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蚌埠市市直机关效能建设各单位认真贯彻全市加快发展,优化环境大会精神,坚持以“为人民尽责、为发展尽力、为崛起奉献”为主题,以“简政放权、规范行为、强化服务、诚实守信”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较好地推动了效能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全市行政效能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行政行为,服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通过奖惩激励,广大干部精神面貌有了明显变化;通过效能建设活动的开展,突出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题,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企业发展。对现行审批项目进行了动态清理和调整。对政府部门和社团组织的评比、表彰、达标项目进行了清理,决定市本级保留48项,县区保留5项,并已报省政府审批。对党群机关评比、表彰、达标项目进行了梳理,并正在研究清理实施办法。继续推进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加强了管理服务资源整合,提高了“窗口”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了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实现了外商投资企业年检年审在中心“一站式”受理,年检年审时间从过去的一个多星期压缩到了不到20分钟。全市工业项目一律实行了“并联审批”,工业项目的规划审批全部纳入到中心窗口集中受理,工业项目涉及的有关审批时限一律限制在3日内办结。开展了“千件办件看效能”大回访活动,共征求服务对象意见2656人(次),服务满意率达100%。
围绕中心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组织开展了“百企走访”活动。市效能办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听取企业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政风行风热线”、“政风行风面对面”等受理的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问题,加以归并,共征求到56条意见和建议。市效能办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措施,督促办理。截至当年12月初,所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都得到了较好解决,赢得了企业的普遍好评。
界定行政职能,理顺行政关系。我市完成了政府各部门工作职能的梳理工作,梳理出各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存在的不清、不顺以及职能交叉等21个问题,对现行的行政管理权限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并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调整和整合了部分单位的机构和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服务中心窗口单位通过语音电话等方式,做到了审批主体、审批项目、法律依据等“十公开”。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中心网站具备了网上咨询、办件结果公示等功能,中心审批系统实现了网上审批、多部门并联审批、办件状态和效能的监察与督办。开通了114政务信息查询系统,公开了各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实名、电话号码、办事流程等。该系统开通以来共接到查询53000多次。
严格督促落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积极推动“两告知一签字”等规定的落实。共受理审查涉企检查申报49起,批准执行32起,审查万元以上重大行政处罚项目110件,否决3件,建议减少处罚14件,为企业减轻罚款138万元。市有关部门还重点抽查了市交通局等11家单位执行“两告知一签字”制度和涉企处罚下限制的落实情况,没有发现严重违规违纪问题。
严肃办理各类投诉案件,对11名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切实抓好督查督办工作,对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在蚌投资遇到困难而未能及时妥善解决等问题进行了查处,查处了2起违反防汛抗洪纪律的人和事,对2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2名责任人给予了党纪处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形成了舆论压力。市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全年共受理咨询投诉4000件,市电视台“政风行风面对面”节目自开播以来共受理投诉700多件,较好地表达了社情民意,有效地推动了部门工作。
注重标本兼治,探索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抓好已经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效能建设各单位按照市效能办要求不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强力推进岗位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等基本制度,初步做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审批工作首席代表制、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制等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与此同时,市效能办制定、实施了《2007年市直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办法》,对87家效能建设单位进行了考核,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对警示单位予以了惩戒。努力探索构建畅通有序的诉求受理机制、层面严密的效能监管机制、方位齐全的绩效考评机制和公正透明的奖惩保障机制等四个机制的途径和办法。市效能办还组织各有关单位进行了深入讨论,认真听取了效能建设各单位工作建议和意见,既从面上推进了全市效能建设的开展,也促使各单位认真探讨效能建设常态化的路径,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