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电子病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电子病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些都是近年来电子病历试点医院的深切感受,也是众多专家的共识,因此电子病历被国家卫生部和广大群众寄予厚望。
但是,电子病历的建设进展却远比想象的缓慢,甚至在某些医院尚未起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经过广泛的调研与探讨,我们发现电子病历除技术本身复杂外,目前正遭遇三大障碍:一是驱动力不强;二是技术标准未定;三是医生抵触应用。
障碍一:驱动错位,经常遭遇冷面孔
我国有医院6万多家,县级以上医院1.7万余所,2005年底中国医疗产业的总体市场价值预计6400亿元。如果按照《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规定的1~3%信息化投入比例的话,摆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个60亿~180亿元的大市场。据计世资讯调查,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中国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将保持在24%以上的高速发展,直到2008年投资才趋于稳定,届时IT采购规模可能达到79亿元。此外还有卫生部官员宣称:今后三年,国家每年将对医疗卫生系统投资80亿元,以前这一投资为10亿元左右。这些数字或许都不够精确,但综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描绘出医院信息化市场的大致轮廓。
电子病历技术能带来的核心价值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就是将以前以医院为单位的封闭的医疗诊断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医疗诊断信息如果能够在不同医院之间、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之间、不同国家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和运用,就能形成更有价值的分析数据,这些数据将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常见病、流行病防治起到重要的监测作用,对于提高人类疾病防治水平、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与近年来国内制造业信息化轰轰烈烈的状况相比,电子病历的建设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冷冷清清,与我们测算和想象中的状况大相径庭。上海颐圣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大千曾前后接触了400多家医院领导推广其电子病历系统,其中有100多家医院派人到其试点——上海岳阳医院参观学习,但是真正愿意考虑上的却是凤毛麟角。
北京市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何雨生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驱动力量的“错位”而导致的。 他认为,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主要依靠两个驱动力量的引导,一是命令的驱动,在政府统一要求下,各级医院为了达标而竞相实施信息化;另一则是技术驱动,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IT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使IT技术、产品逐渐向医院推销、渗透。但是总得说来,这两个驱动力量都不太成功,因为它们都不是医院信息化的根本驱动力量。
从医院角度来讲,现在没有引入真正的市场机制,建不建电子病历无所谓。的确,电子病历对于医院远未达到就像ERP对于制造企业般生死攸关的程度。HIS系统是在国家医保政策的压力下得以迅速推广,但是电子病历却没有这样的条件,同时医院内在驱动力的缺失,使“电子病历”到处遭遇冷面孔就在所难免了。
在没有解决好驱动问题的情况下,有些医院勉强上了电子病历,可能在建设之前无法破解某些认识误区,为系统的健康运行和进一步提升留下败笔。
总结已经在建的电子病历项目,我们发现有以下三点误区:一是,混淆电子病历与病历电子化的关系。把系统的开发重点和建设重点放在无纸化上,而忽略了对信息共享中新产生的有价值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弱化了电子病历建设的目标和效果。二是,把电子病历与PACS、LIS、RIS等其他临床辅助检验系统并列。电子病历是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发展比较完善后的一个结果,使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它需要融合其他各种临床辅助系统产生的电子信息,并整合起来帮助临床诊疗。如果割裂电子病历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就无法形成完整的有价值的诊疗信息。三是,没有理解好电子病历与医疗质量控制、与医院管理的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是建设电子病历的最终目标,失去了这个目标,电子病历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障碍二:标准未明,建设过程陷入尴尬
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是实现病人诊疗信息在一个医院各科室之间、各家医院之间实现网络共享信息。要实现这一点,首要条件就是网络上信息语言和信息技术的标准化。
这与HIS系统不同。HIS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执行国家医保政策,由于医保部门只涉及病人的费用,所以需要统一的只有费用一项。电子病历就复杂多了,它是医疗过程互操作的成果,记录方式不止有医嘱项目,还有病程记录、检查结果等,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果也由各医院自行定义,别说很多医院没有这个能力,就是有能力,也会造成病历无法被院外共享。
国家标准尚在筹备之中,2006年4月20日,我国电子病历标准研究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其实,不仅我国没有统一标准,就是在欧美国家至今也没有形成国际标准。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和卫生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但仍然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这种情况造成三种局面:一是不想上电子病历的医院找到借口;二是想上的医院在众多IT技术和医疗标准中感觉无所适从,更担心自己选择的系统一旦不符合国家标准将导致投资浪费和重建,因此犹豫不决;三是上了的医院各自为政,系统五花八门,为今后实现医院之间、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有设置了层层障碍。尤其是第二种和第三种更为突出。
饶克勤曾表示:“现在有很多医院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就已经遇到了流程不规范和标准的缺乏等问题,例如在有些省、市的大小医院中,系统的服务提供商就达到几十个,造成了各医院之间信息不能沟通的局面。”比如,广东省是卫生信息化工作比较超前的省份,可是该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李奕明却无不隐忧,“现在各个医院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突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标准,各个医疗单位很多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有的甚至在医院自己内部都无法共享,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