砷)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免费为一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进行了治疗,完成了地氟病区14万户改良炉灶任务。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全省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8‰,出生缺陷干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等工作不断加强。三是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省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立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建成了1万座20户以上自然村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新增了60万电视数字化用户。

  (七)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78.4元,实际增长10.6%,比预期目标高3.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以上,实际增长10%以上,比预期目标高5个百分点以上,也是我省城乡居民收入首次同时实现两位数增长。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全省通过制度安排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所有常年生活困难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离休人员死亡一次性补助费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失业保险金和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及生活护理费标准;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2.5万人、221万人、133.5万人、105万人和84.6万人,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扩面计划。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险人数分别达到2.15万人、8万人和25.5万人。对“零就业家庭”给予了重点帮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5万人,比预期目标多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比预期目标低0.4个百分点。启动了贵阳市、遵义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试点。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互助互济改为财政转移支付。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进一步巩固。通过发放物价补贴,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大专院校困难学生生活带来的压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制度基本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43个县区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从上年的1.58亿元增加到3.6亿元。全年完成净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18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全省已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电、通电话,73%的行政村通公路。安全生产保持“双降”势头,全年发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0.4%和8.0%;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为1,同比减少0.3;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4.88,同比减少1.17,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总的看来,2007年全省经济社会继续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我省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变,与全国和各省市相比仍处于后列。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工业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高耗能重工业,而轻工业增长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医药等一些特色优势行业增长放缓,对工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加工层次低,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实现能耗水平持续降低的难度很大。三是“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低,农资价格上涨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四是我省投资总量仍然偏小,投资增速仍低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宽,电力、交通、煤炭等重点领域投资增长减缓,确保投资合理增长的机制亟待完善,保持投资增长的压力较大。五是物价涨幅较大,改善民生工作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去年以来,我省市场物价逐月走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6.4%,涨幅比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严峻,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房价居高不下,教育和医疗乱收费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一些社会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六是发展环境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虽然我省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基础设施落后和服务环境较差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社会稳定的压力仍然很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确定200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生产总值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以上;(7)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32%,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以上目标中,节能、减排、人口增长目标是约束性的,要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目标考核内容,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完成。经济增长目标是预期性、指导性的,各地也应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本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围绕上述目标,在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过程中,我们将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进一步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发展理念和改善民生的根本目的,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积极推进“三个转变”,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加强和改善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一是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交通、水利、能源、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支持自主创新,支持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设施建设。二是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效益较好的企业和行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三是认真抓好各项规划编制和实施,编制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好各类规划的衔接。四是进一步加大沟通、协调和调度力度,继续做好煤电油运供需衔接,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和重点生产建设的用煤、用电、用油和客货运输需要。

  第二,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实施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城市社区商业。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增加信贷品种。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健身、体育等消费,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健全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加强对重点、热点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结构、生态文明建设、价格总水平稳定等方面,加强调研,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正确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加快以交通和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加快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建设,启动全省骨架路网规划修编工作。建成坝陵河大桥、乌江大桥等扫尾工程,实现镇胜公路、贵遵公路扎南段全面建成通车和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建成通车。加快贵新公路都匀至新寨段改扩建工程和白腊坎至茅台、水城至盘县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全面开工建设板坝至江底、贵阳至清镇、清镇至织金等高速公路。新开工建设通乡油路2000公里,新增88个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建设通村公路10000公里、通村油路或水泥路500公里,新增1000个建制村通公路、50个建制村通油路。建成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加快建设黄织铁路、贵阳铁路枢纽南编组站扩建和客车外绕线工程、六沾铁路复线工程。加快洪家渡库区航运设施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南、北盘江和红水河航运工程。启动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国家支持开工建设1至2个支线机场。

  第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继续推进“滋黔”一期工程在建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新开工水库项目建设。加大病险水库治理力度,启动150座病险水库治理,努力改善我省水库安全状况。将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打捆为水利扶贫“益民工程”,积极争取列入国家专项建设计划。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试点的各项工作,解决农村人饮安全200万人。加大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力度,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9万亩。全面落实《贵州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和《贵州省水能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办法》,确保水资源费和水能资源使用权出让金按时足额征收。

  第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把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作为城市规划的战略重点,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城市规划的实施监督。积极帮助和支持贵阳市、安顺市、遵义市和六盘水市做好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修编,不断增强大中城市带动能力。把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作为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的重点来抓,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市规模。因地制宜地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加大城镇闲置国有建设用地收回力度,保障城镇建设用地需要。加快推进城镇户籍、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第四,加快推进“数字贵州”建设。以现有的网络为基础,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快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通讯网、电视网“三网融合”,进一步推进企业、农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

  (三)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

  第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计划安排粮食播种面积4600万亩。落实粮食补贴政策,继续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和超高产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把草地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启动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方案,继续扶持草地畜牧业20个试点县,巩固发展已经实施的185个优质畜产品基地,新增安排45个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计划安排肉类总产量238万吨,增长9%以上,力争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继续发展油菜、烤烟等传统经济作物,计划安排油料产量92万吨、烤烟收购量32万吨以上。在此基础上,突出发展茶叶、马铃薯、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进一步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计划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729亿元。积极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下大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土地整治、地力培肥和配套水利设施建设,建成基本农田100万亩。继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品种选育等科技推广重大项目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大力推广间作套种、分带轮作等耕作技术和立体农业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加强对农技人员培训力度。完善各项防灾减灾预案,加强对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的防范与治理。整合现有农村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继续实施“信福工程”,逐步建立起覆盖农村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网络。

  第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和完善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培育农业创业主体,改善农民创业环境,培育支柱产业,努力发展生产,进一步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围绕“水、电、路、气”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沼气生态示范村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建成农村沼气池20万口,加强对已建好的沼气池的维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加大信息反馈、督促检查力度,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第四,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农村低保工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减少农村低收入人口50万人;继续扶持63个产业化扶贫乡镇的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特色种养基地;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实施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10万人,转移8万人,转移输出率80%以上。二是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新路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是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努力帮助解决“贷款难”的问题。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等方面工作。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重点企业建立紧密型战略技术联盟,有重点地支持8家国家级、1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四个一批”技改项目接续机制,做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技术改造项目储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现代中药、新材料以及农业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与支柱产业和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条件平台建设,重点推动科技文献、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创新型聚集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第二,优化工业结构。一是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力工业。继续抓好构皮滩、光照、思林水电站等在建电源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清镇电厂、都匀电厂和织金电厂“以大代小”工程,确保“十一五”小火电关停任务的顺利完成。扎实做好相关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力争按规划进度实施。积极开展风电场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盘县四格风电场。按照“大煤保大电”的要求,加快电源项目配套煤矿建设,抓好年产30万吨及以上规模矿井的建设。二是力争开工建设黔东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加快遵义80万吨氧化铝项目、桐梓煤化工基地一期工程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构调整铁及铁前系统工程及公辅配套设施项目、普兴煤化工基地万屯片区煤制甲醇(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绥阳煤电化工业基地、织金煤化工一体化一期等项目,启动务正道氧化铝及首钢“煤(焦、化)——钢——电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清镇氧化铝项目。三是加快发展以“两烟一酒”、民族制药、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特色加工业。抓好贵阳卷烟厂异地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开工建设茅台集团“十一五”万吨茅台酒工程第三期2000吨等项目,加快建设贵州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和民族医药产业群,支持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成长。四是贯彻落实《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例》,大力支持生物、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扎实推进安顺航空产业基地、500米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建设工作。五是围绕产业发展,做强做大骨干企业,促进产业集聚。积极争取小油桐生产生物柴油国家示范工程落户我省。

  第三,促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水平,确保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继续抓好黄果树、黎从榕和荔波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建设,积极支持选择几个特色突出、开发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景区加快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入开发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世行和国家开发行对我省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创新服务业发展理念、思路和模式,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房地产、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第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建立健全能源统计调查、能耗指标监测制度及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励制度,完善节能工作体系。深入开展“521”节能降耗工程活动,加强对年耗标煤5000吨及以上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节能目标考核,抓好一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抓好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抓好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严格实行行业准入,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大小火电机组关停力度,正式启动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工业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到22.3万吨和130万吨。对主要污染物未达标排放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对超环境容量、超排污总量、执行关停淘汰政策不到位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计划分别达到40.5%和46.7%。做好节水工作,力争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少1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我省列入国家第一批试点单位的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抓好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建设。

  第二,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工业直接排污口。继续实施清水江、北盘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启动乌江、赤水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开展全省地下水污染调查,编制并实施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继续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和开发管理,加大对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管力度。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建立地质灾害应急预警机制。

  第三,抓好退耕还林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科学编制好全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加强对退耕地的补植补造、幼林抚育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继续推进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加大商品林基地建设力度,确保完成260万亩营造林任务。继续实施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0平方公里,实施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扎实做好石漠化地区的森林植被恢复工作。继续抓好贵新、贵毕、贵遵、玉凯等高等级公路绿色通道建设。

  (六)抓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合理稳定增长

  第一,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积极争取银行扩大贷款投放。进一步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衔接和沟通,建立政府、银行、项目业主共同参与的投资项目定期协调机制,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努力扩大银行贷款规模。二是大力促进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各地采取产品支付、股权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努力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和上市融资规模。运用补助、贴息、价格等扶持政策,发挥政府对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金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的后续机制。三是大力培育和引进投资主体。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省内金融中介机构整合,推进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担保覆盖面。支持重点企业发债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四是按照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切实落实项目申报条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五是积极整合政府性投资资金,有效使用地方财政预算内投资和各类专项建设资金,形成资金使用合力。

  第二,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规划,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安排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初步计划,今年全省共安排重点项目435项。一是继续统筹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新开工,今年初步拟安排新开工项目78项。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调度协调会议制度,建立新开工重点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各环节的协调,为项目开工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快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对部分资金到位好、进度较快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努力完成更多的投资工作量;对部分手续尚未完善、工程进度慢的项目,分类梳理,加强协调,及时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拆迁、资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督促业主努力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三是强化重点项目管理。认真落实项目“四制”,继续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稽察和审计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安全保障体系和廉政管理体系,尽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主体到位的项目管理机制和项目后评价制度。四是加快投资计划下达和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工程建设需要。省级各类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等各项投资计划及资金,原则上上半年要到位60%以上,前三季度到位90%以上;对国家补助投资除特殊情况外,要在一个月内下达和拨付到位。

  第三,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一是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协助项目业主做好土地规划预审、环评、水保、安评等有关工作。规划和储备一批新开工项目,为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打好基础。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充实和更新项目,推进项目库分层次滚动,做到开工一批、立项一批、储备一批,保持建设项目的连续性。三是增加项目前期经费的投入,逐步完善前期经费循环滚动使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深度,确保项目符合立项审批、开工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建立项目前期工作信息面向社会的推荐、发布制度,引导投资主体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

  (七)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第一,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一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制重组工作。积极推进遵义钛业等企业的改制上市步伐,鼓励盘江煤电、贵州钢绳等上市国有控股公司实施整体上市,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三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抓好毕节、安顺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五是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办法,增强县级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逐步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代建制”机制。建立政府投资约束机制、追究机制、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招标方式选择代建机构,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社会化,扩大“代建”范围,提高政府投资资金效益。

  第二,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筛选和落实工作。谋划一批规模适中、市场前景好、适合招商引资的项目,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奠定项目基础。不断落实和出台优化投资环境的新政策、新举措。加大对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典型案例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三,进一步扩大开放。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川黔渝、西南六省区市等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与四个城市的对口帮扶与合作,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确保外商直接投资达到9000万美元。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企业对资源性、高耗能传统出口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化肥、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推进加工贸易升级转型。鼓励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推动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内贸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

  (八)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第一,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继续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建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项目学校300所,启动实施农村校舍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7%。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8.9万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第二,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加医疗卫生投入,切实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100个乡镇卫生院和10个县医院,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计划达到1.61张。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

  第三,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省博物馆新馆,继续抓好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做好89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建设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15000座20户以上自然村卫星广播电视收转站建设和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继续打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积极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建成4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加快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迎接奥运的各项工作。

  第四,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改善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条件,新建改扩建30个县计生服务站,50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扩大“少生快富”试点范围,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认真做好老龄人口和残疾人工作。

  (九)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一是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做好“4050”人员的就业工作,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家庭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积极帮助登记失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新增就业人员实现就业。二是统筹城乡、区域和各类企业就业,形成各类劳动力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继续开展劳动保障专项监察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第二,努力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一是切实加强对事关民生的各类价格的监管。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密切关注重要商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制定应对预案。二是建立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及保障标准的联动机制,及时完善和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大专院校困难学生给予必要生活补贴。三是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搞好产运销衔接和完善储备体系,切实保障粮食、肉类和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切实保障与民生相关的重点物资供应。四是加强物价政策宣传和正确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合理把握政府管理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力度和节奏,防止出现轮番涨价。

  第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继续实施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加快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探索解决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积极推进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统筹。二是着力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增加4—5个市、州、地进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力争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6.5万人、231万人、134万人、110.3万人和90万人。三是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认真解决失地农民、库区移民、农村受灾人员和城乡生活无助人员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四是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在所有城市建立和实施廉租房制度。对所有县城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第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重点抓好煤矿、交通、消防、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以煤矿和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制,强化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第五,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库区移民、企业改制等方面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贵州”建设。

  各位代表,2008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思想,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奋发进取,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