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孟 威
年初以来,微软斥资收购雅虎的消息再成IT业界热点, 互联网产业发展形势也由此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深度关注。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的互联网民用化进程,见证了网络经济的迅速繁荣、泡沫破灭和随后进入的平稳期。如今,人们对网络的认识更加趋向理性和客观,对其功用的开发愈加丰富和多样。同时,人们正在以更为积极和灵活的态度应对互联网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互联网,经过10余年的飞速普及和更新升级,正在以其强大的自由度、包容力和变革性,全面渗入人们的生活。据统计,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超过10亿,中国网民总人数达2.1亿,与美国仅有500万人之差,居于世界第二位。站在世界角度看中国,这将是一个新的机遇。互联网所表现的种种特性已经使网络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渠道和手段,而它本身固有的技术缺陷也使当今社会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网络政治
走上前台的舞者
网络与政治的联系正逐步从虚拟空间走上现实舞台,这一点,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伊朗总统内贾德等政治家涉足网络,成为人气极高的“博主”就可见一斑。
对于广大用户来讲,网络正成为他们实现草根民主、将个人议题演绎为公众议题、将局部关注放大为四海焦点议程的传播平台。政治学者认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活。
由于开放、互动、共享、个性化、多媒体等特征,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体由于时空间隔而造成的传输障碍,公众话语权得以落实,为网民开辟了全新的参政议政空间,一些隐藏的社会问题浮出水面,迅速得到处理,这又调动了人们参与的热情。在积极的意义上说,通过丰富的新媒介手段,互联网发挥了民意表达、舆论监督的作用,也提高了政府部门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公众和政府的良好沟通。
但是另一面,网络言论的过度放纵使虚拟化带来的自由、民主蒙上了欺骗性色彩。近年来,网络谣言四起,其中也增加了不少“政治话题”,混淆视听令人防不胜防。网络谣言不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也往往有跨区域、跨族群、跨国家、跨洲际的联动效应,使防治网络谣言成为全球性的话题。
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机构不断强化网络联系,建立新型治理形式,共同提高解决网络公共问题的能力。各国也采取措施,净化网络环境。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主张在政府指导之下,倚重网络行业自律管理,在基本法律框架之下,严格行业分级制度、自律规范;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则强调政府主导型监管模式,积极通过立法以及网络过滤技术进行网络管理;而法国遵循“共同调控”原则,政府与行业齐抓共管,消除互联网的不良影响。在中国则形成了融合监管的鲜明特色,法律规范、多方协管、技术保障、行业制约相互配合,卓有成效地发挥了现实作用。
网络文化
“开往春天的地铁”
在当今时代的国际化浪潮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通过网络不断丰富精神生活成为人类文化的新选择。
Web2.0(第二代互联网)的全面应用,充分地展示出传播技术所孕育的文化属性和内涵。日渐丰富的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维客、掘客、网络杂志、新型网络社区、视频分享等带给人们更多的文化消费,成为传播文化和新观念的工具,也掀起了报网互动、台网互动的媒体融合热潮,大众媒体甚至发出搭上了“开往春天的地铁”的惊呼。
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也是异彩纷呈。秉承中国古典特色的网站不断涌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国学网等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国学经典、武术、昆曲、皮影戏等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在网络上散发出迷人魅力。搜狐、新浪等商业网站,也纷纷在其文学论坛或读书频道中,推出诗词歌赋、小说戏剧、历史图片、文章典籍,传统文化正生成为网络的一道独特风景。美国互联网调查机构皮尤公司的负责人约翰·霍里根在解读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时说:“随着更多中国人上网,中文网站的需求将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文化产品的创造和选择中,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传统与多元文化、主流与个性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国际互联网环境中的网站布局和文化产品,历来受到强势国际资本和政治力量的控制与影响。美国YouTube在线视频、欧洲足球联赛、美国NBA、日本动漫、韩国游戏等文化娱乐形式一直占据着互联网文化主流的位置,对于网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塑造和改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对各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制作和消费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呼啸而至的西方文化产品也并没有淹没各国本土文化的光彩。因技术进入门槛的降低,信息发布机会的平等,网络为特定组织人群、弱势群体、后发国家等的文化展示提供了潜在空间。而社会大众的传统审美趣味和消费习惯趋向,则带有浓厚的民族化色彩。以此为基础,新一轮的文化干预与保护正在全球上演。
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繁荣让人们更深地体会到责任的重大。网络娱乐化倾向在放松人们的身心、缓解压力的同时造成了普遍的浮躁心理和放纵行为。网络游戏、不良信息等“电子海洛因”带来的青少年网瘾问题、“恶搞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行为等引发了人们的忧思。世界各国都在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文化发展的健康走向。
在美国,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机构三度否决了注册公司色情网站专用域名的提议。德国政府部门大力推广“青少年网络行动”,设立了综合性专供网站,并努力延展信息平台,逐步向整个欧洲和世界各国拓展。
在中国,去年十部委联合开展了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活动,互联网行业发布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推出了《绿色网络文化产品评价标准》,经文化部审批的第三批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产品向社会推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蓬勃兴起……
文明倡导、多层把关,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配合,法制、自律、技术的严格约束,日渐形成全球互联网危害防范的绿色堡垒。
网络生活
孕育无限的可能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在今年2月初登载文章说,互联网应用正在“以很中国的方式”蓬勃发展。对此,中国网民的回应是:“互联网改变我们,已经很久了。”这是对网络生活的认可,也表达了网络公民的骄傲。
对于普通人,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从表达个性化意见、解决衣食住行所需日渐上升为一种沟通社会的媒介,成为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的新途径。
近年来,电子政务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兴起的电子政务,正处在从以开发电子服务为重点向以整体治理为重点的阶段性转变过程中。目前,处于领跑地位的欧美少数国家,已经率先在整合电子政务资源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投资。而电子政务服务发达的新加坡等国,服务于公民的“电子公民中心”等公共社区,建成了栩栩如生、应用便利的虚拟生活空间。点击鼠标,登记、纳税、申报……人们所需要的政府服务,一应俱全。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近期发布的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在电子政务的公民参与程度方面,美国和韩国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中国则从2005年度报告中的第三十二位跃至第二十一位。2008年5月1日起,《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在我国正式实施,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水平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对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者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挑战。而对于社会公众来说,随着服务性政府改革目标的确立,“电子政府”正在一步步地迈进人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被称作“21世纪经济活动核心”的电子商务活动日趋频繁。权威报告显示,中国经常进行网上购物的人数已达3000万人,26%的网民有过网上购物体验。尽管创新不足、信用缺失等问题依旧存在,安全性问题、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依然亟待解决,但电子商务为人们生活提供的诸多便捷,使互联网商业模式继续前行并不断完善。
网络,链接着世界,再造着生活,带来了更多憧憬。目前,网络技术正朝着语义互联、人工智能、注意力经济、在线视频等趋势深入发展。下一阶段基于IPv6的各种商业应用和服务将逐渐推出并丰富起来,充分满足人们数字化生活的渴望和需要。互联网的未来必将更加精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学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