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信息平台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
来源:科技部 更新时间:2012-04-15

 

  2月19日,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信息平台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孟加拉、卢旺达、UNDP驻华代表处以及其它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国际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和15个项目试点地区的科技人员、管理者近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Subinay Nandy、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粤出席了会议。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消除贫困与饥饿”阶段性目标在中国已提前实现。但是,截至2006年底我国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总数5700万,约占农村人口的6%。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正在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刘燕华副部长在会议闭幕式讲话中指出,改革与创新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尽管中国已产生了巨大变化和进步,但中国广大农村还相对落后这一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仍然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刘燕华强调,解决“三农”问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使农村、农业发展真正步入现代化的轨道。要积极探索,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实现突破,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科技成果的福祉。由UNDP与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实施的“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很强、大胆探索和实践的扶贫行动。项目旨在引进世界先进理念和经验,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使科技真正扎根于农村,推动扶贫事业发展。目前,项目在全国15个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30个县顺利实施,扶贫机制不断完善,扶贫新模式不断涌现,蝴蝶效应逐渐显现。
  刘燕华还对下一步科技特派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认真分析和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经验和教训;二是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长效机制;三是要着重做好科技特派员的人力资源建设;四是要搭建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平台;五是要加强宣传与交流;六是要加强国际合作。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要深入研究科技特派员制度,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做出更大贡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南书毕先生在闭幕式上对中国在消除贫困与饥饿、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所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国在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建设等方面创造并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和做法,可以为其它国家学习借鉴。同时,他表示很高兴与中国的政府部门成为合作伙伴,相信中国在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工作上有更大的进步,让更多的农民成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产、生活,过上更好的生活。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科技特派员制度与扶贫机制创新、信息平台建设在完善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中地位和作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国际经验、企业和民间组织在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政策建议等相关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进行了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学术研讨,并借助视频会议平台与美国、卢旺达等国家的部分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发展计策,为完善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实施,促进中国扶贫事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此外,与会部分专家学者、记者代表还对科技特派员在冰冻灾后重建中所做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