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统计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更新时间:2012-04-15

胡端端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报社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多样化。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报社也面临着建立统计信息化体系的重任。

  一、报社统计信息化体系的内涵

  报社统计的信息化建设,是指按照信息流转的基本规律构建报社的统计信息系统,以报社的经营管理和长期发展为中心,为报社管理决策及时提供各种信息和情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报社的统计职能主要是准确及时地为报社的经营管理服务,这是由报社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报社统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不少报社虽然在统计硬件建设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由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失真、缺失和滞后,因而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效益。故此,将报社的统计工作与报社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造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报社统计工作模式,从而确定统计工作在报社的新定位,这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也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既能满足报社内部管理需要,又可以保持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衔接,满足政府以及外部客户数据需求的报社统计信息系统。

  报社统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由统计人员、计算机、软件等共同组成的依照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进行统计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信息生成、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不仅能够对报社的经营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还可以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预测及辅助决策。统计信息系统是利用统计方法、模型和软件包等,借助计算机工具来支持报社或组织管理的一个人机系统。

  二、加强报社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

  信息的收集、处理、判断、综合取决于统计指标的质量,这就要求报社统计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不能沿袭过去的老模式,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经营规划和发展战略的统计指标体系,包括:

  1.内部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报社经营者、管理者只有全面掌握报社各项运作情况,才能有效加强内部管理,严控操作规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取收益。

  该体系具体包含:

  ①反映生产要素占有和使用状况的统计指标,即劳动力资源总量、劳动时间利用率、原材料消耗量、库存量、生产设备利用率等;

  ②反映生产成果的统计指标,即产量、广告收入、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

  ③反映收入分配的统计指标,即工资总额、职工劳保福利费用总额、利润上缴总额等;

  ④反映产品质量的统计指标,即产品合格率、废品率等。

  2.报业市场竞争能力统计指标体系

  当今报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上,还体现在报社的信誉、售后服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品牌上。

  此体系具体包括:

  ①反映报社形象的品牌系列、商誉等无形资产统计指标;

  ②反映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率、投诉率等统计指标;

  ③反映科技创新的新技术投入率、产出率等统计指标体系;

  ④反映职工素质的年龄构成、学历结构及培训情况等统计指标体系。

  3.报社社会效益统计指标体系

  从可持续发展考虑,报社的发展要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不能只考虑短期效益,还必须注重长远效益;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必须注重报社的社会效益。所以,必须加强对社会效益的统计力度,建立新闻宣传合规率、社会间接受益率等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延伸和提高。

  三、推进统计信息网络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上的,信息革命不仅仅意味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而且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在这种新生产力的推动下,各种经济要素和社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配置,形成全球信息和交易网络。经济实现全球化,信息网络是先导。同样,报社统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信息网络是保障。

  对于新形势下的报社统计,不能停滞于过去那种手工报表、定期上报、传递缓慢的形式,而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高效、快捷地传输统计信息。报社不仅要通过网络公布经营状况和管理信息,吸引利益相关者的更多关注,而且还要通过网络洞察行业动态,及时采取对策。网络是一种便捷、廉价的工具,它使生产、销售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统计信息网络的开发与建设是实现信息产业化、社会化,提高统计数据传输质量的必由之路。对于报社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而言,统计信息网络化建设势在必行。

  报社统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加快硬件建设,推广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建立相对独立且内外联系畅通的报社局域网,为报社统计信息库提供完备的传输载体;研究开发适合不同规模、不同类型报社使用的统计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数据系统的防泄露、防入侵技术,以新的信息存储、传输、处理技术为平台,实现统计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转换,利用互联网构造虚拟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等。

  四、加强报社统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统计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靠人才。要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复合型统计人才,改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的状况。报社统计改革最关键的问题应是加速合格统计人员的培养。网络经济时代要求报社统计人员应是一名复合型人才,既懂现代化信息技术、熟悉市场,又要熟悉政策,懂统计和报业知识,能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研究,并具有统计预测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报社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统计法》的规定,配备合适的统计人员。努力提高原有统计人员的素质。报社除了运用激励机制引进大批中高级专门统计人才外,还应引进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人才,使各方面人才能在专业知识上互相结合,互相提高。逐步形成统计调查、管理与协调、统计分析与预测三方面人才的紧密联合和优化组合。

  统计人员所需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统计创新能力。报社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报社在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还需要报社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内部资源的重新整合,生产中心、利润中心、设计中心和管理中心的重新布局,优势嫁接、资产重组和网上营销,都属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也是报社将自己的要素优化配置后,变成现实竞争优势的最可靠的手段和保证。

  随着报社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报社统计的内容和范围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由此,报社统计需要不同的指标体系、统计手段、统计工具、统计方法等,而这些都需要统计人员具有创新能力和更高水平。统计人员只有不断进行统计创新,强化报社统计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够帮助报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快速、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